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优选96个)

  • 1、曾国潘:心有多静,福有多深
  • 2、千古天书仅一千余字道破人生四大境界!
  • 3、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的话,要注意改正。
  •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5、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 ⑤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6、⑤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7、解读:温故而知新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 8、解读: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 9、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为了指导和修正我们的行为,也就是修行。如果不在行为上指导自己,学再多又有何用?知识再多也抵不过一台电脑吧。如果行为本来是好的,其实学不学并不重要。就像六祖慧能的偈诗:
  • 1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
  • 11、河图洛书:上古星图,宇宙魔方
  • 12、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13、⑥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14、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 15、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 16、鲁哀公十四年春天,西狩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同年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三天,见鲁哀公,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恒,没有得到支持。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 18、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19、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自然不会来了。”
  • 20、鲁哀公元年,吴国使人聘鲁国,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 21、论语中还富含众多的教育思想。如“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22、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 23、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私人身份教了大量学生的人,他周游列国时有大批学生跟随着。
  • 24、孔子说:“你们以为我有所隐藏吗?我对你们没有任何隐藏。我的一切作为都呈现在你们眼前,那就是我的作风啊。”
  • 2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论语·子罕》
  • 26、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 27、①五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28、【孔子的论语】孔子的“君子三戒”从养生谈到养志,实际上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了忠告。清代康熙皇帝在庭训儿孙时,曾引用孔子这句话。后来,乾隆为了缅怀康熙的"戒之在得"之训,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镜湖中心岛上建戒得堂,并亲题《戒得堂》诗:“戒得早成堂,荏苒廿岁徙。每来必有诗,忆祖兼敕己。今当归政后,吟咏可罢尔。然有不可罢,孜孜在训子。楚南北之军,宵小犯天理。更切得捷音,惭不可言矣。”
  • 29、一派认为,六经都是孔子的著作。
  • 八佾第三
  • 30、八佾第三
  • 31、⑦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3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33、解读:每个人的才具、性情不同,因材施教,才会获得最佳的效果。
  • 34、看了汗颜,我们经常讨论哪里的东西好吃,成天琢磨的是买个大房子装修得舒服一点,做事时只怕自己吃亏,平时喜欢说大话,对那些真正有修行的人,还经常讥讽轻慢这些和孔子倡导的刚好相反!
  • 35、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
  • 36、③人之过也,各于其党。欢之,斯知仁矣。
  • 37、另一派则认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礼》、《乐》的修订者,《诗》、《书》的编者。 可是事实上,无论哪一经,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连编者也不是。可以肯定,在许多方面他都是维护传统的保守派。

  • 38、微子第十八
  • 39、《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里面提到了很多关于自我修养的思想观点。想不想跟着《论语》学修养?那就诵读起来吧!
  • 40、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 41、修行的境界:没有境界,才是最高的境界……
  • 42、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 4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44、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在外要尊敬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人相处要友爱,亲近有仁爱之心的人。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则学习文化知识。”孔子极其重视对弟子的道德教育,一个人要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去学习如何做学问。后来,孔子的这段话成为《弟子规》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 45、贫而乐,富而好礼。应该作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 46、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孔子却用它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
  • 47、六经就是《易》、《诗》、《书》、《礼》、《乐》、《春秋》。这些经的性质由书名就可以知道,唯有《易》是例外。《易》被后来儒家的人解释成形上学著作,其实本来是一部卜筮之书。 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如何。

  • 48、这段话之前看不懂,现在有些体会了。
  • 49、“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 50、只看“传而习”好了,活到老学到老。或许每天都应该问一下自己:我今天学习了吗?有进步吗?实践了吗?我懂得那么多道理,需要每天去做啊。不要平时像个智者一样劝导别人,遇到事情就像个傻子一样折磨自己。
  • 51、故事连载|猫星
  • 52、孔子说:“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导的。”
  • 53、司马牛忧心忡忡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生死由命运决定,富贵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心存敬畏,做事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四海之内的人,就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54、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55、看见有德才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 56、孔子说:“从学《诗》开始,把礼作为立身之本,掌握音乐以学有所成。”
  • 57、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

  • 58、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59、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60、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 61、解读: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 62、通读此文,您有何看法?欢迎与我们互动!
  • 63、《围炉夜话·第一七六则》说:“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 64、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 65、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我就不再教他了。”
  • 66、孔子说:“不合礼仪的事情不看,不合礼仪的事情不听,不合礼仪的事情不言,不合礼仪的事情不做。”
  • 6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68、子曰:“有教无类。”——《论语》
  • 6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70、欢迎关注,共同进步!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 71、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72、《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 7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74、孔子说:“学后并且时常去复习,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 75、何不远离这些颠倒之事,做一个好学之人?!共勉之!
  • 76、《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 77、千古奇作《素书》:说透人生4种境界

    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78、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79、前一章 说过,他们这时靠教授典籍为生,还靠在婚丧祭把及其他典礼中“相礼”为生。
  • 8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81、子曰: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82、⑧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83、心存敬畏,言行高尚,这才是君子立身处世之道。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居于首位,是指敬畏自然,强调天人合一。畏大人,是敬畏有德有位者。畏圣人,是因为圣人之言万古不易。
  • 84、子曾经曰过:“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孩子出生三年,才可以离开父母的怀抱。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在孔子看来,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这三年正好是孩子在父母怀里的时间。
  • 85、不在乎别人是否“己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可能是因为沟通的方法不对,导致别人不了解自己。
  • 86、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87、大意是:不担忧别人不了解我,应担忧的是我不了解别人。

  • 88、解读:最好的教育,也许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乐在其中,才能久远。
  • 89、鲁定公六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阳虎想要见孔子,而孔子却不想见到阳虎,后来两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随后孔子被升为小司空。
  • 90、《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教育理论、文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处世方法等。孔子通过对君子和士的选择阐释了仁、礼、中庸、孝、天命等思想。
  • 9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对道德的最高追求。孔子认为,“仁”既是个人的必备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守的原则。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写道:“有时候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
  • 92、你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仪式感会让人产生敬畏心。某些做会议营销的,通常会做很多仪式。慎终追远,每个家庭都举行诸多仪式,人们的敬畏心也会产生,慢慢回归淳朴。
  • 93、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 94、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 95、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 96、鲁哀公八年,吴国讨伐鲁国,吴国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