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毁了多少人说说【精选99例】

  • 1、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原生家庭也是一样。
  • 2、然而,未说出口的观念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许多理解,而我们又常常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想要推翻超出我们认知范畴的观念非常困难。
  • 3、原生家庭是不是真的能毁人一生?
  • 4、从家庭结构上来看,我的原生家庭是完整且标准的80后独生子女配置;从家庭背景上来看,父母都是成分简单的平凡人家;从性格上来说,父母都没有过于极端,很少经历家里大吵大闹的场面,遇事有商有量非常默契;从爱好上来说,父母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我和父母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可谓是和谐美满、其乐融融。
  • 5、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同样也会影响一个人对婚姻的期待,有可能孩子会因为原生家庭而恐婚、不婚,没有任何结婚的想法。
  • 我是春韵刘姥姥:国有千万家,所有小家庭都和睦,国家更繁荣昌盛!
  • 6、我是春韵刘姥姥:国有千万家,所有小家庭都和睦,国家更繁荣昌盛!
  • 7、请不要碰“原生家庭”这个词。
  • 8、所以哪怕受过伤,也始终满怀着对爱情和婚姻的期待;哪怕还孤单一人,也相信对的人正在来的路上。
  • 9、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人要认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才不致将原生家庭一些负面的元素带到新家庭去。

  • 10、一种相当极端、罕见的孩子的类型,就是被仇视的孩子。若生活刚刚开始,一个孩子就时常处在他人的仇视中,那他就会难以生存,也许会早早死去。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通常都能从父母、保姆那里得到满足和溺爱。可绝大多数被仇视的孩子要么是弃儿,要么是罪犯的孩子,要么是私生子。这种孩子的早期记忆往往包括被仇视的感情,这会让其感到压抑,变得萎靡不振。
  • 11、所以争论这个理论对还是不对,正确还是不正确
  • 12、他们不敢恋爱,不会结婚,更不愿意生孩子,因为害怕成为妈妈那样的女人,结婚后变得歇斯底里;更怕遇到爸爸那样的男人,婚前的誓言变成婚后的破口大骂和动手动脚。
  • 13、父母像仆人一样代劳孩子一切;子女人格:无法担责、不抗压。父母有绝对权威;子女人格:服从、依赖、叛逆、敌意。父母是孩子的好朋友;子女人格:独立、有主见、谦和、善解人意。暴力型专制父母,子女人格:自卑,懦弱;陌生少言的父母;子女性格:冷漠、消极。
  • 14、原生家庭解读视角|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都有着两个相似的背景!
  • 15、先做个招蜂引蝶的花蝴蝶
  • 16、我就没有了施展自己功夫的机会
  • 17、而这一切都来自原生家庭的阴影。
  • 18、家中老母亲已过半百,父亲因病逝仍欠着几十万元外债。一个弟弟高中驻校,论学习成绩优秀是个良才!
  • 19、比“丧偶式”教育更可怕的是爸爸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问,一遇到问题就会对妈妈进行指责,这种的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 20、对于那些“热心人”,我真的也很想说:不要逗别人家的孩子,更不要自以为是地超越他人做父母的权限,去帮人家“教育”孩子。
  • 21、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代际关系基础之上的。
  • 22、父母常常说你“懒惰”,长大后的你成了“工作狂”,只为证明自己足够努力。
  • 23、当然,那个时候的父母,可能都没注意到这些细节,更不懂得原生家庭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任由那些人七嘴八舌,却不知道及时站出来为我辩护几句,只需要让我觉得自己的出生对他们很重要就好。可是没有。
  • 24、你之所以过成现在这个样子
  • 25、这些伤害会伴随着孩子长大,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甚至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走向。
  • 26、而我们需要的成长,恰恰是把父母放回他们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只有当你慢慢理解他们,你才能放下他们过去对你的影响,真正变得成熟。
  • 27、事实上,这也是他的伪装。
  • 28、而是要为未来的幸福找方法
  • 29、后美女作家周冲曾遇到过一位温柔体贴的男人,于是,她陷入了一场“孤注一掷”的疯狂恋爱。

