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条)诗歌的表现手法
2023-02-24 11:11:20
5456
- 1、烘托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用典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明用典故暗用典故3)正用典故
- 2、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本诗一方面书写凉州城的陷落以及华夏民族受到的苦难,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受到掳掠奴役的人民对于恢复自由,重回祖国的殷切愿望。“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入汉家。”能够解救百姓于水火的将军在何方?唐朝后期,吐蕃人衰颓,唐将张议潮率“归义军”收复河西、陇右故地,纳“定难五州”入大唐版图,河西陇右复归华夏,直到归义军崩溃。
- 3、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 4、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 5、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6、法律顾问:河南有道律师事务所主任马伟
- 7、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首联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尾联是风定云平,与归猎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
- 8、【诗歌的表现手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 9、成语归纳解析六:易错成语
10、贾岛《暮过山村》“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用“怪禽”在旷野中的啼叫、落日斜照渲染山村外清冷甚至让人生畏的气氛。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际的月亮、风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黄鹤”、“猿猱”、“不得过”、“愁攀援”侧面写出山的高险。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既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的状态
- 11、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 12、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13、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 1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15、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些都离不开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 16、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的必考题型。根据历次考试经验来看,诗歌鉴赏题的失分率往往比较高。因此,有人形容诗歌鉴赏题为“难啃的骨头”。
- 17、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 18、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 19、冷抒情,也有称零度抒情的,实质是不要抒情甚至反抒情,近似于白描手法。具体,客观,冷静,好像是机器在拍照。把个人感情的爱恨、浓淡、远近排除在外。这应是主观的客观化或客观的客观化。
20、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 21、抑扬法
- 22、文言文常考文化常识汇总
- 23、主客移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不直接从自身来写,而是通过想象从对方入笔,通过客体对主体的情感来表达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从而显得委婉含蓄,更具深意。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24、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 25、【诗歌的表现手法】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
- 26、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 27、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 28、问: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 29、taoliguoxuetang
30、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31、通过长期地研究和探讨,不仅认识到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方法各自的特点,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且认识到广博的生活阅历、真挚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现等等对于它们的重要性,以及意余言外的浓郁诗味对于读者产生强烈美感的重要性,
- 32、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 33、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 34、如:“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代音乐;再如:“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长沙”代贾宜。
- 35、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36、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 37、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38、“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39、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40、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 41、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 42、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 43、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等。
- 44、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 45、总之,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同学们平时学习中一定要多多积累,要勤于记忆、区分各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多记忆一些回答此类问题的套路和词语等,让你的答案精准而简练,千万不要忘记分点作答呦!
- 46、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 47、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 4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49、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50、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 51、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乐景写哀、以景结情、借古讽今、渲染、烘托、用典、虚实结合、抑扬、对比。
- 52、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谐“情”;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谐“思”。
- 53、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赵师秀
- 54、诗评媒编辑部信箱:shipingmei001@1com
- 55、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 56、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店,只今唯有鹧鸪飞。”;再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57、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 58、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再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59、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王维《田园乐》“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60、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 61、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 62、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63、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 64、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65、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再如:“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 66、常见的一些诗歌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设置悬念、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点面结合、象征、烘托、虚实结合、反衬、通感、白描、对比、设置悬念、联想、想象等。
- 67、就作者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则浓淡兼施。浓淡相互映衬,可以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 68、诗词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 69、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暗用就是间接援用,又称化用,如欧阳修的《宿云梦馆》:“北雁来时岁欲昏
7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颔联抒发诗人望中所感,抓住“花”和“鸟”两个意象,构成一幅声色并茂的乐景。并把花和泪,鸟叫与惊心结合起来,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该句运用了对偶及“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使我的泪水飞溅,听到婉转的鸟鸣使我的心灵惊悸。该句借景抒情,感情深沉真挚。
- 71、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复习
- 72、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 73、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74、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75、古典诗歌阅读鉴赏
- 76、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之高远。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 77、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聩庸弱。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
- 78、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 79、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80、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 81、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扩展资料:关于“赋、比、兴”的研究,除了穿凿说诗的消极影响外,它的积极意义是:
- 82、诗歌《有的人》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的对比;的对比;的对比来突出主题。
- 83、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 84、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贾至《春思二首》“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 85、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复习
- 86、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 87、近三年高考文言翻译特殊句式考题汇编
- 88、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 89、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在西方文学史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中世纪,泛神论者爱留根纳认为艺术即象征,因而一切艺术作品都具有表层意义和象征意义两个层次:另一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象征主义,波特莱尔、兰波、马拉美、魏尔伦、叶芝、艾略特是其代表人物。
90、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 91、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 92、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 93、这种手法在咏物的诗词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因为古人主张咏物要力求“不即不离”、“不沾不滞”。如苏轼的《水龙吟》:
- 94、真诚的周老师希望本期内容可以对你有用!希望大家天天开心,学习进步!
- 95、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96、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 97、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 98、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 99、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100、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