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精选101句)

  • 1、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看得清脚下的路,并拥有抵达远方的能力。
  • 2、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所谓的"四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阐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 3、实无大乘与小乘,只有唯一佛乘,所谓小乘是佛陀为了那些急于了脱生死轮回之苦的二乘心性的众生,而摘取出来的;实际上的大乘——唯一佛乘是涵盖了小乘的解脱道的内涵的。

  • 4、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 5、如果你没有见到他,你自然会尊敬他,佛法总会出现在你面前,你会摆脱烦恼。
  • 其实,心态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转化的。一个人心里想的是快乐的事,他就会变得快乐;心里想的是伤心的事,心情就会变得灰暗。因此,学会善待自己,不是一句空话,它体现在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
  • 6、其实,心态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转化的。一个人心里想的是快乐的事,他就会变得快乐;心里想的是伤心的事,心情就会变得灰暗。因此,学会善待自己,不是一句空话,它体现在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
  • 7、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 8、当你快乐的时候,你应该认为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的时候,你应该认为痛苦不是永恒的。
  • 9、善待自己的心理需求,善待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善待人生路上的每一次感动……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莫以善小而不为。举手投足间,能够温暖他人的心,就展现了自己真挚的情怀。
  • 1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11、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人的灵性,哲学诗画精选了10个佛家智慧心语,帮你去除烦恼,召回初心!
  • 12、佛家云,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我们才能改变命运,增加善缘。
  • 13、《大宝积经》中有言:“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常无常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我是一边,无我是一边,我无我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 14、最高境界就是妙觉位,究竟圆满的佛果,也称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无上正等正觉
  • 15、「空」门是从自性上讲,是从一切万事万物理体上说,这是经上常讲,「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他能够从相见到性,从事能够观察到理,他真正明瞭事相是幻化。像《金刚经》上所讲的「梦幻泡影」,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有。你要说它没有,它现相,确实有这个相存在;你说它有,相是假相不是真相,这个相刹那生灭不是实在。如果你认为相是真有,你就错了,你就迷在假相上,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从这个门进去,也就是从这个法门、这个方法悟入而了生死超三界,你就是从空门入,从空门里面证道。如果这个门入不进去,学这个门不得利益,我们常讲的不契
  • 16、二人生,就是一场悲喜,苦乐都是自己;缘分,就是一根纽带,来去都要随意。别人若放,你何苦紧紧抓住;别人若弃,你何必苦苦珍惜。
  • 17、佛教的最高境界叫做涅槃。涅槃,华译为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即是修行得道的圣者,形体灭尽,入于不生不灭的解脱境界。
  • 18、但是,没有必要寻求法律。
  • 19、世界上最极致的东西是什么?是心。它可以最快也可以最慢,可以最大也可以最小,可以最真也可以最假,可以最弱也可以最强,可以最残忍也可以最慈悲。心是每个人最大的秘密,它决定了命运的走向,所以,调心是世上最好的工作。
  • 20、万物无生之意,万物无生而有法。
  • 21、灭诸生灭义,是义生非灭。
  • 22、中道的思想就是空有融和的智慧,可以直接契入世间实相。一般人因为常把好坏、有无、苦乐、得失、恩怨、你我、生死,分得很清楚,因此不能活得安心自在,这就是缺乏中道的圆融智慧。
  • 23、般若智慧在整个佛法处于主导地位。《大般若经》云:“余经犹如枝叶,般若犹如树根。”“不学般若波罗蜜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无有是处。”“般若波罗蜜多能生诸佛,是诸佛母。”

  • 24、人这一辈子,有人羡慕你,有人讨厌你,有人嫉妒你,有人看不起你,没关系,他们都是外人;生活就是这样,你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丢失自己的本性。
  • 25、人生无常,难免会有时顺境,有时逆境,我们要学会转逆境为顺境。压抑的时侯,换个环境呼吸;困惑的时候,换个角度思考;走不通的时候,路旁边还有路;无需解释时,沉默是金。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淡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
  • 26、人生在世,无法预知未来。
  • 27、学会控制情绪很重要,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他就不配过好今生。
  • 28、有一颗随缘心,你会更洒脱;有一颗平常心,你会更从容;有一颗慈悲心,你会更加积善;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更幸福;有一颗因果心,你会更明理;有一颗忍让的心,你会更快乐;有一颗修行心,你会更智慧;有一颗自知之明,你会更清醒。
  • 29、佛祖Xi与众不同,所以与众不同的人可以保护自己的心灵和耳朵。
  • 30、杨绛先生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 因缘所生义,是义灭非生。
  • 31、因缘所生义,是义灭非生。
  • 32、从外面进来的不是贾珍,从里面进来的才是真正有智慧的。
  • 33、实现自己的内心很容易,放松自己的内心却很难。

