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蒲松龄(一百句)

  • 1、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 2、关注并设为星标,每天分享一篇文言文
  • 3、蒲松龄描写的这次地震,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地震发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震级为5级,震中在约一百五十公里以南的莒梁、郯城一带。
  • 4、地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正面描写,是当时康熙年间发生
  • 5、面对灾害,我们也相信,这个日渐强大的祖国不会让人民失望。
  • 蒲松龄描写的这次地震,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地震发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震级为5级,震中在临淄西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莒梁,郯城一带,而临淄属于破坏性地区。
  • 6、蒲松龄描写的这次地震,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地震发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震级为5级,震中在临淄西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莒梁,郯城一带,而临淄属于破坏性地区。
  • 7、闲着没事干呗,我是初一学生,我作业本中有这题,参考答案里写的是:说明这次地震的强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 8、几许伶仃泣路旁,身无归旁家无主,

  • 9、【地震蒲松龄】当人的精神过度兴奋或专注于某个重要的方面的时候,往往会把次要的方面疏漏和省略掉,这是人类一种本能的抓大放小的自我保护。在后一则故事中,邑人妇在与狼的斗争中胜利地保护了自己的孩子,“惊定作喜,指天画地”,忘记自己“一身未着寸缕”,与《地震》中街上“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确实“同一情状”。不过不是“人之惶急无谋”,而是情之所至,自然而然。
  • 10、盖藏委积一时空,断折伤残嗟满目。
  • 11、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 12、我,原因,迅速,都d3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是为了说明这次地震强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 13、当时,清代著名鬼故事作家蒲松龄正在稷下表兄李笃家中点着灯烛饮酒。
  • 14、《诗经小雅》这样记录此次地震:“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大家可以想见地震前地声自地底传来的隆隆声响,夹杂着闪闪地光,那种震前的恐怖景象。而当地震来时,一时间的天崩地裂、河水震荡,高地凹陷成为低谷,而低地隆起成为丘陵,整个陕西附近的地貌完全变了样。有专家推测当时地震相当于7级以上。
  • 15、●138年2月28日,甘肃金城、陇西发生地震。据考证,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记到的破坏性地震。当时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
  • 16、少女黄昏悲独宿,老妪自首抚孤孙,
  • 17、●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Ⅹ度强,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在一个8级地震的震中区附近再次发生8级地震。前一次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赵城地震。
  • 18、城中的井水“倾仄”,不能取水饮用,某家的搂台竟南北易向,栖霞山崩裂,沂水陷穴内,出现一个方圆数亩的巨大深坑。

  • 19、获取株洲最权威的教育资讯
  • 20、恨不当时同日死,于今病死有谁哀。
  • 21、康熙在位61年,经历多次大震。除康熙七年郯城5级地震外,还有康熙十八年京师8级地震、康熙三十四年山西临汾8级地震、康熙四十八年宁夏中卫7级地震、康熙五十九年河北沙城6级地震等。
  • 22、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⑦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⑧,不可汲⑨,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⑩之奇变也。
  • 23、因为他的故事很多是听来的,前面听到一段写出来了,后面又听到一段,把两段连起来,补充说明传言的结果,说明故事的真实性,让读者更相故事是真的,这是他的写作技巧。希望你有用!!!
  • 24、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戌时,地震发生了。
  • 25、结席安篷皆野处,阴愁霖潦晴愁暑,
  • 26、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改变了南北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宽。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 27、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
  • 28、●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发生地震。这是北京附近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裂度为Ⅺ度,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北京城内故宫破坏严重。

