【推荐】虽有嘉肴翻译(96句)

  • 1、而不闭。①是②谓③大同。
  • 2、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触类旁通,思想观点坚定不移,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
  • 3、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 4、“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

  • 5、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 基础巩固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8分虽有佳肴
  • 6、基础巩固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8分虽有佳肴
  • 7、【虽有嘉肴翻译】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 8、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合集
  • 9、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 10、虽有嘉肴中食是什么意思: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 11、快乐语文天地2020年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汇总
  • 12、译文:君子已经知道了教育获得成功的原因,又知道了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作别人的老师。所以君子教育和诱导学生,靠的是引导而不是强迫服从,是勉励而不是压制,是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引导而不是强迫,就会使师生关系和谐;勉励而不是压制,学习就容易成功;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学生就会善于思考。能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学习容易成功,使学生善于思考,就可以说是善于诱导了。
  • 13、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在一开学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励学生;入学授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齐威仪,然后打开书箱。
  • 14、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4篇:《北冥有鱼》

  • 15、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 16、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查。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 17、⑶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
  • 18、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 19、多用对偶,朗朗上口
  • 20、本文多使用对举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 21、A.不知/其旨也B.观书有会/意者
  • 2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 23、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是不知道它的甘美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知道了不足,这样之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了不懂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 24、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 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9篇:桃花源记
  • 26、
  • 27、①教学相长也。《②兑命》曰“③学学半”,④其此之谓乎!
  • 28、“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是分述。
  • 29、⑴《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 知道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
  • 30、知道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
  • 3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 32、困:不通,理解不了。
  • 33、《小戴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 34、即使有美味的鱼肉,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他的好处。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尚书·兑命》上说的:”教别人,一半也是增长自己的知识。“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 35、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 36、《礼记》,相传西汉梁国人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记》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 3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6~9题。
  • 38、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 39、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 4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 41、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 42、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 43、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 44、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触类旁通,思想观点坚定不移,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

  • 45、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46、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6分
  • 47、“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 48、①是:这。②谓:是。③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 49、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办。”其此之谓乎?
  • 50、中考必背文言文23篇‖《曹刿论战》
  • 5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①困。知不足,然后能②自反也;知困,然后能③自强也。故曰:
  • 52、考查对文言文论述的思路。。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是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是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 53、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 《小戴礼记》,儒,西汉,戴圣

    54、《小戴礼记》,儒,西汉,戴圣

  • 55、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 56、此文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好的。
  • 57、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教授别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有不懂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 58、《虽有嘉肴》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的一首文言文,文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 59、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 60、文章结尾处引用《兑命》中的话:”学学半。“结合本文体会这句话的作用。
  • 61、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 6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2篇:曹刿论战
  • 63、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 64、●七下语文必背课文

  • 65、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梳理
  • 66、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 67、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翻译: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
  • 68、明白道理。所以。首先。表推测语气,大概。说。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
  • 69、①壮有所用: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②幼有所长:幼年人能顺利成长。③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
  • 70、③[至道]最好的道理。
  • 71、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72、应该是“虽有嘉肴”,出自《礼记》原文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73、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 74、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 75、“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 76、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 77、⑵嘉肴:美味的菜。佳,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 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小戴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这里,仅就有关《仪礼》一书的一些问题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 78、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小戴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这里,仅就有关《仪礼》一书的一些问题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 79、①“教学相长”是文中表达的观点,在指导我们如何看待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效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80、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81、“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
  • 82、C.然后/能自反也D.常/以净衣易之
  • 83、D.语段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语段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 84、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视频汇总

  • 85、兑命学学半
  • 86、八下‖《苏菲的世界》全集
  • 87、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
  • 88、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 89、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题。
  • 90、
  • 91、【虽有嘉肴翻译】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 9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93、《虽有嘉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 94、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看出“桃源”中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归”。③从“设酒杀鸡作食”“皆出酒食”可看出“桃源”中百姓热情好客,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95、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 96、A.语段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