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
2023-01-28 01:16:26
3790
- 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2、是白居易的暮江吟,全诗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3、这又是一幅清淡幽雅的“秋夜江天”图景。这描摹精工、出彩传神的一笔点染,为夜幕降临的秋江晚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色调。
- 4、诗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人们能明确感到时间在流动,期待观赏后面的画面的想法也会油然而生。
- 5、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6、日出江花红胜火的下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全文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全文作者: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7、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 8、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 9、诗的第二句,首先描绘出一幅夕阳斜照江面的绚丽画图。“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将要落山的太阳。铺,铺设,这里是斜照的意思。瑟瑟,本是宝石名称,颜色碧绿,借指碧绿色。
- 10、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上弦月,其弯如弓。
- 11、古人通过观察,总结出寒露节气的三大物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13、之于社会,很多文字,也许没用。之于个人,却可以是未来时刻的吉光片羽。书写的人生,因此而不同。
- 14、每日17: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 15、这不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美景,也不得不让人叹服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形与色的敏锐的捕捉能力,也更让人叹服诗人对景物精准的语言描摹能力。
16、这一句不仅点出了这首诗创作的时间,还很自然地使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
- 1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18、可怜:可爱,令人喜爱赏析:九月初三这个夜晚真是令人喜爱、陶醉,露水像圆润的珍珠,月亮像一张弯弓描绘了秋日的一天从傍晚到入夜这段时间江边美丽的景色,表达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这两句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用“真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 19、白居易的这首写景小诗颇为后人称道,是唐诗中的千古名篇,也是白居易的一首经典代表作。整首诗意境唯美,如梦如幻,为读者描绘出了几幅不同的秋夜景色:夕阳西沉下的江面、晚霞倒映在江水中、夜半初升的弯月、岸边草间的露珠……所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透露出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 20、点击蓝字|关注这里,关注孩子未来
- 21、这首诗中比喻修辞的运用是非常成功:诗人把秋晚的江水比作碧绿色的宝石,把秋夜的露水比作晶莹剔透的珍珠,把九月初三深夜的新月比作一张弯弓。这三个比喻不仅贴切自然,而且新颖生动。
- 22、【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突然想到飞花令“月”之一字,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以下。江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草长莺飞二月天,湖堤杨柳醉春烟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尽百花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若是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当
- 23、农历九月初三正处于寒露时节范围内,我们读一首白居易在九月初三这一天写的诗,正好写的也是寒露时节的景状。
- 24、形容光线,“照”或“映”这两个字都是可以的,但“照”字太直白,少了一丝诗意;而“映”字又显得太平淡了。还有一点,如果选用“照”或“映”这两个字中的任何一个,就是这两个字都缺少了天际间辽阔无垠的境界,这样在无形中就与浑然天成的诗境不相匹配了。
- 25、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意味着已经进入了深秋时节。
26、清澈的江水反射着落日余晖,在江面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变幻无穷的色彩,更重要的是“铺”这个字极具有动感,宛如仙子用她的纤纤手指将天际间的霞光轻柔地铺在江面一样。
- 27、在这两句中,诗人将夕阳余晖洒向江面的美轮美奂的景色渲染了出来,而且诗人准确地将光学现象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在夕阳余晖映射下的江面,江水背光的一面色彩会暗淡一些,受光的一面色彩会明艳一些。
- 28、「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 30、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
