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比而不周
2023-03-10 13:51:33
9751
1、欢迎加入国学经典诵读同修汇
- 2、@任大援 @刘正平 ,
- 3、《集解》引孔安国云:“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 4、《周易·比卦》主要还是从各爻的爻位来看待“比”的问题的。
- 5、而这句所谓的君子的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讲的是君子会团结周围的其他人,但是却不会互相去比较,而小人就会互相去比较,却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团结。周就是团结的意思,比就是比较的意思。我觉得这句话说的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7、李善长以功始而以罪终,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典型。
- 8、《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
- 10、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1、君子周的“周”如何理解?“周”最初出土于殷墟甲骨文的占卜辞中,甲骨文中的“周”字,没有“口”字。由“田”字演化而来,在四个空格中各加一点,表示 “封田分地”。所以周王朝的建立,其实就是分封制度的建立,也就是封建制度的雏形。
-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
- 13、其君子忠信、待人一样而不结党分派;小人结党分派、不忠不信、待人不一样。
- 14、@任大援 赞同你对君子的追求,要向你学习。也理解你将民营教育家打上引号的本意。当下确实有一些打着教育谋私利赚名誉的所谓民营企业家,比如文博学院的女院长,居然开除有病的员工。这些人自比孔子,哪里算教育家。
- 15、先理解下面几个字词的根本意思,才能真正理解这段。
- 16、我刚才大段上说的民营教育家,是带了引号的,请诸兄注意。
- 17、第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
- 18、我也貼出我的理解,這章之義太細微,不太好辨析清楚
- 19、鲁昭公二十九年冬天,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好的制度和法度。
- 20、礼记缁衣:“大臣不治而迩臣比矣。”郑玄注:“迩,近也。比,私相亲也。”儒行:“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孔颖达疏:“危,谓毁害也。谗谄之民,其群党连比共危亡己者也。”
21、我觉得人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了。人放不下的是名誉声誉掌声还是真正的奉献,时间会验证一切的。
- 22、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23、①周:团结多数人。比:勾结。
- 24、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广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结,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结却不顾道义。
- 25、对正义的追求,与对仁爱的追求结合起来,指明了人类社会结合的根本原则,有仁义的地方,就有人人类的团结,有社会的发展。个人认为,孔子提出仁义原则,不仅仅是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应该认为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 26、孔子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
- 27、可惜的是后人对子路了解太少,将他混同于颜回、曾参等小字辈。不知大小了。
- 28、注意陈司败是陈国最高的司法官员。司法讲究规则的普适性,名实的一致性。这段话也可以作为礼治与法治争论材料之一。
- 29、所谓“微言大义”,短短的十六个字,孔子竟然讲清楚了“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在他老人家看来,君子和小人之间,就是“周”和“比”的不同。要理解孔子他老人家的意思,我们必须搞清楚“周”和“比”这两个字的意思。
- 30、是周、比之义同,惟其范围有异:周,周备,喻大公之心无不包也;比,比较,凡事比较则有私心。此文谓君子忠信以行之,虽周流普遍,而不营结私党;小人则反之,结党以营私也。
31、有“比”因为有私,有私因为有“我”。与“比”相对的是“周”,朱熹讲,周者,普遍也。所以,“周”又指面积大、范围广。心中存道、义、仁、公,放下私欲和喜好,无私,无分别时,便是“周”。孔子打破普通百姓不能学习文化的常规,提出有教无类,没有分别心,是“周。”《道德经》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化育万物,日月遍照古今,不分善恶美丑,也是“周”。
- 32、周、比这两个概念,我们今天已经基本不单独使用。但在词语上,还使用,例如周全、周到。这里的周,就是“全”的意思,是普遍。而比,有比邻、比肩这样的词,比,是“近”的意思。