  • 29、●1733年8月2日,云南东川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5级,是我国地震史料中记述地面断裂最详细的一次地震。震后城墙垛“南北则十损其东西十存其抑又奇也”。
  • 30、多年过去,再回首这段往事,仍令人唏嘘不已。根据历史记载和现有的地质证据,现代学者认为1668年郯城地震是一个典型的倾走滑型地震。地震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上,这是一条现今仍在继续活动的活断裂,断层的运动特点是间断性的地震错动。根据历史地震及地质资料分析,该条断裂带上发生大震的可能性较高。
  • 周幽王二年,陕西岐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据《国语?周语》载:地震的时候,“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记》也有记载此事,当时人认为这个地震非常不祥,暗示“周将亡矣”。因为“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简单的说就是阴阳失衡,在人这边就是人无道、违天理,反映到天象就是天灾的出现。
  • 31、周幽王二年,陕西岐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据《国语?周语》载:地震的时候,“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记》也有记载此事,当时人认为这个地震非常不祥,暗示“周将亡矣”。因为“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简单的说就是阴阳失衡,在人这边就是人无道、违天理,反映到天象就是天灾的出现。
  • 32、蒲松龄忍不住感叹说:“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 33、●1605年7月13日,广东琼山发生地震。据史志记载,“亥时地大震,自东北起,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者数千”。估计震级为5级或更强,为海南岛历史上最大地震。
  • 34、最惊心动魄的莫过“震”
  • 35、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 36、李康,徐锡伟,江国焰,谭锡斌,赵仕亮20基于探槽剖面证据探讨1668年郯城地震地表破裂南延问题震灾防御技术
  • 37、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顷刻间地动山摇,生命陨落、家庭破碎。
  • 38、闲着没事干呗,我是初一学生,我作业本中有这题,参考答案里写的是:说明这次地震的强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 39、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意思是:我恰好到稷下做客,当时刚好正在和我的表兄李笃点着蜡烛喝酒。出自清代蒲松龄的《地震》。
  • 40、遇地震,莫惊慌,保镇静,少伤亡。先颠簸,是近震,只摇晃,震必远。是远震,不用管,若近震,莫等闲。住楼房,别慌张,到小间,暂躲藏。厨与厕,牢又坚,跨度小,较安全!
  • 41、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 42、可惜住着舒服的窑洞在地震面前毫无抵抗力,许多人还在睡梦中安眠,就感受到强烈地面摇晃,随后房屋倒塌,有的人估计没来得及起身就被掩埋在废墟之下。极少数的幸运儿能够逃出生天,避免被掩埋。地面在强烈震动,周围是多米诺骨牌一般倒塌的房屋,其中还夹杂着人们的呼救声,哀嚎声,和止不住的哭泣声。原本安宁祥和的夜晚,就这样露出了它狰狞的本来面目,目之所及简直是一片人间地狱。如今西安的景点小雁塔,也是在这场地震中塌陷两层,建筑尚且如此,更何况脆弱的人呢。
  • 43、文章的语言简明有条理,将地震发生时的自然状态和人们的动作、情态描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形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 44、曾经的灾区一片勃勃生机
  • 45、或如奔马走危坡,又如巨浪摇轻轴,
  • 46、“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 47、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 48、老夫四顾少亲人,举爨谁人汲沙渚。

  • 49、有个在县城里居住的妇女,夜里起身去外面解手,等回去时,看见一只狼叼着自己的孩子。妇女急忙与狼争夺孩子。就在狼一松口的时候,孩子被妇女抢了过来,搂在怀里。可狼蹲着不走。妇女大声喊人,等邻居奔走聚集过来,狼就跑了。妇女惊怕的心安定下来,不由得感到欣慰,指手划脚地向大家叙说狼叼孩子时的情况,以及自己如何夺回孩子的情况。说了半天,这才突然想到自己身上一丝不挂,于是就跑开了。这件事和地震时男男女女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是一个样子啊。人在慌乱着急中忘了应该注意的事情,这是多么可笑呀!
  • 50、康熙七年的山东郯城大地震,是康熙皇帝经历的第一次、也是最惨烈的地震。但总的看来,就发放的赈济数量及种类来说,郯城地震相比与同为特级地震的三河—平谷地震、山西临汾地震要少的多,在三河—平谷地震赈银共计10万两,在临汾地震中共计12万6千9百两,而郯城地震就现有资料来说仅51115两。而其中的4万两是“越数年”后发放用于修建城墙的。
  • 51、中国历史记载最早的地震
  • 52、而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根据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的标准,紧急转移安置山东省89个县级行政区的89万人,需要救灾物资储备库面积289172平方米,但山东省现有的储备库总面积仅为65896平方米,即目前的救灾物资储备库仅能满足23%的需安置人口,而尚有77%缺口。
  • 53、颓垣败壁遍荒村,千村能有几村存,
  • 54、开裂缝坼陷深坑,斜颤倾欹难驻足,
  • 55、当时的郯城知县冯可参在后来这样写道:
  • 蒲松龄(1640~又名柳泉居士,聊斋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以上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 56、蒲松龄(1640~又名柳泉居士,聊斋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以上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 57、●1833年9月6日,云南嵩明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达Ⅺ度,破坏范围半径达260公里。
  • 58、由于极震区大部分位于郯城县境内,故称为郯城地震,临淄属于破坏性地区。