- 31、深秋,气温降低,水平运动的暖湿气流经过地面,冷却形成雾气,而寒露时节更是雾天频繁的时期。
- 32、《暮江吟》这首诗中的“瑟瑟”,其实是诗人对没有受到夕阳照射的江面颜色的描摹。诗人通过“瑟瑟”一词写出这样一种美妙奇特的境界:没有照到夕阳的半面江水,呈现出碧绿晶莹的如瑟瑟一样的色彩;照到阳光的那半面江水,呈现出璀璨绚烂的如霞光一样的色彩来。
- 33、瑟瑟:此处指碧绿的颜色。
- 3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是白居易的《暮江吟》后两句诗。意思是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新月似弯弓。
- 35、绢本墨笔15cm×6cm
36、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3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38、诗人抓住了江面的两种颜色,描写了残阳映照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万变的景色,把自己的愉悦之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中。
- 39、到了三候时,也就是寒露节气的最后五天,金灿灿的菊花开遍了枝头,“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两句诗正描绘了寒露时菊花开满长安城的壮景。
- 40、打错了,那个字是“怜”可怜九月初三夜,是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写当时的日子是交待景物带来的感伤,美景却让作者产生无限的惆怅。就似乎一个人在那种秋风凉月下,对着天空诉说自己的思绪。当然了这思绪就是作者在诗句其他的字眼中交代的了。
- 41、当然,我也很喜欢《春江花月夜》,《滕王阁序》这些,不管怎么读,就是很惊艳啊。
- 4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4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44、想着,合黑下露水的时候和新月当空的时候,我是不方便再来湖边散步的,竟有一种恋恋不舍之意。
- 4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6、最后一句详细描述了夜景,因为是月初,所以月亮还是弯弯的,像弓一样高悬夜空。
- 47、这幅画中雾气弥漫,因此整幅画作显得迷蒙缥缈。近景处,山坡上散落着点点枯草,巨石嶙峋,树干虬曲而上,稀疏的枝叶点明了这是深秋时节。
- 48、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露似珍珠月似弓”,诗句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暮江吟作者:白居易年代:唐朝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49、“瑟瑟”是古代的一种宝石,是绿松石、蓝宝石或青金石中的一种,但具体是哪种,至今没有定论。后来,“瑟瑟”就有了碧蓝色的含义。
- 50、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 51、用比喻的手法,把露珠比作珍珠,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也写出了在初月的映照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 52、画家用淡色的墨线勾勒出树木、楼阁的轮廓,用淡墨晕染出山石、江洲的体积感,仿佛这些景致就仿佛真的处在氤氲的雾气中,显得缥缈迷离。
- 53、如果换用“落”或“洒”,则显得太生硬,光线融泄的美感也就荡然无存了,而且还会在行文上造成硬碰瓷的感觉。因为这两个字通常用来描摹落叶、落红、烟雨、飞雪等,形容光线的话,在视觉上还是缺少一些既视感。
- 5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55、九月初三的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他陶醉在这壮美瑰丽的景象中,不忍离去,直到月牙当空,才回过神来,然后吟成一首七绝,让这转瞬即逝的美景成为了永恒。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下这首《暮江吟》。
56、唐穆宗长庆二年九月初三日,白居易赴杭州刺史任的旅途中。诗人将旅途所见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融入笔端,写成这首小诗。
- 57、【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状如弯弓。 原文: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 58、您还读过哪些意境相似的诗词?
- 59、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
- 60、中国诗歌的传统,历来注重对意境的营设,景中生意,意中含景,情景交融。有意境的诗歌,会营造出一种极具诗意的画面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61、诗人再抬头仰望,一弯新月初升就犹如在碧蓝的银幕上,吊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
- 62、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 63、长期招收小学阶段6—12岁适龄儿童