- 33、子謂子夏曰:“女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
- 34、周而不比,可以使得国家强盛;比而不周,只会使得国家衰亡。
- 35、小人,就是普通人、庶民,对于一个普通人,他关心最多的自然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周,不是普通人要考虑的事。一个小老百姓考虑怎么治理国家,公共利益怎么分配,想多了,也没什么卵用。
- 36、国语鲁语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忠信为周。”韦昭注:“言当谘之于忠信之人。”则周者,求取忠信之善道也。
- 37、应该是。包括幼儿教育。可惜太少。
- 38、“周”就是,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
- 39、《论语》:孟武伯问孝
- 40、@刘国庆 我更认同陶行知是教育家,陈嘉庚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41、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 42、第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
- 43、明朝初年刘基曾经对李善长进行了“掐算”:“李善长是功臣勋旧,能够调和众臣,可惜志大量小,后事难料。”
- 44、注:^入声字短读;*关键字重读;~强调或语气长读。
- 45、左传襄公三年:“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此谓祁奚举其子而无偏私之爱也。
- 46、这些事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
- 47、@刘国庆 趕緊把“僅僅”去掉,一個沒有教育情懷的實業家,能投資辦教育嗎。斯坦福夫婦是要資助哈佛的,可惜哈弗有眼無珠,成就可後來的斯坦福大學。
- 48、不然,一边喝着香槟酒,一边大谈人权,有何意思呢?叶紫同学,你说呢?
- 49、小人比的“比”什么意思?“比”同样是甲骨文,象形文字,表达的是两个人,步调一致,比肩而立的意思。和“从”字是一样的字形,但是方向相反而已。《说文解字》中说: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 50、这些尽可以算上教育的实践方法,还算不上思想。
5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比的读音:bì,声母是b,韵母是ì,声调是四声。
- 52、子路,只小孔子九歲,是唯一敢跟夫子發脾氣的弟子。很多解論大家都是很偏愛子路的。
- 53、周是公义,比是私情。周而不比是秉公废私,比而不周是结党营私。
- 54、《论语》:父在,观其志
- 55、我仲姓一族出自何处?一说出自仲孙家族,即孟孙家,一说出自仲山甫,也有认为是商朝时的东方族裔,上承奚仲和仲虺。
- 56、現在是拿教育當生財之道
- 57、《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 58、小人为无身份,做事从自身利益出发显然也没有错。
- 59、不过,我确实觉得道德上的君子与小人之分,害处太大。
- 60、首先在于义需要被人认知。人的认识能力有不同,知识积累有不同,对正义的认知就会有不同。
61、孔子认为首先是要明白什么是“义”,并克制自己的私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62、也是百度上随便查了一下。
- 63、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洪武三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洪武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76岁。李善长为什么结局如此凄惨?
- 64、其实“君子之心”和“小人之心”人人都有,只是多少的差别罢了,如果我们在人生精进的修行过程中,最后全部摒除了“小人之心”,只留下了“君子之心”,我想那便是真正做到“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了,真正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成“佛”了,这也就是所谓“明心见性”的境界。
- 65、《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66、《论语》: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 67、周:多种解释,亲和、调和、普遍等。这里的周应指普遍的意思。能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 68、如果一边举着“君子”大棒,一边举着“人权”大棒;彼此彼此,没有啥分别的。
- 69、君子心里总是装着大局,眼睛里总是看到责任,考虑问题也总是从整体利益出发,而不计较个人得失。而小人却相反,总是把个人得失放到第一位,心里总是拿自己和别人作对比,患得患失,而不顾大局和整体利益。
- 70、《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
71、大学校长、中学校长,小学校长,都应该是教育家。民营大学,也有很多教育家。
- 72、先祖仲由,字子路,鲁国卞邑人,前人为卞邑大夫,五六代之后落为庶人。子路小孔子九岁,是孔子的早期学生、兄弟和终生的事业伙伴,是儒家教育集团的第二掌门人。
