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诗

  • 1、赏析:诗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于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两句对鸿雁看似无理之问:“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 2、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
  • 3、荒城又见重阳到。狂醉还吹帽。人生开口笑难逢。何况良辰一半,别离中。平台朱履登高处。犹自怀人否。且簪黄菊满头归。惟有此花风韵、似年时。
  • 4、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 5、今日不登高,我怀念早饭
  • 登高,插茱萸空过的镜子,不再空那个落魄的少年殷勤款款,喂我以清欢

    6、登高,插茱萸空过的镜子,不再空那个落魄的少年殷勤款款,喂我以清欢

  • 7、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 8、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 9、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句竹叶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 10、槁叶半轩慵更扫。凭阑岂是闲临眺。欲向南云新雁道。休草草。来时觅取伊消耗。
  • 11、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习俗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节祭灶的习俗,由此可见古代农历九月祭祀大火星的蛛丝马迹。
  • 12、先贤杳不接,故老犹可访。
  • 13、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龙山上,西风树响,吹老鬓毛霜。
  • 1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对青山强整乌纱。
  • 15、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
  • 16、赏析: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 17、欲识离居恨,郊园正掩扉。
  •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月十日即事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19、赏析: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 20、九月九日为重阳节。重阳,又称重九日。重阳之称早见于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之句。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九日已有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习俗,历代相沿,亦称此日为“茱萸节”、“菊花节”。传说汝南桓景跟随道士贾长房游学,贾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家有灾难,宜速回去,令家人各以囊系臂,登髙饮菊酒,祸乃可消。桓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暴死,后因袭成俗,登高成为节日主要内容,遂有“孟嘉落帽”、“白衣送酒”等佳话流传。唐代登高、赏菊的习俗相当盛行,还以十日为小重阳,宋代以后则每况愈
  • 21、重阳节的诗句古诗:《满庭芳·客中九日》
  • 22、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 2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24、诸人听得,只麽饮气吞声。山僧闻之,不免袖中出手。
  • 2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26、思伤脾醉也伤脾飒飒风声几万?呼应谁来临?饮酒入喉它落到身体最深处情欲和生死问题离别和健康问题也入喉即化也落到最深处它们变得敏捷又绵密它们醉了也无处不在

  • 27、此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黄菊擎枝重,红茱湿露香。扁舟随雁过潇湘。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
  • 28、中国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院
  • 29、且泛篱下菊,还聆郢中唱。
  • 30、宣传:刘远亭雒红梅田建中赵燕
  • 尘世中一切微小渺茫的事物,都有闪光之美。
  • 31、尘世中一切微小渺茫的事物,都有闪光之美。
  • 32、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33、灌园亦何为,於陵乃逃相。
  • 3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35、“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36、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 37、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38、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 39、际会非有欲,往来是无妄。
  • 40、主办: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 41、端午节:《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春节: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秋节: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①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42、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 43、今朝九月渊明开醉口。指点东篱菊,大骂西门柳。
  • 44、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 45、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 46、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 47、修剪过几根矮牵牛的藤蔓,再扫梧桐叶,杨树叶。
  • 48、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49、赏析: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 50、投吊伤昔人,挥斤感前匠。
  • 51、【关于重阳节的诗】这些枯萎的蝶,误把秋天作春日。
  • 52、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 53、这一天,我有腐朽的念头插茱萸品菊花遇见的女人如同仕女遇见的男人一脸高古这一天,我有古怪的念头也许有古人等我在登山的路上我们不谈昨是今非只是饮酒在幽州台上有人独自
  • 54、江苏宿迁市宿豫区,韩金良,作
  • 55、好工作、早结婚、早生子,这是父母真心期望的吗?
  •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56、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57、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 58、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 59、山顶下,多少白川赴东去
  • 60、四年级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有: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唐·李白《九月九日即事》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唐·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61、除了赏菊,古人还会共饮菊花酒。这种酒用菊花杂和黍米酿成,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代被认为是延年益寿的长命酒。
  • 62、清明风日好,历落江山望。
  • 63、一世回眸不诲肠。
  • 64、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古人认为把茱萸插在头上可以防止恶浊邪气的侵袭。
  • 65、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 6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 6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 68、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 69、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 70、此刻,我多么愿意与他们的怀念
  • 7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72、【关于重阳节的诗】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 73、赏析:汉文帝筑有一座高高的望仙台,这天登临时曙色正要散开。三晋的云山都向着北方,二陵的风雨从东边过来。当年守关的令尹谁认识?河上公一去就不再回来。不如就近寻找彭泽宰,一起畅饮陶醉在菊花酒杯中。
  • 74、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易经》记载:“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这天被称为重阳节。如今,人们通过登高望远、赏菊、吃重阳糕等系列活动以庆祝节日快乐,以此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 75、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 76、《九日齐安登高》——唐·杜牧

  • 77、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 78、赏析: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 79、为邦复多幸,去国殊迁放。
  • 80、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李白《九日寄岑参》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李白《九日登花马池城》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李白《一寸金·秋感》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李白《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 81、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 82、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 83、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 84、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
  • 85、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会良朋,逢美景,井频斟。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澹澹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 86、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87、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星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农历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志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星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仪式。
  • 88、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 8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90、多给钱、买礼物、带旅游,这些是父母们需要的吗?
  • 91、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 92、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朔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袛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 93、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94、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 95、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 96、赏析: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 97、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 98、凹形锅里正熬煮一个人的老年
  • 99、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 100、在江北以远是无数美人男人们登高都想得到她们尽管千年之内哺乳动物和人类倒一直保持着生态平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