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来源(100个)

  • 1、铁脚斑斑,斑过南山。南山里曲,里曲弯弯。新官上任,旧官请出。
  • 2、岁的孟郊在进士及第后,同样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高歌。

  • 3、承认“诗”是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那它就具有社会意识的共同本质与特征。
  • 4、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
  • 5、把民歌的完成认为两重创作的结果,第一重创作是个人的,第二重创作是群众的,这个见解比较合理。查尔德搜集的英苏民歌之中,每首歌常有几十种异文,就是各时代、各区域在流传时修改的结果。
  • 这首为人们广泛传诵的诗中,用白日、青山、黄河、碧海等这些在大自然壮观的景物启示下,开拓了诗人的思想境界,而这种思想境界,又只有同这些景物融合起来,才显的更为阔大、高远,诗意浓雾,含义深刻,而情愈深 。再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 6、这首为人们广泛传诵的诗中,用白日、青山、黄河、碧海等这些在大自然壮观的景物启示下,开拓了诗人的思想境界,而这种思想境界,又只有同这些景物融合起来,才显的更为阔大、高远,诗意浓雾,含义深刻,而情愈深 。再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 7、少陵诗词澳门总社l九州诗园l
  • 8、第诗歌,因它带着押韵、带着对句、带着许多的节奏,以至于它能成为口诀,而长久的流传,没有什么东西比诗、比歌更能流传了,连小孩子们都能朗朗上口。他可能暂时不懂,但因着有那一个节奏、押韵、对句而产生的发表,以致于它就能够流传。连圣经也是这样,摩西在申命记里讲讲就唱起歌来了,他作歌就是为了要把他的临别赠言放在歌里面,流传后代。
  • 9、我们来看大本诗歌44首,我们中间很少唱这一首,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比较难唱,这一首诗歌是不能喘气的,它是没有休止符的,要一路唱到最后。这首诗第一节说,父阿,我们称颂你名。为什么?因受你恩典的教训。那祂恩典的教训是什么呢?就是后面所说的。我们欢乐,因你生命已使我们归羊群,现在我要对已往的感恩、将来的期待以及现在的稳妥、信靠,来说到我们的一生是怎样过的。
  • 10、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 11、月20日韩明华藏头步韵诗词的创作
  • 12、不好说春秋时候多写四言诗如《诗经》中的《氓》等当然也有五言或其他的战国有骚体诗很多“兮”的如《离骚》又有乐府诗,很长的,多五言的唐时比较多绝句律诗宋是词元是曲我这样说还不够完整,因为形式太多了

  • 13、【诗歌的来源】楚辞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但《楚辞》非其一家之言,而是辑录了自战国至东汉三四百年间以此题材写就的诗文。现传17卷本《楚辞》中含有屈原的《离骚》《天问》、宋玉的《九辩》、东方朔的《七谏》和刘向的《九叹》等。
  • 14、诗歌、音乐、舞蹈原来是混合的。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在原始时代,诗歌可以没有意义,音乐可以没有“和谐”,舞蹈可以不问姿态,但是都必有节奏。后来三种,艺术分化,每种均仍保存节奏,但于节奏之外,音乐尽量向“和谐”方面发展,舞蹈尽量向姿态方面发展,诗歌尽量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于是彼此距离遂日渐其远了。
  • 15、经过孔子推广之中,诗成为主流。然后是楚辞离骚,从现在来看,离骚不像诗,更像歌。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从体裁和文字来看,和离骚大体相同。
  • 16、永世也讲完了,早晨也讲完了,最后讲到我们从今直到永远。第六节说,哇!不知道怎么形容了:我们欢乐是因祂自己,不只因祂为我们所作的一切;我们的感恩,是因祂自己就是我们的永分。哦!我们要像祂儿子,我们要同祂儿子一起来享受光明的早晨!
  • 17、这首儿歌从元朝传到现在,从燕京南传到浙江,西传到四川,中间所经过的变化当不仅如上所引。不过就已引诸例看,“第二重创作”的痕迹也很显然。
  • 18、那么,人类唱歌的时候为什么要作诗呢?
  • 19、年5月28日17:14:03
  • 20、第它对于真理,也就是对我们所经历的神在认识上最精粹的发表。对任何事情你要来解说,你要来发表,都是希望愈精粹愈好、愈精炼愈好;任何一个东西,愈罗嗦愈没人要;愈罗嗦,愈觉得平淡。诗歌是最能够把对神的、对真理的认识以最精粹的言词发表阐明出来。
  • 21、月2日李成东词牌和词的句式问题
  • 22、月18日唐风漫谈诗词唱和

