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诗大全

    1、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2、独问详细答,组合问简略答。
  • 3、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4、A.两首诗的标题都明白如话,“客意”指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之感与思亲之情,“客中忆二女”指诗人在旅途中思念家中的一双女儿。
  • 5、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 释义: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 6、释义: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 7、十一白居易
  •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9、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0、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11、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 12、渲染烘托衬托对比区别:
  • 13、《归园田居》魏晋:陶渊明
  • 14、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 15、③神态描写:“含笑”二字描写青年神态,表现了青年对未来的期许。
  • 16、④饥鹰著人,注见二卷。
  • 17、B.颈联用典,言己虽有小过,但未必因此被逐,用“三人成虎”之故事,是担心家人受流言影响而担忧。
  • 18、本题,重点分析前四句,这四句表明作者对李白诗给予高度评价,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
  • 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8
  • 20、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③遮掩窗儿黑。
  • 21、吴汉槎于顺治年间遣戍宁古塔,居塞外二十三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写了许多怀古诗,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这首《黑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 22、表达了什么情感
  • 23、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 2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 2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26、⑤空间顺序
  • 2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28、正衬:用相同事物来衬托。
  • 29、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30、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32、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33、AA项,“越来越直露,越来越热烈”错,本词开头的“肠断魂消”就直抒胸臆,直露而强烈,后面的抒情不能体现“越来越直露,越来越热烈”。
  • 34、写战事渐衰,表现报国无门的悲壮,和壮志难酬却又无可奈何的慨叹
  • 35、有提示从技巧方面赏析的可从语言、描写、抒情三方面考虑。
  • 36、【思乡诗大全】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37、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 38、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 39、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 4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41、《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42、末句有什么作用?这首词包含了那些情感?
  • 4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4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45、D.诗歌描写青年从军的情景,情感基调豪壮明快,和《春望》明显不同。
  • 4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4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4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49、咏物诗: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的高尚情操;
  • 50、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5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52、抒发了作者的羁旅愁思,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
  • 53、咏物抒怀诗
  • 54、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
  • 5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
  • 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
  • 56、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
  • 57、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 58、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59、以乐景写悲情、以悲景写乐情
  • 6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61、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同袍”“同泽”“同裳”,展现了战士们奔赴沙场,誓死卫国的精神。

  • 62、查缺补漏|汇总—《师说》《念奴娇•赤壁怀古》《滕王阁序》
  • 6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 64、还闻献士卒,足以静风尘。
  • 6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66、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
  • 67、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 68、①《旧唐书》:龟兹、畋沙、疏勒、焉音四镇都督府,皆安西部护所统。长寿二年,收复四镇,于前龟兹国置安西都护府。至德后,河西、陇右戍兵皆征集,收复西京。潘岳诗:"皇赫斯怒,爱整精锐。"
  • 69、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 70、第二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71、第二句用了一个譬喻,暗示“桃溪”一别,彼此的关系就此断绝,正象秋藕断后,再也不能重新连接一起了,语调中充满沉重的惋惜悔恨情绪和欲重续旧情而不得的遗憾。人们常用藕断丝连譬喻旧情之难忘,这里反其语而用其意,便显得意新语奇,不落俗套。以下两句,侧重概括叙事,揭出离合之迹,遥启下文。

  • 72、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
  • 73、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 74、“废营秋郁风云气”,“秋郁”表现作者内心的郁结,作者将内心的悲愁与感慨借“废营”“秋郁”“大碛”“剑戟”等景物表现出来,“废营”写作者看到眼前景物的痛心,“秋郁”足显其郁结,“大碛”“剑戟”表达作者的钦慕之意,情景结合,寓情于景;从全诗来看,“形胜万年雄北极”与“废营秋郁”构成对比,“形胜”言其地理形势优越,“万年”言其历史之久,“雄北极”言其雄峙于北方边境,而今却是“废营秋郁”,以当年的气势反衬了现在的萧条悲凉。
  • 75、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 76、《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 77、B.“斑白”两句写别景,老者居上列,醉后见他人年轻有为自感羞愧。
  • 78、郑真,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
  • 79、“蟋蟀灯前欺病客”,诗人漂泊在外,加之身体疲病,自然心神不宁,难以成眠。
  • 8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①了了:了然,清楚。

    81、①了了:了然,清楚。

  • 82、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白居易《阴雨》
  • 83、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 8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85、这是羁旅怀乡之作。诗抒写旅况的索寞凄凉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联破题,点明情境,首联言旅中独宿,黯然神伤,满是羁旅思乡之情。颔联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的鸣叫使羁旅之人深愁难眠。颈联极言乡关的迢远,表现满怀的幽愁暗恨,语经千锤百炼。尾联用清丽明快的色调绘出家乡的美好风光,似乎从乡愁中跳出,实则描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内含的忧愁深长。全诗写得感情至深,含蓄蕴藉,真切动人。
  • 8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87、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 88、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
  • 89、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
  • 90、②概括与具体—白描与工笔、细节描写
  • 91、细节描写:写人物、事物、景物的正面侧面细致入微的描摹。

  • 92、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 93、①心理描写:前六句表明青年渴望从军在攻伐中建功立业的心理。
  • 94、“黑林天险削难平”,起句突兀雄浑,状出此处地势之险要,并为第二句蓄势:如此险峻的地方,“唐将”却能“驻兵”于此,则“唐将”之英武可知矣。此句未从正面描写黑林的天险,只以“削难平”三字作点染,笔墨可谓经济。
  • 95、“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有人说这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 96、【思乡诗大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97、秋藕绝来无续处:“秋藕”与“桃溪”,约略相对,不必工稳。俗语所谓“藕断丝连”,这里说藕断而丝不连。赤阑桥:这里似不作地名用。诗虽把“朱栏”“弯桥”分开,而本词这两句正与诗意相合,不仅关合字面。黄叶路点名秋景,赤阑桥未言杨柳,是春景却不说破。
  • 98、——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9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100、《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宋代:苏轼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