  • 59、这场地震带给今人的是惨痛的教训,万幸的是当时的明朝还有余力腾出人手和金钱去抢救灾民。要是它发生在明朝末年,那么估计这些灾民们只能自求多福了。但人们对地震的了解不多,救援也不及时,救援的时候措施手段并不有效,经验不足的救援队导致救援行动大打折扣。民众自然怨声载道,流民增多,留言也四起。
  • 60、雷、雨常常并作,故从雨
  • 61、不少古人都经历过地震,蒲松龄在《地震》里写道:“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每一次地震带来的都是生命的逝去和财产的损失,人类只能竭力避免更多的人受到伤亡,抢救更多的人,却无法阻止地震。现代中国对地震无比重视,应对地震的经验也很丰富,快捷的通讯让所有人在第一时间就能收到消息。国家也在第一时间派遣救援队奔赴现场,在灾难现场,人们见多了生离死别,也发生了许多潸然泪下的感动。中国已经今非昔比,民众也因为国家的强大而倍感安心。
  • 62、蒲松龄描写的这次地震,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地震发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 63、《竹书纪年》载:“帝发七年,泰山震”。意思是说舜在位的时候,泰山发生了地震,此时约西元前1831年。书中对这次地震虽然没有多加描述,但可推测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震记载。
  • 64、“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录怪异”的意思。>的寓意与成就不能三言两语就能尽意,但是郭沫若先生对它的~“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可以反映大概。
  • 65、⑤错折:摧折。错,通“挫”。
  • 66、●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发生地震。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震级估计为5级。据记载,“城楼堞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
  • 67、地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正面描写,是当时康熙年间发生
  • 68、郯城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到5级,波及东部十余个省,有震感的半径达800多公里,甚至日本也有震感。

