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

  • 1、《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 2、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 3、【关于端午节的诗】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陈子龙《五日》
  • 4、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 5、这几首小诗,记下来,考试的时候考到写节日的古诗都可以拿来用哦。
  •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6、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 7、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 8、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 9、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 10、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 11、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 1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13、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 14、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 1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 16、泽畔行吟人不见,离骚读罢泪沾襟。

  • 17、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 18、好在佳人如玉、映长春。
  • 19、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 20、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出于:李隆基《端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出于:陆游《乙卯重五诗》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出于:朱翌《朝中措》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出于:刘克庄《贺新郎》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出于:王充《满江红》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出于:张榘《念奴娇》
  • 21、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22、端阳采撷
  • 23、
  • 24、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
  • 2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边贡《午日观竞渡》
  • 26、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 27、己酉端午朝代:元代作者:贝琼原文: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端午日朝代:唐代作者:殷尧藩原文: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端午即事朝代:宋代作者:文天祥原文: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 28、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 29、①赏午,即庆赏端午之意。《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子等赏午。”
  • 30、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 3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 3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 33、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 34、记得小东门外路,半篮新笋②配樱桃。
  • 35、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 36、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来吊汩罗。

  • 37、妇女于午日簪艾叶、榴花及锦制粽子之类。小儿则穿虎皮褂裤或虎皮背心或背系纸老虎,谓之端午景。至插菖蒲海艾于瓶谓能驱疫,亦午节应时之必要品也。
  • 38、关于端午节的诗有很多,比如唐玄宗的《端午》、杜甫的《端午日赐衣》、文秀的《端午》、陆游的《乙卯重五诗》、苏轼的《浣溪沙端午》、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等。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 39、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 40、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 41、月季元来插得成,瓶中花落叶犹青。
  • 42、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 43、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 44、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
  • 45、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 46、《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 47、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 48、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 49、阿婆角黍裹尖尖,火腿丁儿定暗添。
  • 50、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 51、【关于端午节的诗】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 52、音乐纵览山河岁月里~壮阔波澜
  • 53、翻译: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 54、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 55、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56、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 57、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乙卯重五诗陆游
  • 58、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 59、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 60、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 61、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 62、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63、齐天乐
  • 64、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 65、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端午》
  • 66、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 67、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张榘《念奴娇》
  • 68、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
  • 69、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
  • 70、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小重山·端午舒頔
  • 71、①即过年期间舞龙灯民俗。《泰县风俗谈》卷十:“舞龙灯。狮子外更有龙灯,大都少年喜事者为之。意不在赏而在炫技。所至放爆仗迎之,则大舞特舞以为乐。年来龙灯渐少,太平景象不多见矣。”
  • 72、解粽、泛雄黄、菖蒲、火酒、食腊味,男女佩丹符,系五色丝于臂,簪花插艾,与他处大同小异。
  • 73、金炉休蒸沈檀速,第一多焚紫降香。
  • 74、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 75、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 76、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 77、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 78、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 79、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 80、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 81、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 82、听说今年两端午,判官且莫早收藏。
  • 83、独写昌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 84、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 85、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 86、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 87、海陵竹枝词卷二
  • 88、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
  • 89、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 90、《六幺令·天中节》 北宋·苏轼
  • 91、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 92、诗写作者作为刺史亲自“揭竿命爵”,主持“风俗如狂”的端午节划龙舟大赛。其第三句中的“灵均”,来自《离骚》之“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灵均指屈原。刘禹锡为此诗自注说:“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这里,刘禹锡表达的意思是,彩绘龙舟,端午竞渡的风俗来自于人们对于屈原深切哀思和庄重祭祀的风俗。而诗歌之“招屈亭”,正是设在沅江岸边为屈原招魂、让他年年魂兮归来接受祭祀的亭子。
  • 93、有“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景致,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民俗,也有“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的哀思…
  • 94、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 95、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许文通《端阳采撷》
  • 9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这些都是各朝各代文人雅客们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描写。

  • 97、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 9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 9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100、——宋 李石《长相思 重午》
  • 101、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