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精选100例】

  • 1、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 2、【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地址:甘谷南滨河中路恒盛雅居铺面纤体唯美养生会所
  • 3、译文一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译文二天门山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我着一艘小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 4、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 5、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
  • 古诗写好后,在素描纸的左边画一座山。
  • 6、古诗写好后,在素描纸的左边画一座山。
  • 7、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 8、这两首古诗千古传唱,家喻户晓。诗文意境美、形象美,学生读起来会有浓厚的兴趣。教学要以学生的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自悟词与句的大致意思。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对诗句的意思,不必要求学生逐句讲解。
  • 9、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登鹳雀楼》

  • 10、
  • 11、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长歌行》
  • 12、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 13、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古朗月行》
  • 14、简笔画手绘线稿1300
  • 15、《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 16、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17、简笔画手绘线稿1024
  • 18、四5班的丰嘉旭同学以《山行》为题作画:
  • 19、题菊花黄巢咏菊颜远怡飒飒西风满院栽,身披金甲未称王,告戒巢郎不要狂。蕊寒香冷蝶难来。苏轼续诗遭贬职,陶潜爱菊兴斟觞。他年我若为青帝,易安绝唱黄花句,领袖雄词战地章。报与桃花一处开。玉韵声声千古咏,秋光今日胜春光。村秋即景颜远怡秋收季节色缤纷,金浪银波树掩村。鹅鸭溪间戏碧水,桔红十里醉诗魂。

  • 20、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 21、首先把望天门山的古诗写在素描纸的右上角。
  • 22、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 23、古诗配画综合性学习,孩子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为《望天门山》动手配上了相应的图画,把自己体会到的诗的意境、情感变成生动鲜明的图画。
  • 24、四7班的鄢檀雅同学以《江南》为题作画,灵动的荷叶栩栩如生
  • 25、准备材料:素描纸、彩色笔。
  • 26、他的作品内涵丰富,想像超绝而且取材宏富。李白曾批评诗歌:“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因此,他的作品明朗自然,一扫六朝以来的浮靡诗风。李白的思想和诗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时代的特征,即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识。
  • 27、同一首诗,由于作者的体验、感悟不同,构成的画面内容不同,但都没有离开诗的意境。
  • 2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2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选入宫中,献给吴王夫差为妃。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 30、李白的《望天门山》七绝诗,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杰作。无论气势,还是比喻、动感、韵律、写景,均是神来之笔,无人出其左右。诗中所述的山就是位于芜湖城北的天门山风景区域,其把对峙于长江两岸的山写活了!这首诗创作于唐开元十三年,当时李白才25岁,乘舟去江东,由于正值年轻,又初出巴蜀,所以意气风发,充满了无比豪情。
  • 为诗配画,诗画一体,诗画互动——新城中心学校四年级优秀作品汇展
  • 31、为诗配画,诗画一体,诗画互动——新城中心学校四年级优秀作品汇展
  • 32、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早发白帝城》
  • 33、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据正史《旧唐书》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但因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 34、然后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然后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 35、景云元年开始,李白开始读诸子史籍,开元三年——喜好作赋、剑术、奇书、神仙。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开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写《长短经》的赵蕤为师,学习一年有余,这段时期的学习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36、从事理疗行业多年,擅长理疗项目:颈椎理疗,腰椎理疗,肩周炎、眼睛保养、面部护理、胳膊麻木疼痛,风湿性关节疼,小腿憋胀疼、手指麻木、富贵包、腹部寒凉,宫寒、手脚冰凉、乳腺增生、产后修复等症状。
  • 37、大家来欣赏一些手绘作品吧!
  • 38、专业摄影制作光盘采访报道网络发布
  • 39、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 40、·着色:注意用淡薄的颜色不要来回涂抹。
  • 41、【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汉时称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原是与杭州湾相通的浅海湾,后由于泥沙堰塞,海面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为一个湖。古来人们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 42、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
  • 43、关于芜湖的长江段为什么称楚江?不是诗人的地理知识缺乏,而是后人的寡陋。因为芜湖自古就是处于吴头楚尾的地方,最早时期芜湖古称鸠兹,属于吴国,公元前570年被楚国夺去归于楚地,中间一度被越国夺回,双方以长江为界,芜湖在南属于越地,在公元前306年又被楚国夺去。由此可见芜湖两度属楚地。
  • 44、要突出“开”“回”“出”“来”等词语。
  • 45、第六幅:《望天门山》古诗配画俵口小学三二班于俊炜
  • 46、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 47、造型:装饰性强、动态夸张。
  • 48、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然后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 49、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 50、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对诗句意思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可结合课后第二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第一组两句诗的大致意思是:“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第二组两句诗的大致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文字描绘的画面。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想象的画面,既可以是画诗的局部,也可以是画诗的整体,只要能大体符合诗意即可。
  • 51、坐落于美国匹兹堡,整体建筑于溪水和瀑布之上,与大自然完美融合一体,美不胜收……
  • 52、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 53、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 54、写字指导。“断”“孤”“帆”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的匀称与紧密。“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要提醒学生注意,“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疋”字形比较复杂,建议边示范边指导学生一笔一笔地写。
  • 55、第四幅:《望天门山》古诗配画俵口小学三二班于婧贤
  • 芜湖天门山俗称东梁山,长江北岸为西梁山位于和县,原属于巢湖,现划归马鞍山。在大桥镇未划给芜湖之前,东梁山属于当涂地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桥镇就归划于芜湖,距今已近四十年。但时至今日,仍有人装睡将天门山归咎于马鞍山是非常搞笑的!这也难怪因为教课书注释还没有更正过来。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容易将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与安徽芜湖天门山混淆!虽然均叫天门山,但是地质地貌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天然的山洞形于天门,一个是诗人的想像将两山夹水比喻天门!
  • 56、芜湖天门山俗称东梁山,长江北岸为西梁山位于和县,原属于巢湖,现划归马鞍山。在大桥镇未划给芜湖之前,东梁山属于当涂地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桥镇就归划于芜湖,距今已近四十年。但时至今日,仍有人装睡将天门山归咎于马鞍山是非常搞笑的!这也难怪因为教课书注释还没有更正过来。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容易将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与安徽芜湖天门山混淆!虽然均叫天门山,但是地质地貌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天然的山洞形于天门,一个是诗人的想像将两山夹水比喻天门!
  • 57、欣赏其他小朋友画的农民画!
  • 58、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 59、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给古诗配画,没想到孩子们画的竟然这样好,真是一群可爱的小画家!孩子们的的作品构思精巧,表现出了诗中的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情”的艺术境界。

