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精选101例】

  • 1、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他的故国之思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恋的无非是“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宫闱秘事。不过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的确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此词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 2、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才华横溢,性情开朗热烈,跟“诗仙”李白很有几分神似。再观二人的人生遭遇,都在当世享有盛名,可仕途却走得很不平坦。李白几乎仕途无缘,而苏轼则在官场历经大起大落。他们也有着共同的嗜好——喝酒,且颇有酒后佳作。
  • 3、转 朱 阁 ,低 绮 户 , 照 无 眠 。
  •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5、bù zhī tiān shàng gōng què ,jīn xī shì hé nián ?
  • Itdoesnotseemlikethehumanworld
  • 6、Itdoesnotseemlikethehumanworld
  • 7、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 8、他其实主要是为抒情,他自己说是“兼怀子由”,即苏子由,也就是苏辙,他的亲生弟弟,也是个大文学家。
  • 9、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 10、喝了酒,已经大醉,苏轼想起兄弟俩曾经一起作乐时的欢愉,想念之前无法排遣,看着圆月竟也觉得不痛快了。此时我兄弟二人明明离别,各在他乡,为何你今日如此圆满?哪里来的圆满!
  • 11、三人里,苏轼的光芒实在太耀眼,以至于我们对他弟弟苏辙反而不甚了解,甚至觉得苏辙是沾了苏轼的光,其实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全然不是——反倒是苏轼拖累了苏辙一辈子。
  • 12、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爱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
  • 13、丙辰年的中秋节,我很高兴喝到第二天早上,喝醉了,写下这个词,并且想念了我的弟弟苏辙。
  • 14、词的开头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词中的把酒问青天与词前小序“欢饮达旦,大醉。”起到了呼应的效果。苏轼非常喜欢饮酒,在他的诗词中经常会表现出来,他曾经说过“赖我胸中有佳处,一樽时对画图开。”
  • 15、苏轼的水调歌头,整首词的语言风格清新,脱俗,仿佛与明月对话,实则是词人在探讨人生意义,抒写内心的美好情怀,不应该算是表达爱国情感的词。上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他在出世与入世中的矛盾挣扎,但是最终选择了入世“何似在人间”。也就说他虽然想逃遁人世间,做陶渊明一样的隐者,还是放弃不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下阙:“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是园”表达他思念弟弟的心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何必忧伤,反映了他乐观豁达的清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对天下离人
  • 16、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 17、《念奴娇·过洞庭》是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该词也是中国文学上少有的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词,张孝祥以高洁的人格为基础,以星月皎洁的夜空和辽阔浩荡的湖面为背景,创造出了一个光风霁月、坦荡无涯的艺术意境和精神境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1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9、伟大的文学家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当日,挥笔写下了一篇名作《水调歌头》。当时,他正处在辗转各地为官的状态,在中秋之夜独居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体现出了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 20、想要《#34枚金币时间简史#笔记本》怎么办?