- 73、为什么呢?君子和所有人搞好关系,是因为君子和光同尘,对别人没有所求,心胸开阔,光明磊落;小人则不同,贪财好色,见利忘义,他们和一两个人亲密,是因为他们交往的人,都是为了能够给自己带来某种好处。
- 74、@任大援 ,谢谢。正义的解释缺少了重要的一种意义:没文化。
- 75、第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
- 76、從鄭注‘忠信、阿黨’來闡發,忠信是人的本質,是一個人處理事務時事前的原則。阿黨則是依據事後的結果,即以私利來作為判斷事務的依據。這在西哲戴維羅斯那就是他講的義務論和效果論的區別。
- 77、@任大援 在今天这个公民社会里,要认真解释君子与小人的定义,否则会引起人权主义的反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抵制。我们的学习要与当下时代有所结合。
- 7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那么,什么叫作周、什么叫作比呢?忠信,就叫作周,阿党,就叫作比。这是最通俗的解释。周,还可以解释为合、亲和以及调和。另外,周,还有接济和救济的意思,如:周济。比,解作阿党,阿意为迎合。阿党就是互相依附和勾结。
- 79、但说实话,好像这样解读就很难说明白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周而不比,比而不周
- 80、嗯我觉得在生活中"小人",我能相处,因为这些一般都是小心眼,抠门的人,吃点小亏当练气度要是在工作和事业上的小人,就可要注意,尽量跟他们保持距离,说不定一次的处事得罪了他,他会很记得但总说来,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和小人有什么区别,多宽容点
81、在现在社会,不用这个称呼,比如,我们用“领导干部”,“普通大众”概括不同身份,但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呢?。但可能有人说,“领导干部”是公仆,“普通大众”是主人啊。但人们会想,为什么公仆住高档豪宅、乘豪华汽车,主人甚至买不起房呢、买不起车呢?所以,我想,人权主义者与其在概念上争高低,不如想办法改善普通大众的生活境遇,哪怕帮他们租经济适用房也行啊。
- 82、第646天
- 83、《论语 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普遍,公共利益;比:私人私利和偏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就是:君子大公无私,小人结党营私。
- 84、君子明顯可以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可以不受限於對事物的認知,這是長久的修煉所致。
- 85、【小人比而不周】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削弱三桓采取了隳三都的措施,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 8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 87、劉寶楠《論語正義》引王氏云,以義合者,周也。以利合者,比也。這個意思跟上面的也基本一致。
- 88、位君子不一定有德德君子不一定有位
- 89、孔子在这一节里论述了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区别,君子和小人在与人交结时因其动机和目的截然相反,所以其表现为行为时必然是截然相反的。由此可见,周和比的意思应该是相反的。如果说,小人为私欲勾结别人、图谋利益,那么,君子应该为道义团结和帮助别人、牺牲利益。
- 90、君子周,是君子所有选择中最优的选择,根本无需去比;君子如果能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人都支持他,政权稳定,为什么还要与人勾结?没必要多此一举。
91、从百度上查的。原来我也研究过这个人。
- 9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周:合群。比: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 93、【小人比而不周】刘正平: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 94、不能因为部分人的反感就改变,同样为何不改变自己不让他人反感或包容。
- 95、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
- 96、鲁定公六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阳虎想要见孔子,而孔子却不想见到阳虎,后来两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随后孔子被升为小司空。
- 97、夫子之所以辨析君子小人之間的差異,主要在於正人心,君子胸懷寬廣,處理公共事務需以忠信的價值觀來作為依據,以義來制利。
- 98、此观念对世袭制度之冲击,使其所到之国,无不受利益集团排挤,又因孔子并未发挥为将其政治理想付诸实施,所需与既得利益者妥协之技巧,以致处处碰壁。
- 99、@刘正平,野人与鄙人是与邑人相比的差别。住在城邑外的称野人、鄙人。
- 100、孔子的弟子中大多是破落贵族子弟,也有平民与贱民子弟。这些人都通过学习知识改变了小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