  • 6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61、开元六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 62、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63、画者笔下的李白,头戴乌纱帽、身穿白袍,仙风道骨,随性洒脱
  • 64、摄影者:李春,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摄影摄像工作。
  • 65、作品不同的绘画手法:
  • 66、古诗配画:忆江南
  • 67、“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 68、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春种秋收,等到了秋天,五谷丰登、果实累累、鱼儿满仓……可以想象的出秋收时节热闹的场景!
  • 69、作业要求: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想象创作,完成一副古诗配画。

  • 70、无论是哪一种风格的建筑,设计师都注重环境的衬托,都离不开蓝天、白云、高山、流水、绿树、鲜花……
  • 71、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的《东坡乐府》,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贴》《祭黄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贴》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 72、下面介绍几种动植物的画法步骤:
  • 73、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 74、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芜湖市北郊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 75、第三幅:《望天门山》古诗配画俵口小学三二班于欣瑶
  • 76、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断:从中间断开。至此:又作“直此”。回:回旋,打转。: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 77、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扩展资料:《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 78、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 79、作品的绘画形式:

  • 80、虽然没有涂太多的颜色,但是依然画出了古诗的内容,很有韵味的铅笔画!
  • 材料:16开素描纸,没有就用白纸;彩铅或油画棒等。
  • 81、材料:16开素描纸,没有就用白纸;彩铅或油画棒等。
  • 82、道家的批判意识和变化观,使他透过社会繁盛的外表看出了大唐盛世由盛变衰的种种迹象和隐藏的弊病。在长安的一系列诗歌都体现了他的这种忧虑。墨家任侠的博爱精神,使他仗义疏财,乐于助人,他的《侠客行》、《少年行》就是李白自己任侠精神的写照。
  • 83、大家认真观察,这些山庄有什么特点?
  • 84、你能用线条表现出此时此刻的人们吗?观察人物动态线条……
  • 85、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鹿柴》
  • 86、收获的季节,人们总是劳累着并开心着。在田地里、水塘上……劳动的人物弯着腰,拿着工具,尽情挥洒汗水,享受着这份独特的满足!
  • 87、识字。本课要求认的字不多,只有2个。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如,让学生在古诗的朗读中识字;或者画出不认识的或容易读错的字,重点识记;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识字。“妆”是翘舌音,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让学生识记,“女──妆”。“亦”整体认读音节,要注意读准。
  • 88、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 89、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 90、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 9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92、锦绣山河美如画,壮丽中华总多娇!祖国有雄浑壮丽的山河美景。那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浓妆淡抹的杭州西湖;那云雾飘渺的黄山、庐山;那美丽富饶的海南岛。祖国有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那神奇富丽的莫高窟;那古老神秘的十三陵;那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那气势非凡的青藏高原。
  • 93、天门山:安徽省芜湖市北郊,有博望山,亦称东梁山。和县城东南30公里的长江西岸,有西梁山。两山夹据,长江西来,至此折向北流,形势险要。南陈《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这大约是天门山最早的文字描述。天门山景观独异,李白写了这首诗后,又有很多名家描述。如李白同时代稍后的吴筠、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胡松,然而没有一个有李白的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恢宏壮观。
  • 94、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风翔,授左拾遗。
  • 95、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凉州词》
  • 96、这首诗我刚读完一遍就被李白诗人写诗的那种气势磅礴,言辞潇洒所吸引,所感动。我的一个想法,一种感慨涌上心头:这是多么伟大的诗人写出的多么伟大的诗呀!它让我情绪万分;它让我不禁拥有无限的感想;它让我感到平生见过最文辞优美,气势磅礴的诗在我的眼前……
  • 9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98、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 99、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沧桑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雄山秀水、人文胜迹。一代又一代的人文墨客,尽展才华,绘尽了这一片大好河山。

  • 10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