  • 21、苏轼被那个时代的官场排挤,可每被贬到一地,就受到当地人民比现代人追星还疯狂无数倍的欢迎。他一生没有位极人臣,却逐渐成了中国人心中的一个符号——是中秋,是西湖,是江上清风,亦是山间明月。
  • 22、一首宋词,短短56个字,却写尽了人之一生
  • 23、月亮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我拿起玻璃杯问天空。我不知道天堂里的宫殿,今晚是哪个年份和月份。我想带着微风回到天空,我担心漂亮的玉石建造的建筑物不能忍受寒冷九天。让我们跳舞,享受月光,这是世界上的样子吗?
  • 24、每天晚上回复“GN1”即可查看关键字~回复“晚安”还会有同步中英双语文本和语音内容哈
  • 25、Shinesuponthesleepless,
  • 26、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转任山东密州太守,但仍没能与久别七年的胞弟相见。中秋佳节,倍感思亲,苏轼遂作此词。整首词弥漫着浓厚的哲理意味,笔墨自由地出入于宇宙、人生、自然之间,迸发着奋发向上的精神。
  • 27、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扩展资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
  • 28、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29、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 30、苏轼真的缺乏政治头脑吗。在杭州时,疏通西湖没钱花,苏轼上书给太后说,太后啊,西湖好多鱼虾被水草缠身,救了它们功德无量啊太后,太后一听,好事儿,批钱!看看,苏轼为人民做好事儿的时候聪明的要死。
  • 词的下阕在赏月的过程中表达了苏轼思念亲人的感情,“转朱阁,低绮户”是由于明月转动,影子也跟随着变换了形状,这肯定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的结果,与下句“照无眠”互相呼应。
  • 31、词的下阕在赏月的过程中表达了苏轼思念亲人的感情,“转朱阁,低绮户”是由于明月转动,影子也跟随着变换了形状,这肯定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的结果,与下句“照无眠”互相呼应。
  • 3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33、苏轼开篇提了一问,而最终自己给了答案,他的选择还是“在人间”。不要多想,苏轼一拍脑袋,提醒今日是中秋佳节,别的事权且不提了。于是下阙话锋一转,开始怀人,想起了远处为官的弟弟苏辙。苏轼的父亲苏洵,早年外出游学,留下妻子照顾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兄弟俩自小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二人性格一个狂放,一个内敛,可谓珠联璧合,兄弟感情甚笃。
  • 34、月亮转向朱红色的亭子,悬挂在雕刻的窗户的低处,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月亮对人们不应该有任何遗憾。为什么人们离开时只有圆?人们有悲伤和喜悦的变化,月亮有阴晴圆缺变化。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很难完成。我只希望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够安全和健康,即使他们被数千英里分开,他们也可以分享这美丽的月光。
  • 35、此 事 古 难 全 。
  • 36、柳永是宋代婉约词的代表人物,但是其境内早已超越了五代和北宋初期的香软词风,词的空间开阔了起来,苏轼说:“唐人高处,不过如此”。而这首《雨霖铃》是柳永的最佳代表作,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离别诗词的最佳代表作。该词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千古名篇。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37、也就是说,酒能麻痹人们的感情,起到借酒消愁的作用。而这里的明月已经不是平常时期的明月,是中秋之月,人也不是正常之人,是喝醉了的人。苏轼一开始就以这种情境带入,表达了自己在中秋之夜举杯问天的非凡气魄。
  • 38、【苏轼水调歌头】I’dliketoridethewindtoflyhome
  • 39、当地很多学子慕名前来求学,有个年轻后生姜唐佐,苏轼很欣赏他,劝他进京应试,并赠诗两句,“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和破天荒”,苏轼还说,今天只写这两句,等你日后登科了,会续全送给你。

