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做春愁,愁到眉边住。道是愁心春带来,春又来何处。屈指数花期,转眼花归去。也拟花前学惜春,春去花无据。

  • 1、“梦隐”是对“人生如梦”的一种领悟。文徵明《梦隐楼》诗道:“枕中已悟功名幻,壶里谁知日月长。”“枕中”句,用《枕中记》“一枕黄粱”之典故。“黄粱梦”是对人生的隐喻,几十年争名逐利宠辱浮沉,富贵荣华转眼成空,到头来不过大梦一场。文徵明《槐幄》诗道:“梦回玄蚁争穿穴,春尽青虫对吐丝。”《槐雨亭》诗道:“老来不作南柯梦,犹自移床卧晚凉。”前句用《南柯太守记》和“庄生梦蝶”之典故,同样喻指人生如幻。后句则说明,园主早已从功名之梦中苏醒,安享悠闲的光阴。
  • 2、其中部分画,还有意地营造出一种“无人之境”。如《水华池》,有些似倪瓒“一河两岸”的构图,一汪池水隔开两岸,一座空亭伫立岸旁。但这幅画,表达的并非倪瓒画中寂寞寥落的人生孤旅,而是“一片横塘意,何当棹小舟”的清闲与风流,诗中则描绘出碧水涵容天光,荷花淡雅明净的风景。在园中无人到访的地方,也默默运化着一片美不胜收的世界,留待一叶小舟,泛入花光水色间。这种“无人之境”,类似苏轼笔下的“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境。
  • 3、“枕中”句,用《枕中记》“一枕黄粱”之典故。“黄粱梦”是对人生的隐喻,几十年争名逐利宠辱浮沉,富贵荣华转眼成空,到头来不过大梦一场。文徵明《槐幄》诗道:“梦回玄蚁争穿穴,春尽青虫对吐丝。”《槐雨亭》诗道:“老来不作南柯梦,犹自移床卧晚凉。”前句用《南柯太守记》和“庄生梦蝶”之典故,同样喻指人生如幻。后句则说明,园主早已从功名之梦中苏醒,安享悠闲的光阴。
  • 4、为什么园林中大多建有石舫?
  • 5、熟悉《红楼梦》的游客注意往左看,两座湖石站在路口象守护神一样,正好和书中描述的大观园门口的情况一致,一象猛兽,一象鬼怪。右面这鬼怪石,藤萝似散发,有耳有鼻,形神兼备。曹雪芹先生的祖父在苏州织造府为官多年,小时候居住园中,耳濡目染,把拙政园的胜景嫁接到他心目中的大观园也在情在理,秫香馆也成了稻香村,见山楼成了藕香榭等等,为我们的拙政园也添色不少。

    曲廊,在转折处是曲尺形,小部分依墙而筑,大部分向外转折,因此,和墙构成若干不同形状的小院,布石栽花,略具丘壑,添加了无数活泼可爱的小景,成为常用的园林手法之一。如拙政园海棠春坞的侧廊。
  • 6、曲廊,在转折处是曲尺形,小部分依墙而筑,大部分向外转折,因此,和墙构成若干不同形状的小院,布石栽花,略具丘壑,添加了无数活泼可爱的小景,成为常用的园林手法之一。如拙政园海棠春坞的侧廊。
  • 7、空谷度飘云,悠然落虚影。
  • 8、1954年创建盆景园时,只有几十盆盆景,品种也很少。1955年3月,朱子安经周瘦鹊推荐来到盆景园工作,随带盆景50余盆。拙政园拙调人员,专门成立盆景组,陆续到光福,潭山等地挖回900余棵树桩,略加整形修剪,一两年就能培养成一盆桩景。
  • 9、此桥为拙政园唯一保留下来明朝建园时的遗构
  • 10、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 11、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 12、画中则绘竹篱草堂,依于城门之下,一文士正缓步徐行,后一僮仆拄杖相随。诗与画表达:不必前往远离人境的郊野居住,结庐人境之中,既有山林之趣,亦有与我的心灵相契合的妙境。这是“会心不远”的体现。
  • 13、本届书展更加注重服务和推动儿童和青少年阅读。以“阅读开启美好人生”为主题,开展绘本阅读、科普阅读和经典阅读等富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活动,加快提升儿童和青少年的整体阅读素养。本届书展共组织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图书8万种,举办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阅读活动100多场,曹文轩、黄蓓佳、祁智、王一梅、沈石溪等知名儿童作家将到场参加阅读推广活动,与青少年读者互动交流
  • 14、赏水的最佳去处,从绿洲分出来的一只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着余韵未尽的感觉。小飞虹架水而建让人在观赏园林水山时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 15、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

