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出来描写黄山市的有6首名诗,分别是唐、宋、明代的诗词大家所作,包括李白、苏辙、唐寅等人。
2023-02-08 04:31:51
3236
- 1、别写新诗寄乡友,峨眉山下独间人。——赵汝回《峨眉山廨》
- 2、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 3、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 4、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 5、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 6、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 7、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 8、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9、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 10、几经峡口江水夜,往看峨眉山月秋。——晁公溯《次韵杜主簿》
- 1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12、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 13、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 14、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 15、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 16、峨眉山川秀,文俗盛如故。——赵孟頫《送李仲渊同知眉州》
- 17、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 18、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19、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 2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21、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屈大均《秣陵》
- 22、如今却买巴峡船,峨眉山月秋正圆。——杨万里《题眉山程侅所藏山谷写杜诗帖》
- 23、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 24、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 25、弄破峨眉山月影,慵移湓浦荻花舡。——魏了翁《江州司马安君挽诗》
- 26、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刘沧《经炀帝行宫》
- 27、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 28、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29、峨眉山下三苏乡,至今草木文章香。——杨万里《跋眉山程仁万言书草》
- 30、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屈大均《秣陵》
- 31、君不见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苏辙《诗一首》
- 32、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 33、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 34、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 35、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赵孟頫《岳鄂王墓》
- 36、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37、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 38、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39、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 40、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 4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 42、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 43、灌口江源不断流,峨眉山月几番秋。——范成大《重送文处厚,因寄蜀父老三首·灌口江源不断流》
- 44、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 4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 46、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 47、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 48、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9、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50、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 51、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 52、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杨万里《寒食上冢》
- 53、人间那得楼千尺,望得峨眉山见时。——危稹《送刘帅归蜀》
- 54、别写新诗寄乡友,峨眉山下独间人。——赵汝回《峨眉山廨》
- 55、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 56、峨眉山北雪极目,方丈海中冰作壶。——陈造《题扇七首·峨眉山北雪极目》
- 57、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 58、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59、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 60、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