  • 30、面对伤害正常的反应是愤怒和疼痛。但是在带来伤害的环境中,孩子的愤怒是不被允许的,孩子不能独自承受痛苦的经历,就必须压抑自己的感觉,隔离自己关于创伤的记忆,将加害者理想化。随后他就会忘记,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什么。
  • 等着我,先解决交通,水源、电力、能源……
  • 31、等着我,先解决交通,水源、电力、能源……
  • 32、原生家庭解读视角|原生家庭是不是真的能毁人一生?
  • 33、现在我想要带你看到一种思想
  • 34、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将已有的社会观念、集体意识内化至下一代生活之中的过程,所以一方面是教子女怎样成为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的成人,一方面也是帮助子女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以及社会当中去。
  • 35、“这个世界没有绝对正确的理论
  • 36、作者:爱丽丝·米勒
  • 37、如果父母展现给孩子的,是温柔的世界,美丽的星空,善良的人群;那等他长大的时候,就有足够的胸怀忍受各种无趣的生活。
  • 38、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
  • 39、如果你不幸摊上了一对“有毒的”父母,你可能从小就被灌输了这些念头:

  • 40、关于孩子抑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什么学习压力大或者说父母过于控制,但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原因,那就是孩子没有价值感。价值感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当人有价值感时,他才会有自尊、自信,才会勇敢地面对问题,才会相信自己对别人很重要,也才会相信自己将来会变得越好。而当人没有价值感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无能,就会变得自卑,严重时就会变得抑郁,而所谓的学习压力大,或者父母过于控制孩子,其实最终结果就是孩子丧失价值感。
  • 41、谨他吃,谨他喝,家中重活,轻活独自一人揽在怀!
  • 42、才能让我们搞清楚当下做的事情是不是合适?
  • 43、并且现在的很多家庭会离婚,婚姻的破裂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身边有些孩子原先是非常的活泼开朗的,非常的能说会道,动手能力等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是很好的但是父母分开之后,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甚至不想见人,会自己躲在房间或者是哪里。
  • 44、其实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力不止是智力,还包括体格、情感、性格、品德等很多方面。
  • 45、这大概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我的原生家庭非常的暖心,这就是我温暖的家!我的童年就是幸福,没有任何的阴影,我的原生家庭非常的暖心,这就是我最大的爱!我的成长路程非常的健康,我的原生家庭非常的温暖,这就是有爱的家,在这个家里成长就是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 46、储殷和沈奕斐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同样重视个体的道德、品质以及性格塑造。
  • 47、我看过这样一句话:“在一个令人绝望的家庭里,孱弱的孩子会被家庭毁灭或同化,彪悍的孩子会远离它!”
  • 48、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关系
  • 49、可在幸福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他们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很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他们相信自己会拥有像父母一样长久又幸福的爱情。

  • 50、爸爸脾气暴躁,孩子极其容易形成两种极端的性格,一种表现是性格懦弱,另一种表现是性格暴躁。
  • 51、我就得罪了一大批的心理学爱好者
  • 52、当然是我们对整个群体帮助越大、对群体越有用的时候。对群体的帮助越大,我们的价值也就越大。
  • 53、在这句话的中间加上任何原始家庭曾让你感到痛苦的经历。只要你能够多次重复这样的练习,你就能够让你的感受慢慢适应新的认知。
  • 54、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不仅在学业上占据优势,在综合能力上同样也让底层家庭出生的孩子望尘莫及。
  • 55、爸爸认为一集动画片只有5分钟,妹妹的提议很合理。其实,他在让妹妹给理由的时候,是引导女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哥哥和妹妹都是那种很愿意表达自己的人,这点很大一部分源于爸爸的引导。
  •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父亲说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 56、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父亲说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 57、我们都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幸福多多。
  • 58、所以“原生家庭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 59、原生家庭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好的,可以给幼小的孩子提供比较稳定的生活。但是父母的文化素养,父母小的时候受过的伤害,会无形中给小孩一些枷锁。在《母爱的羁绊》就说过,母亲如果小的时候受过上一辈的羁绊,她就会把这个羁绊加注在女儿身上了。所以我无比的庆幸我没有生到女儿,以后也没有生育的打算,女儿我真的生不起,因为我小的时候受过羁绊,我知道我的心理有创伤的,我有我的阴暗一面,面对男孩的教育,心理创伤和阴暗还可以隐藏起来了,加上自己有意识地看一些书,相信对小一代影响是比较小的。原生家庭中,大家有意识的控制自己,不然创伤和