  • 16、拙政园的营造,就体现了“会心”和“意远”的美学精神。拙政园位于娄、齐二门之间,苏州城内。《若墅堂》题道:
  • 17、苏轼曾有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首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用于苏州园林同样适用。
  • 18、上联咏赏花之乐趣。园林花木是游观欣赏的重要内容。
  • 19、“枕中”句,用《枕中记》“一枕黄粱”之典故。“黄粱梦”是对人生的隐喻,几十年争名逐利宠辱浮沉,富贵荣华转眼成空,到头来不过大梦一场。文徵明《槐幄》诗道:“梦回玄蚁争穿穴,春尽青虫对吐丝。”《槐雨亭》诗道:“老来不作南柯梦,犹自移床卧晚凉。”前句用《南柯太守记》和“庄生梦蝶”之典故,同样喻指人生如幻。后句则说明,园主早已从功名之梦中苏醒,安享悠闲的光阴。
  • 据民国上海中华书局印行《文待拙政园图),园主王献臣特在盆中置上石头、葛蒲,有的仅栽植昌蒲等制成盆景,置放在园内倚玉轩、尔耳轩前,以石头,蒲草制作水石盆景,是明代吴人的时尚,文微明绘制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就真实地再现了当年轩前峰石高耸,盆青青、童仆捧瓶浇灌的一幕。
  • 20、据民国上海中华书局印行《文待拙政园图),园主王献臣特在盆中置上石头、葛蒲,有的仅栽植昌蒲等制成盆景,置放在园内倚玉轩、尔耳轩前,以石头,蒲草制作水石盆景,是明代吴人的时尚,文微明绘制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就真实地再现了当年轩前峰石高耸,盆青青、童仆捧瓶浇灌的一幕。
  • 21、明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之水华池
  • 22、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 23、是说拙政园将壶天瑶台之仙境移来尘世,而主人则仿佛是仙境中的仙人。而这仙境,其实并非尘世外的飞升之地,而是主人以空灵的心胸在世间营造的栖居之所。又《深静亭》诗道:“睡起龙团熟,青烟一缕浮。”时光在悠然的心境中,也变得格外绵长,因而园中仿佛别有洞天。《小飞虹》诗则道:“我来仿佛踏金鳌,愿挥尘世从琴高。”诗人到园中,兴起“升仙”之感,欲脱离尘世,飞入仙境。
  • 24、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称“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欣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楼可四观,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观望中。”现在所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过来的,体量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 25、画中则绘竹篱草堂,依于城门之下,一文士正缓步徐行,后一僮仆拄杖相随。诗与画表达:不必前往远离人境的郊野居住,结庐人境之中,既有山林之趣,亦有与我的心灵相契合的妙境。这是“会心不远”的体现。

  • 26、松径幽人去不归,芳林如梦鸟低飞。
  • 27、苏州园林甲天下,在苏州,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至今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 28、拙政园东园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兰雪堂是东园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句。兰雪堂为五楹草堂,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芙蓉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之优,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
  • 29、虽在城市而有山林深寂之趣。昔皮袭美尝称鲁望所居‘不出郛郭,旷若郊墅’,故以为名。
  • 30、到了苏州好好玩玩才可以呀!!
  • 31、盛夏已惊秋,林深不知午。
  • 32、拙政园的水廊是波形水廊。
  • 33、赏水的最佳去处,从绿洲分出来的一只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着余韵未尽的感觉。小飞虹架水而建让人在观赏园林水山时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 溪水两岸有千百竿翠竹,那云深深哦水自管自地流。回眸的眼波漱洗着寒玉,风过竹林的鸣声尽含天籁;摇着橹在江上沐风栉雨,断断续续的琴音带来了秋意;最爱的是那夜中月清色,和那月影树影一起逍遥万空。
  • 34、溪水两岸有千百竿翠竹,那云深深哦水自管自地流。回眸的眼波漱洗着寒玉,风过竹林的鸣声尽含天籁;摇着橹在江上沐风栉雨,断断续续的琴音带来了秋意;最爱的是那夜中月清色,和那月影树影一起逍遥万空。
  • 35、“梦隐”,是拙政园中重要建筑的名字。这一名称,揭示出王献臣修筑拙政园的深层原因。它还揭示出园林对于文人生活的重要意义——对于从功名利禄的尘梦中惊醒的文人而言,园林为他们提供了安顿的家园。文人隐居其中,仿佛从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无常中抽身而出,归栖于仙境。