- 64、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就是这类诗作中出类拔萃的,他的诗歌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蕴情调,如诗如画的美妙意境,赢得世人的交口称赞。他的《暮江吟》一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 65、“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是可爱的意思。农历九月初是深秋时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6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67、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就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6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69、正是一年好光景,橙黄橘绿,江南的秋风不燥,阳光很好还不刺眼睛。那个我常去走走的湖边,洗洗刷刷的和锻炼的人们,还是老样子。有熟悉的面孔,也有新面孔。可能,我也是他们眼里的新面孔,这几个月,我来的少了些。那个唐氏儿童和他的妈妈,还是一前一后不紧不慢地走着,他的妈妈很温柔,总是笑盈盈的。
- 70、夕阳笼罩下的那一片江面呈现出红色,另一片江面离夕阳距离较远,受光面积较少,呈现出碧蓝色。
- 71、年10月19日庚子九月初三30
- 72、当我开始人生第一场恋爱时,我更惊艳张九龄这首《望月怀远》。述我心意,更甚吾言。当然,那时候也喜欢欧阳修的一首《生查子元夕》
- 73、不食野味防范病毒保护自己
- 74、从时间的跨度上看这首诗,诗人由描绘夕阳余晖映射的江面,到赞美深夜的弯月和江边的露水,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
- 75、此时,温柔的夕阳将自己的余晖轻轻地铺在江面上,仿佛是在召唤诗人:夜幕降临了,要休息了。多么温柔,多么亲切的氛围呀!另外,夕阳落山,远远望去似乎已经接近了地平线,就像是贴着江面照射过来,这个“铺”字用得多么形象啊。读到这里,真是不得不赞叹白居易对文字的把控能力。
76、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 77、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 78、画家在绘制这幅《寒林浮霭图》时,重在表现雾霭笼罩下山林朦胧的意境和美感,所以笔墨浓淡的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处的树木、坡石就由浓墨绘成,浑厚庄重。
- 79、诗人纵横文字,捭阖才情,他从浩如烟海的记忆词库中甄别多个具有相同义项的文字,最终遴选出了一个最切合情景、最能表达出理想的艺术境界的字,这个最佳选择当然只能是“铺”字,是贴切与传神俱佳的不二选择。
- 80、一个极普通的“铺”字,放到秋晚的江面这个特定的情境中,便神形毕现,光彩夺目,既无雕琢的痕迹,又无牵强扭泥的姿态。一个浅显平易的“铺”字,彰显了诗人平中见奇的语言运用能力。
- 8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82、映入眼帘的是流光溢彩的协调与匀称,带给人的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与情感体验,这种美让人身临其境,让人如痴如醉。
- 83、群策群力携手打赢疫情阻击战
- 84、二候时天气寒冷,很多鸟雀都飞到南方过冬了,而这时海边出现了很多蛤蜊,因为蛤蜊和鸟雀的花纹颜色很像,所以古人认为蛤蜊是鸟雀入水化成的。
- 85、纵观全诗,诗人围绕“可怜”二字,采用白描的手法,短短二十八个字就将秋江晚景描写了出来:日暮黄昏时分,一道道夕阳的余晖铺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变为绿色,一半变为红色,当夕阳将她璀璨的色彩褪去后,作为主角的夕阳也谢幕了。
86、“瑟瑟”的第二个含义是指一种碧绿的宝石。如《唐书·于阂国传》中的记载:“德宗遣内给事朱如玉之安西,求玉于阗,得瑟瑟百斤。”这里是用“瑟瑟”指碧绿的宝石。
- 87、
- 88、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
- 89、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90、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91、标签:#给孩子的诗#水#长江#小学诗词#小学七册#长江#小学北师版#小学沪教版#小学语文版#小学语文版#初中沪教版#江
- 92、《诗书画》系列新书现已面世
- 93、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 94、这首诗构思巧妙,诗人摄取了两幅优美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斜、晚霞映江的江天景致,一幅是月牙初升、露珠点点的朦胧夜色。
- 95、何谓“可怜”?即可爱、令人怜爱。它与“九月初三夜”一起,不仅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了夜晚,而且在看似随意的语调中,让读者明确地感受到了时间推移,吸引着读者继续欣赏后面的美景。在心情大好的诗人眼中,秋日的夕阳很美,夕阳下波光荡漾的江面也很美。而最美的却是“露似真珠月似弓”。
96、不过,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这一句诗中所描写的两个场景,“露似真珠”与“月似弓”,不可能同时出现。应该是先有“月似弓”,而后才有“露似真珠”。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自然现象之间存在“时间差”。“月似弓”时,是日落后不久。此时,太阳刚刚落山,地面还残留着少许热量,露珠还未形成;而等到“露似真珠”时,似弓之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 9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
- 9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99、寒露既是白居易笔下的轻松惬意,也是沈士充笔下的清冷凄凉,这两种大相径庭的美感使得寒露这个节气有了万千韵味。本是萧瑟单调的寒露节气,在脍炙人口的诗画作品中变得丰富多彩。
- 100、开篇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绘的景象是:快要落山的夕阳,将余晖洒向大地、山川、河流,夕阳掩映下的诗人站在江边,柔和的光线平铺在江面上,一半江水呈现出如绿宝石一般温润而泽的妩媚色彩,另一半江水呈现出如霞光一样流光溢彩的动人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