  • 34、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一切情绪皆苦,一切事物皆无自性,涅磐超越概念真诚、清静、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修行,行、是思想、见解、言语、造作、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就是修行。发现自己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就是开悟。悟后起修,就是修行
  • 35、佛说,给你修路的,是你自己;埋葬你的,也是你自己;帮助你的,是你自己;毁灭你的,也是你自己;成就你的,自然还是你自己。所以佛说:自作自受,自性自度!
  • 36、根体和器官世界里所有的镜像都空浪费了,执着于呵护,增加烦恼。
  • 37、“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实色并非女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要认识此言的真正含义,还得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说起。
  • 38、做人莫论出身。不抬高自己,不贬低别人,这才是生活之道。那些处处给人感觉有优越感的人,其实很愚蠢。
  • 39、心中有风景,就不怕荒凉;眼里有光芒,才看得见希望。
  • 40、所谓无我,用佛教的术语说也就是“空”,也就是“清净”。佛提出无我,是针对众生的“我执”,即所谓“因破我法有无我”。“我执”表现为四种状态,即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佛法中称之为四种根本烦恼。
  • 41、练习应使假相由多到少,由强到弱。固定工作从临时变为长期,从脆弱变为坚强。
  • 42、给你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很深的。源《金刚三昧经》。佛说:令彼钝根受持一四句偈。即入实谛。一切佛法。摄在一四偈中。
  • 43、一切的喜怒哀乐,都源于心,源于我们心灵的境界。

  • 44、你嘴巴里吐岀的话语,无论是善言还是恶语,都会在你的生活中全部真实兑现。
  • 45、佛陀既不赞成享乐主义纵欲主义,也不赞成苦行主义,他把“纵欲和苦行”称为“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的反义就是中道,既远离身心欲望,又避免自苦其身。
  • 46、佛的最高境界,就是,到了那种心比静止的水还要平静千万倍的境界,任何人,是,都无法使其动之丝毫。真真正正的看破红尘,心里不掺一丝杂念,对湮灭也没有丝毫的惧怕,笑对所有冥冥中的定数。
  • 47、了解香山普门禅寺精彩内容
  • 48、你一辈子会遇到很多说离不开你的人,但是只有极少数人会在你离开后,歇斯底里忘记自尊的求你回来,那种人才是真正离不开你的人。
  • 49、人生不过百年,没必要凡事都争个明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朋。跟家人争,争赢了,亲情没了;跟爱人争,争赢了,感情淡了;跟朋友争,争赢了,情义没了。争的是理,输的是情,伤的是自己。黑是黑,白是白,让时间去证明。放下自己的固执己见,宽心做人。
  • 50、颜色是空,而空是颜色。
  • 51、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 52、用心的时候,不是无心的,不是无心的,也不是经常用。
  • 53、不联系,不代表不挂念;不问候,不代表不关心。

  • 54、不知不觉间,我们好像都在追逐着某种境界。
  • 55、不自重者受辱,不自足者博学,不自满者受益。
  • 同一个瓶子,为什么要放毒药?同一个心里,为什么充满烦恼?
  • 56、同一个瓶子,为什么要放毒药?同一个心里,为什么充满烦恼?
  • 57、安心的话,可以一步一步的种莲花。
  • 58、严格地说,佛教中人只有到了开悟后才可以称和尚的。大开悟的人称为大和尚或善知识。三皈依中的皈依僧,就指的是皈依大开悟的这种人,不是随便看到个光头就要皈的。
  • 59、【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60、在红肉球上,每个人都有一种古老的佛教风格。毗卢顶门,祖师爷遍地。
  • 61、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 62、人生是祸福相依,笑泪交织,有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体谅心,才能容人;有忍耐心,才能做人;有慈悲心,才能度人;有艰难心,才能助人;有明智心,才能观人;有包容心,才能处人;有美丽的心,才能示人。
  • 63、你不打扰自己,别人也永远不会打扰你。因为自己的心,放不下。