  • 69、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 70、大家“相顾失色”,好半天才意识到发生地震了,纷纷向外逃窜。
  • 71、●1739年1月3日,宁夏平罗、银川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据载,靠近黄河的一些城镇,震后地裂“涌出大水,并河水泛涨进城,一片汪洋,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冻死、淹死甚多”。
  • 72、●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此震极震区长轴与渭河地堑方向一致。估计震级约有8级或更大。
  • 73、先时自谓灾方过,谁知灾后病还来,
  • 74、人们出门后发现很多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倒塌后又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伴随着“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令人异常恐惧。
  • 75、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其父是因贫困弃儒经商的读书人。蒲松龄少年即有才华,19岁时应童子试,连考县、府、道三个第一。以后却屡试不第。曾应友人之邀去高邮、宝应二县做幕宾。回乡后,长期在乡间做塾师。71岁时,援例成为贡生。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对科举制度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喜爱民间文学和传奇志怪,热心搜集有关神异鬼怪的故事传说,积数十年努力,写成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还著有通俗俚曲14种,用山东方
  • 76、妻孥寂寂葬荒丘,泣向厨中自蒸黍。
  • 77、⑨衣: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 78、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 79、过了好一会儿,才知道是地震,各自都快步地跑到室外。看到楼房屋舍一会儿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立了起来。围墙倾倒,房屋垮塌的声音,混合着小孩子啼哭,女人哀号的声音,声音嘈杂的好像开了锅一样。人头晕目眩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转动颠簸。河水翻起一丈多高的浪打到岸上来,整座城都是鸡和狗的叫声。
  • 80、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①,地大震。余适②客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惊骇,不解其故④。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⑤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⑥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⑦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体相聚,竞⑧相告语,并忘其衣⑨也。后闻某处井倾侧不可汲⑩;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 本文从多角度描绘了地震时的情景,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述。
  • 81、本文从多角度描绘了地震时的情景,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述。
  • 82、这样领先于世界潮流的仪器
  • 83、为此有专家推测,这场地震的强度肯定在0级以上,也就是说它的强度远超汶川地震。后者可是发生在下午的两点二十八分,但它却是悄无声息地在半夜发生。关中地区本就是人口密集居住地区,这里的人们当时居住的房屋几乎都是窑洞,它冬暖夏凉,十分舒适。
  • 84、全城大乱。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都光着身子聚在一起,争相讲着刚才的事情,都忘了没穿衣服。
  • 85、我们的先人就不断与地震抗争
  • 86、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 87、其中山东临沂、枣庄、菏泽、日照、济宁是郯城地震的主要影响区,储备库缺口较大、供需矛盾最为突出。因此,综合山东省现有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基础,建议山东省采用以济南、潍坊、临沂为中心的"三头备灾"模式,重点加强临沂市的储备库建设,以有效提升山东省备灾体系的救灾效率。
  • 88、这些房屋面积所对应的居住人口,就是地震后急需转移安置的人口。根据评估结果,山东省各县的震后急需安置总人口为89万人,占所有县域人口678万人的其中郯城、莒县等13个县受灾最为严重,需安置人口比例在20%以上。

  • 89、大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夜半时分,山东莒县、郯城等地,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 90、可怜苍生。据史料不完全统计,这次地震造成了死亡人数超过5万人。从下面这张表格可看到各地的伤亡统计,怎一个触目惊心了得!
  • 91、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
  • 92、时间顺序“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忽”、“俄”、“久之”、“逾一时许”等。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大地震。
  • 93、文章记述清晰、层次分明,以时间为序,从震前的“声如雷”、“几案摆簸”,到震中的“墙倾屋塌”、“河水倾泼”,再到震后的“后闻”各处灾害情况,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依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并由此发出了“真非常之奇变也”的感慨。
  • 94、屋子里的梁柱发出“错折”断裂的声音。
  • 95、①戌刻:即戌时,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指晚上七点到晚上九点。
  • 96、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出现过很多太平盛世,但是,天灾人祸也不少。以往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专门记载国家大事,地震在古代被视为严重的灾异,所以从史官的纪录中,可以轻易找到关于地震的记载。
  • 97、因为地震发生在晚上,当时的人们还没有过多的夜生活,大多正准备睡觉或者已经入睡,所以造成的人员伤亡也特别严重。据史料的不完全统计,直接死于地震的人数超过5万人。
  • 98、地震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它所带来的的后续连锁反应,灾难始于地震,却不会在地震结束后也随之结束。彼时正处于严寒的冬季,惊醒后仓皇逃出的人,大多都只穿着单薄的衣物,根本无法避寒,许多人躲过了地震,却没有躲过刺骨的寒冷。后续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接踵而至,带来众多损失,田地也被损毁,粮食锐减,人们面对困难的生存挑战,完全束手无策。古代通讯的不及时,交通的不便利,势必会导致救援的迟缓,人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眼看新春佳节就要到来,人们迎接的不是喜迎新年,而是不速之客。灾难之后,瘟疫也随之爆发,每一次爆发在灾难,都在

  • 99、各疾趋出:快速如鼎沸:像并忘其未衣:都不可汲:吸取众核异,不解其故:大家惊慌,不知道原因相顾失色:互相失去脸色本文从始至终,紧紧扣住了一句话,写出了一幕幕奇异的场面。你认为这句话是文中的那一句?文章最后一句
  • 100、今年二麦充官税,明年割肉到心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