  • 36、我们的拙政园和法国的凡尔赛花园都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时代的产物。尽管在形式上两者千差万别,但都是把人类的意志强加于大自然,按主人的趣味、文化加以修饰,只不过我们的花园更自然化,已经超越了第一次的抽象,把抽象再赋予具体的自然形式,进入返朴归真的新境界。同时我们还在建筑上创造了千变万化的建筑形式,优美的曲线与自然的曲折相映衬,使人类的活动一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整饬山水而使野趣天成,这一理念同时极大地影响了十八世纪的欧洲造园事业,在德国、法国、英国、都出现了仿苏州式的花园的出现。
  • 37、译文: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苏州是名副其实的水城,城内河网交错,多水港、小桥,因此显得“闲地少”。
  • 38、民国期间,拙政园几经更换主人,建筑变得破败,景象荒芜,解放后,经过修缮,还原了明代时期的风貌。中部园子为全园精华,水体占园内面积大,临水的地方建有各式各样的亭榭,楼台错落有致,立有曲桥、假山数座,池水清澈见底,池内种有荷花,园中花木林立,整个园子布置得别致有趣,富有江南水乡特色。
  • 39、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拙政园
  • 40、雪香云蔚亭位于拙政园全园中部至高点,“雪香”来自比喻“梅花”的“香雪”,宋代诗人苏轼《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雪香云蔚中的“云蔚”则指山间林木茂密。
  • 41、这句话是造园专家陈从周提出的。从全国范围看,苏州古典园林在风格上独树一帜,为文人写意式园林的杰出典型,今保存者为数最多也最完整。
  • 42、山寺钟鸣知夜半,渔村月落见灯明。
  • 43、时间:30
  • 44、不嫌粉堵高,雅称朱栏曲。
  • 45、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面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 46、始建于明正德初年的拙政园,建园时的两百多亩演变至今只剩下了三分之一。五百多年的岁月变迁,现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已与当初文徵明设计之时大相径庭,除了一座石桥还是明代的遗构,仍保留当初建园时的物品,恐怕就只有当初文徵明亲手栽种的那株紫藤了。每年一到春天,那丛深紫色的花朵凌空盛开,探出墙头,一睹亘古不变的春光。不过因为拙政园从园主人王献臣的儿子一夜豪赌输掉整座园子伊始,历代更迭了二三十位主人,就连这棵“蒙茸一架自成林”的紫藤,现如今也被划进苏州博物馆里的忠王府了。
  • 47、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大家去逛逛肯定不虚此行!!
  • 渔舟歌断,夕阳烟水空阔。
  • 48、渔舟歌断,夕阳烟水空阔。
  • 49、译文: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苏州是名副其实的水城,城内河网交错,多水港、小桥,因此显得“闲地少”。
  • 50、江山如有,花柳更无私。唐杜甫《后游》。
  • 51、中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西方花园是古典主义时期笛卡儿理论的实践。它的开阔与部分功能和我们先秦的宫苑有相似之处。走出宫殿,整个花园一览无遗,可以一直望到尽头的阿波罗池塘,好象和西方人的直率不谋而合。在中轴线大道两旁,苗圃以各种几何形图案修剪排列着,工整有序,同时树木也修成锥形、柱形或圆形,用笛卡儿几何原理来塑造自然,来迎合当时朝廷讲究礼仪、寻求秩序的潮流。它产生的背景是路易十四希望迁都凡尔赛,重造王室的威望,所以成为园中最重要的“阿波罗”。也许因为其直也失去了很多“柳暗花明”的乐趣。
  • 52、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 53、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 54、此桥为拙政园唯一保留下来明朝建园时的遗构
  • 55、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