  • 60、原生家庭比较好的孩子,能够茁壮的成长,心理方面也不会产生任何的问题。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它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问题,比如说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他曾经成绩是非常优秀而且他本人的性格也特别的积极乐观开朗,后来他的父母离婚,他和妈妈一起生活,之后他的心里就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他在面对工作的时候,特别的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然后对于别人的肯定认可都存在着一定的怀疑,对孩子带来的心灵创伤是非常的,严重的也可能是情绪上也有可能是心理上面。
  • 61、然而,生活中却很多人都食言于孩子。一方面觉得对孩子小没关系;另一方面也觉得没有必要。但父母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孩子虽然小,爸爸对他的影响却非常大。
  • 62、因为你妈妈给到你的赞许不够
  • 63、但失调或慢性炎症是广泛疾病的风险因子,长期的慢性炎症意味着更高的患病风险。
  • 64、如果你清楚了自己的目标
  • 65、要知道,几十年的耳濡目染,是比任何东西都要强大的力量。它就像雨滴,一滴一滴落在我们身上,开始时总是难以发觉,发现时早已湿了衣裳。
  • 66、不喜欢妈妈总是为了婚姻和家庭隐忍,天天劝她“过得不好不要忍”,可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在忍。
  • 67、至少这不是一个强大的学问
  • 68、一位学者说:“一个阶层固化无法反映个人意愿和能力,社会不能算是理想社会。”
  • 69、如果这部剧再阴暗、残酷一些,一个深受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很可能没能顺利出人头地,没能收获完美爱情,更没能与亲人和解。童年时承受的“恶”在酝酿发酵后,成为更多恶果之因。这样会不会比较贴近现实中的故事呢?

  • 70、同样是关于现代性,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引发社会变革的一大因素是社会结构的脱嵌机制产生,而能够保证这一机制运行的条件之一就是标准化的出现以及专家的产生。
  • 71、父母的相处模式,是我们最开始接触和了解爱情与婚姻的入口。在凑合的夫妻关系下长大,见过了争吵、暴虐和残酷,对爱情失望,对婚姻厌恶。
  • 72、就是头脑里一个在用目标思维
  • 73、目标论的核心语句和原因论的核心语句我做了一个非常细致的研究
  • 74、但是绝对不是跑到原生家庭里面去找病因
  • 75、行为二:做事拖拉犹豫不决做事拖拉又喜欢犹豫不决的爸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格局小。他们凡事只顾眼前的利益,不会长远去考虑。打个比方,去茶市场买菜,这样的人会为几毛钱与摊贩拉锯磨蹭。这种行为并不是会过日子,而是一种小格局的表现。
  • 76、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 77、我朋友曾这样形容父母对她的影响:就是自己特别想要逃离他们的控制和思路,却又惊恐的发现自己跟他们越来越像。
  • 78、在一些学者看来,中国一些原生家庭的最大问题,就是父母过于“自以为是”。
  • 79、爸爸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他们在思想上比妈妈更加广泛,遇到事情也会更加冷静。但是总有一部分例外,他们遇到任何一点的小事都喜欢发脾气,表现出特别暴躁的一面。这样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不利影响。