  • 64、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 65、一个人,心情好的时候,蓝天白云草地,处处皆美景;心情不好的时候,到处都是灰暗,看花花不开,看水水太脏。
  • 66、时间在走,人心在变。每个人活着都不易,不要为难自己。现代人最紧要的是,要与自己握手言和,而不是内乱焦虑。人生多做减法,生命才能如花开放。
  • 67、发现自己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就是开悟。悟后起修,就是修行
  • 68、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 69、与真正有涵养的人相处,会让人如沐春风,身心舒适。
  • 70、所谓至高无上的平等意识不是他的,也就是真如自然,也就是所谓的自静之心。
  • 71、人活着,每天都会遇到负能量的人,最好的应对方法是选择远离。我们无法掌控别人,但可以决定自己。跟随蝴蝶,芳香四溢;跟随苍蝇,肮脏沟渠。
  • 72、生活的真相,只是隐藏在平淡中。
  • 73、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普普通通,没有光环,想要什么,就得凭自己的努力去拿,遇到事情,就得靠自己生生地硬扛,大人的世界里,没有谁比谁轻松。

  • 74、聪明人让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的,傻瓜让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的。
  • 75、善于渡心的人,会更注重丰富内心、在生活中沉淀自己,追求自己心之所向。
  • 76、余生不长,一定要让自己活得舒服一些。
  • 77、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 78、但是离婚了,就像佛一样。
  • 79、因为无常,所以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坏的可以变好,好的也可以变坏。而它朝什么方向改变,取决于我们创造什么样的条件,种下的是什么因。
  • 80、再苦再难靠自己,这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牛逼,只希望自己能够独当一面,无惧人生任何风雨。
  •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 81、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 82、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中观四百论》中云:“若见缘起理,愚痴则不生,故此一切力,唯应说彼语。”其义是说,如果见到了缘起,世间一切无明愚痴的现象永远也不会产生。
  • 83、一念远离真相,都是妄想。著名佛经。

  • 84、佛教的最高境界叫做涅槃。涅槃,华译为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即是修行得道的圣者,形体灭尽,入于不生不灭的解脱境界。
  • 85、人生最难得的是"心安"二字。所谓"心安",就是心里没有后悔的事、没有亏心的事、没有想不开的事,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役,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如果患得患失,心浮气躁,人生就会疲惫不堪、了无生气。唯有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不眼热权势,不艳羡富贵,活得纯粹、活得自然,才能求得一个心安。
  • 86、但是可以无心,到底是。不无心直下,永远练不出来。
  • 87、一个人的生活的好坏,其实跟他说出的话语息息相关。祸福全在一张嘴上,如果你对生活老是埋怨抱恨的话,生活只会越过越糟糕;同理,如果你对生活经常赞叹的话,生活就会越过越有滋味。
  • 88、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追求,也不是树的不挽留,而是命运的安排,自然的选择,花开花落,天道轮回,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有时候离开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
  • 89、常以为人是一种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人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
  • 90、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忏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 91、永远保持初心,人生才能有所成。回首往事,如果你的初心还在,说明你这个人的品质未变,本质未移,继续走,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 92、吃得饱,睡得好,身体才康健;想得开,乐得出,心情才愉悦。
  • 93、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快乐,心若放不下,自然就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就不会快乐,那么,我们又何必自寻烦恼,伤人伤己。

  • 94、你可以拥有爱情,但不要执着于爱情,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 95、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
  • 96、【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那么,境界究竟是什么?
  • 97、在生活中,学会放下,这是人生的必修课。一句话,善待自己的最高境界,就是原谅别人。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原谅了别人,才算是真正地善待自已。
  • 98、心中执着于“我”的人很容易患得患失,惴惴不安。处于顺境沐浴阳光就喜形于色,欢天喜地;遭逢挫折失败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而心中无我的人却淡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心无旁骛,得之泰然,失之淡然,不忧不惧,不喜不悲。
  • 99、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出家降魔,佛家提示现出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众人皆谓是阿罗汉果易得不难。
  • 100、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 101、真经不在西天,而在路途;佛祖不是如来,而是自我;那成群结队的妖精乃是人心生出来的欲望和执念,三大徒弟其实是唐僧多面的性格和天赋秉性。生活平波无澜不外人心已死,你还愤恨,你还痛苦,你甚迷茫,你就是那个时时刻刻跟妖精斗争的取经僧,你脚下的路,永远是通向自我的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