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赏析诗句的答题格式(97句)

  • 1、人烘托人物烘托物景物烘托人物
  • 2、从用词角度入手
  •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4、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 5、主要看此形象在古代诗词里常代表的意义。请结合第五大点的第一小点。
  • 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6、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7、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 8、赏析题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9、再读注解,寻找诗歌内容的线索。
  • 10、邻居回答说这家主人又去山里了,每每要等到太阳西斜时才会回来。
  • 11、附:诗词分类:写景咏物山水田园民生疾苦惜别送别思乡怀远军旅边塞
  • 12、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
  • 13、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 14、第二步,指出该词所用艺术手法。

  • 15、结合主题,再看诗词,明确思想感情。
  • 16、“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见明·朱柏庐《治家格言》。庭除:庭院,台阶。这两句大意是:黎明时分就要起来打扫庭院。早起打扫庭院,使家庭有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可以给家庭成员造成一种舒心愉悦的心境。同时,一个家庭的清沽与否,也显示着这个家庭的精神面貌。家庭的清洁,体现着家庭生活的和睦、严谨和有序。“黎明即起”,还显示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它可以去掉懒惰,培养人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勤劳、卫生,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封建社会的人们把这两句话作为“治家格言”,今天我们以它来要求自己的家庭也同样是有益的。
  • 17、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 18、③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 19、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2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22、先谈论作者和他的绘画风格,然后在讨论作品所出自的年代的历史背景和学派特征,最后谈论一下该作品的历史意义和贡献!!
  • 23、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 24、问: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 25、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26、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27、明用典故 暗用典故
  • 28、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 29、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赏析诗句的答题格式】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30、【赏析诗句的答题格式】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31、比喻: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
  • 3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33、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 34、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

  • 35、问题: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 36、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 37、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 38、答比喻的手法时,要答出用XX比喻XX;答对比时,要答出用XX与XX进行对比;
  • 39、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 40、似贬实褒 似褒实贬
  • 41、排比: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
  • 4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43、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 44、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45、追慕古贤,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 46、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来表现“思家”的。
  • 47、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 48、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赵师秀
  • 49、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再如:“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 50、一般是评价诗词中的词语用的好不好、妙不妙……或是给出一段后人对此诗词的评价,问你这个评价对不对、正不正确……,如果是问将诗词中的“XX”词改成“XX”合不合适,那么请作否定回答。
  • 51、理性分析历史事件,发表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见解,从而归纳历史规律,用以启迪世人。怀人伤己
  • 52、××感情:作品中的××内容,
  • 53、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54、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 5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出自唐·杜甫《望岳》。会当: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凌:登上。这两句大意是: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纵目四望,周围的群山便都拜倒在脚下,显得那样的矮小。~是杜甫名作《望岳》的末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作者从孟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语立意,想象登上泰山极顶后所见到的景象。这两句诗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从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这就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此诗被后人
  • 56、今天,小奥给大家准备了“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供各位同学参考,在做题时,可以参照,进行针对性练习。
  • 57、然后再按“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什么表达效果”思路来回答理由。
  • 58、汉文帝宣室召见少年才俊贾谊,不谈治国之策,却问鬼神之说,诗句中隐含着对封建统治者的冷隽嘲讽,同时又寄予了自己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 59、“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见汉·乐府古辞《江南》。何:多么。田田:形容荷叶挺出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一说,形容荷叶碧绿茂盛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在江南水乡最宜采莲,莲叶多么茂盛,相连成片。首句说“可采莲”,着一“可”字说明莲子获得丰收;次句抛开莲蓬,专咏荷叶,由莲叶的茂盛,可见莲蓬的长势,喜悦之情自在言外,构思曲折有味。这两句诗可用于描写江南水乡莲子丰收的景象和丰收的喜悦。
  • 60、乱鸦啼:暗喻小人的飞短流长。
  • 61、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 6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63、追慕古贤,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同时,与得以一展抱负的古人相比,自己未遂志业,从而发出功业无成的感慨乃至产生消极遁世的心理。
  • 64、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 65、③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 66、〔简析〕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 67、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 68、拟人: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什么一词把什么拟人化,生动的写出了什么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69、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
  • 70、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 71、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72、借形象说理
  • 73、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 74、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75、问题: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 76、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 7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
  • 78、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
  • 79、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80、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 81、春风骀荡,诗人走马观花,心花怒放。后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情于景会,将诗人策马奔腾于长安道上的得意之情与长安道上的得意之景完美融合,生动形象,别有情韵。
  • 82、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83、①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 8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85、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 86、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87、通读全诗。通读时要特别注意每句至少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要发挥想象,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结合诗题、描述、议论、抒情推断这首写什么内容。注意格律诗起、承、转、合结构。
  • 88、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89、看注释,注意相关信息。
  • 90、④寓情于景
  • 91、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92、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
  • 93、正用典故 反用典故
  • 94、【赏析诗句的答题格式】月色迷离,寒江浩渺,烟雾迷蒙,笼罩着寒水、白沙;入夜时分,诗人将船只停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卖唱的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竟依然隔着江水,在对岸吟唱着《玉树后庭花》。诗中的“后庭花”指的是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穷奢极欲,沉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歌词中云,“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后世把此曲视为“亡国之音”。诗人心系国家政治,在夜泊秦淮时耳闻淫歌艳曲,难免发出万千感慨,对国势日衰的唐朝发展深表担忧。

  • 95、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 96、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诗中意象的特征和寓意,体味诗歌感情的基调。如清秋、孤雁、寒霜等字眼往往传达出凄恻悲凉之情。
  • 97、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物描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