  • 80、在学校教育领域,这一点十分明显:为了标准化学生们的成绩,学校教育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评价标准,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
  • 应该不会有家庭会在晚饭时公开讨论“女人是二等公民”、“孩子应该无条件为父母奉献一切”、“孩子本身就具有劣根性”这样的话题吧。哪怕这些观念为一些家庭所固有,他们也不会公开承认的。然而这些消极的、隐性的观念在有毒父母的家庭中起到了统治作用,给身处其中的孩子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 81、应该不会有家庭会在晚饭时公开讨论“女人是二等公民”、“孩子应该无条件为父母奉献一切”、“孩子本身就具有劣根性”这样的话题吧。哪怕这些观念为一些家庭所固有,他们也不会公开承认的。然而这些消极的、隐性的观念在有毒父母的家庭中起到了统治作用,给身处其中的孩子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 82、当然,越是重视,他们就越是害怕失去,当然压力也就越大了,而对于那些学习差的孩子来说,他们有别的价值判断标准并没有把学习与自己的价值绑定,因此他们即使学习差也没关系。他们不在乎,当然也就不会有压力,就更不用说因此抑郁了。你会在乎丢掉一件跟你关系不大的物品吗?
  • 83、其实我说话不伤人只是把你以前对我说过的话在说回去而已,我不想看自己心里难过更不想看你,说出什么话的时候我心里有千百万次的后悔和伤心,可你只是更讨厌我​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真的太大了。我经常觉得我妈说话很伤人,但是自己有时候真的跟她一模一样。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就很沮丧。明明发誓不要变成那个样子。​无论从前我们争吵多么激烈!说话多么伤人,遇见多少困难和贫穷!但最后我们依然视对方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不可舍弃的全部。
  • 84、有一个案例,孩子一岁时便父母双亡,成了孤儿。他得了佝偻病,之后,他被送进孤儿院。在那里,他未能得到关怀和良好的照顾。在之后的生活中,他很不擅长跟同事、朋友往来。在回想这些事时,他一直觉得跟自己相比,其他人更受人欢迎。这种感受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无论面对何种问题,他都会遭遇这样一种阻碍:自己正在被人仇视。他能感受到,要解决自己在工作、友谊、婚姻、爱情等方面的问题,必须跟别人密切往来。然而,生活中的一切状况与问题却都将他摒弃在外,至于原因,就是他很自卑。
  • 85、什么是炎症?急性炎症是身体的一种防御行为,它是为了抵御侵害,在抗感染性疾病的免疫防御中起核心作用,比如感冒了会发烧。
  • 86、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87、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从小在这种以短暂麻痹性娱乐为主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首先在学习习惯上就拼不过家境良好的孩子。
  • 88、爸爸的这种性格孩子看在眼里,也会不停的学习,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变成小格局的人。没有格局的孩子,未来也只会得过且过,难有大出息。
  • 89、一部分压力来源于父母大人。小时候吧,说我只用负责学习就够了,家务活没怎么让我碰;等到长大了,开始一天到晚数落我这也不会干、那也不会干。

  • 90、爱丽丝·米勒不仅用案例进行了论证,还研究了大量独裁者和著名艺术家的生平。社会避免谈论这样的主题,导致极度荒谬的行为、残暴、虐待狂以及其他变态行为毫无阻碍地在童年时期就开始被制造。而这些产品被看作是天生的或者基因决定的。只有意识到这样的规律,才能斩断暴力的连接链条。
  • 91、就存在诸如“小红花”这样的奖惩方式,小学阶段就会出现各种成绩的评比,之后中学考试愈发频繁,学生和家长们对于“分数”自然也是愈发熟悉和麻木。
  • 92、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不在于你有多少钱,也不在于你有多大的能力,而在于你帮助了多少人。
  • 93、使受苦的人直面自己的历史,以使受虐待的孩子的无意识的、但是却一直高度活跃的对于疼痛的恐惧,以及他合理的愤怒流通进来,被感受然后被消除。这样他才能真正成人,真正独立自主。揭露那些痛苦的存在有让人悲伤的一面,但是在总体上蕴含了非常乐观的萌芽。因为它打开了通往意识的大门,人们可以觉知到童年的事实,成年人也就从童年的恐惧和恐惧带来的毁灭后果中解放出来。
  • 94、说起被家庭拖累,这个话题足够沉重。
  • 95、当他长大后,许多人说他天生敏感,总能观察他说的话。他不情愿地回答,谁也不想敏感,我宁愿傻傻的、白皙的、甜蜜的。在姜思达的记忆中,父亲的情绪很容易激动,那种激动是突然的,我不知道他下一秒会做什么。。这导致了他整个童年的不安全感。二三十年后,我心中的伤口成了我性格上的伤疤。他很难完全信任别人。不管他有多亲密,即使是在亲密的关系中,他仍然觉得依赖自己。他很难放松和依赖他。很痛。
  • 96、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都有着相似的背景:家境良好、父母受教育程度高。能上名校的寒门子弟凤毛麟角。大部分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要么早早辍学打工、要么勉强上个技校出来还是打工。
  • 97、而我建议的方法就是一切都要追问自己的目标
  • 98、但是,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当中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远离。作为孩子,很多时候我们决定不了自己的出身。但这并不能代表我们就放弃努力,放弃自己身上的天赋。我们只要努力地往前走,看到更多的风景,我们的视野自然会越来越开阔,我们的思维也在不断地拓展。这个时候,我们就超越了阶层局限,也就有了自己向上生长的力量。
  • 99、你们家里的事情是你们家庭的悲哀,不能牵扯到原生家庭。中国人原生家庭数不清,你们家庭这样的家庭应该是微乎其微。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