  • 40、因此,他顿悟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情感,激励自己坚持自己的思想,成为古代诗人中一股清流。
  • 41、公元1074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 4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43、苏轼的中秋水调歌头
  • 44、自古写元宵节的诗词众多,但是辛弃疾的这首可以说排名第一。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该词的境界已经完全超越了文学的境内,到达了禅境。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45、MayweallbeblessedwithlongevityThoughfarapart,
  • 4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47、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48、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49、苏轼毕竟是个达观的人,很快就自我安慰了,写下千古传颂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的很多事,就跟自然的规律一样,从来不会因为我们的好恶而改变,自古就是如此。苏轼所希望的只是世上所有的亲人能够平安,感情长存,彼此千里之外,但共享的是一样的美好月光,把思念告诉明月,让它传达吧。这是何等的博爱,何等的豁达!

  • 50、新疆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
  • 51、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
  • 52、要知道古代文人最大的梦想,就是治国平天下,但苏辙却说出宁可不做官,也要求皇帝留苏轼一命的话。
  • 53、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54、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 55、综上所述,苏轼的思想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结合在了一起,在佛家看破、淡泊名利的思想下使苏轼养成了豁达的性格,而道家出世、养生的思想使苏轼在遭受贬低之后还能活的清新雅致。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5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57、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 5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59、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6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61、李白最狂的一首诗,古今无人能比
  • 62、苏东坡诗词水调歌头的全文如下:
  • 63、不 知 天 上 宫 阙 ,今 夕 是 何 年 ?
  • 64、这首词有多伟大,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将它推为中秋词的绝唱:“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 6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66、早起团句翻译:
  • 67、shuǐ diào gē tóu 
  • 68、结果被诬陷入狱,好不容易活下来后被贬黄州。
  • 69、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

  • 70、Whydoesthemoontendtobefullwhenpeopleareapart?
  • 71、【苏轼水调歌头】bǐng chén zhōng qiū ,huān yǐn dá dàn ,dà zuì ,zuò cǐ piān
  • 72、译文如下: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
  • 73、声音“水调”,各有不同。让我们与朗诵名家一道,共同吟诵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74、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 75、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76、秦观的《鹊桥仙》是古今咏七夕的最好诗词作品。该词借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该词具有跨越时代、跨越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7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78、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 79、北宋嘉祐二年,19岁的苏辙和22岁的苏轼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双双中举,名动京城,被皇帝视为未来宰相的不二人选。

  • 80、qǐ wǔ nòng qīng yǐng ,hé sì zài rén jiān !
  • 明明是三个被贬的地方,说出口的时候害挺骄傲。
  • 81、明明是三个被贬的地方,说出口的时候害挺骄傲。
  • 8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83、与君,世世,为兄弟。苏辙看到这句话后泪流满面,为营救兄长,冒死向神宗上奏《为兄轼下狱上书》:“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
  • 84、该词是书写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明代沈际飞:“胆量、意见、文章悉无今古。”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85、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 。
  • 86、词牌说明: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 87、接下来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把酒问青天”中要问的内容,对明月的追逐和赞美又更进了一步。苏轼很想乘风到月宫中看一看,但是又怕那里的氛围太过凄凉,自己抵挡不住刺骨的寒冷。
  • 88、几年后,苏轼去外地做官,兄弟分别,年轻的苏轼写下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样的神仙诗句,
  • 89、从这首《水调歌头》中,可看出苏东坡与弟弟苏辙在官场的身不由己和兄弟二人的感情深厚!一句“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将兄弟之间归隐“相从之乐”的情态描写地极富情趣!可惜的是二人“退而相从之乐”的夙愿至死都没能实现。二人的后半生反而应了苏辙在离别词中的一句“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实在可叹!

  • 9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也许不在一起,但我们永远看着同一个月亮。
  • 91、Whenwillthemoonbeclearandbright?
  • 92、bù yīng yǒu hèn ,hé shì cháng xiàng bié shí yuán ?
  • 93、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 94、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95、其实,这是作者感情的收敛,从对明月的不满,到最后感情的转变,其中一张一舒,节奏非常有序,也将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 96、全诗如下: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97、“我欲”三句,盖因问之不得其解,乃有乘风归去之愿,“我欲”与“惟恐”相呼应。“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就本意说固高妙,就寓意说亦极蕴藉。“起舞”两句,仍承上来,落到眼前情事,言既不得乘风归去,惟有徘徊于月下。自首至此,一气奔放,诚觉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
  • 98、词中上阕全用东晋谢安的典故,谢安中年出仕之事已然鬓发斑白,本拟出仕为官功成名就之后便隐居东海会稽!然而后来未能遂愿,以致“扶病入西州”,而归隐的雅志也因冠冕之身所困,成为终生遗恨!上阕便借谢安的生平来阐述词序中所述“以不早退为戒”,意指以谢安为戒,及早退出官场名利!
  • 99、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 10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101、苏东坡之所以能写出如此千古绝唱,才华功底固然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真情流露!从词序中可知这首词是中秋夜思念弟弟苏辙所作!历史上苏东坡与弟弟苏辙兄弟情深,而当时苏东坡因反对变法而外放,与苏辙七年未见。恰逢中秋,思念之情难以抑制,方才有了这首千古绝唱!词中句句都发自肺腑,寄托真情,也正因这般人类所共有的真情,才有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