  • 23、月30日边义谈诗的起承转合
  • 24、持“群众合作说”者以德国格林兄弟为最力,美国查尔德和加默里把它加以发挥修正。依这派的意见,凡群众都有一种“集团的心”,如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所主张的。这种“集团的心”常能自由流露于节奏。例如在原始舞蹈中,大家进退俯仰、轻重疾徐,自然应节合拍,绝非先由某个人将舞蹈的节奏姿态在心里起一个草稿,然后传授于同群的舞者,好像先经过一番导演和预习,然后才正式表演。节奏既可自然地表现于舞蹈,也就可以自由地表现于歌唱,因为歌唱原来与舞蹈不分。
  • 25、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伦,神人以和。’
  • 26、第一个问题:诗人是如何写诗的?
  • 27、最重要的是章句的整齐,一般人所谓“格律”。诗歌原与乐、舞不分,所以不能不迁就乐、舞的节奏;因为它与乐、舞原来同是群众的艺术,所以不能不有固定的形式,便于大家一致。如果没有固定的音律,这个人唱高,那个人唱低,这个人拉长,那个人缩短,就会嘈杂纷嚷,闹得一塌糊涂了。现代人在团体合作一事时,如农人踏水车,工人扛重载,都合唱一种合规律的“呀,啊啊”之类调子来调节工作的节奏,用力就一齐用力,松懈就一齐松懈。俄国伏尔加船夫歌就是根据这个原则做成的。诗歌的整齐章句原来也是因为应舞合乐便于群唱起来的。
  • 28、那么,它们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
  • 29、我们无数次梦回的大唐,那是一个诗的王朝、诗的王国、诗的时代,而诗却不是唐的专利,就像我们说词不是宋的专利一样。
  • 30、在科学分类学中,哲学第自然科学第社会科学第三。钱学森前辈将系统科学并列第四。在社会科学中,又分为三十多个门类。语言文学是其中的一个门类。语言学和文学之下分设不同的一级学科,如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等。诗歌随之分为外国诗与中国诗。一级学科下分若干专业,属二级学科。诗歌不能独立形成一个专业或某级学科,只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近闻有诗歌专业硕士生及博士生,不知毕业文凭是否确认。这是中国当代科研机关和高等院校实际执行的定位。
  • 【诗歌的来源】脚儿斑斑,斑上梁山。梁山大斗,一石二斗。每人屈脚,一只大脚。
  • 31、【诗歌的来源】脚儿斑斑,斑上梁山。梁山大斗,一石二斗。每人屈脚,一只大脚。
  • 32、麟之角,振振公族,吁嗟麟兮!

  • 33、其次是“迭句”。一诗数章,每章收尾都用同一语句,上文“吁嗟麟兮”便是好例。有时一章数句,亦有每句之后用同一字或语句者,例如梁鸿的《五噫歌》。此格在西文诗歌中更普遍,在现代中国民歌中也常看见。例如《凤阳花鼓歌》每段都用“郎底郎底郎底当”收尾。绍兴乞歌有一种每节都用“顺流”二字收尾。原始社会中群歌合舞时,每先由一领导者独唱歌词,到每节收尾时,则全体齐唱“迭句”。希腊悲剧中的“合唱歌”以及中国旧戏中打锣鼓者的“帮腔”与“迭句”都很类似。
  • 34、“不学诗,无以言”。《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诗礼传家,诗书载道。
  • 35、月19日周拥军诗词中的“碍理”说
  • 3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37、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小说等其他形式。
  • 38、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 39、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 40、同样的情形还有白居易。我们了解的范进,经历了30多年科举之路的艰难跋涉后,54岁的时候,也就中了个举人,还喜极而疯。白居易在29岁就中了进士,那是相当不容易的。大唐王朝,中进士的人都要在西安的大雁塔上题下自己的姓名。这时候,白居易就作诗了,他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以此,来表达自己快意的心情,纪念生命的高光时刻。
  • 41、有丰富的感情和联想,语言简洁精炼,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由此看来,不管是古体诗、近体诗还是新诗,都与歌有着密切的关系。诗和歌就是这样不可分。
  • 42、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 43、月17日江荣清“百年庆“律诗体会
  • 44、这一两个实例是从许多实例中选择出来的。它们可以证明歌谣在活着时都在流动生展。对于它的生命的维持,它所流行的区域中民众都有力量,所以我们说它是属于民众的,虽然“第一重创作”也许属于某一个人。
  • 45、日落东方,国耻今雪,遗恨香江。忆虎门青烟,扶摇万丈;炮利船坚,一任猖狂。丧权辱国,痛开先河,魑魅魍魉屡犯邦。数十载,我中华儿女,黯然神伤。一朝改革开放,似春雷惊天震地响。逢和平发展,世界主流;一国两制,终放光芒。澳门有日,台岛思归,河山一统国运昌。共创业英雄几辈出,再造辉煌。
  • 46、在中国,搜罗古佚的风气尤其发达。学者对于诗的起源有种种揣测。汉郑玄在《诗谱序》里以为诗起源于虞舜时代:
  • 47、长江流域的《看见她》可以流行于南京的一首为例:
  • 48、——漫谈诗歌的起源及其他
  • 49、但无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喝酒是不能达到目的的,而作诗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 50、迅速观察当时的现场及周边环境,扑捉相关的典型景像,以辅助揭示本质。
  • 51、所谓“邪许”意思如同后代集体劳动中的劳动号子,许多人一起抬大木头,用喊号子协调大家的步伐,鼓励大家出力,号子很有节奏。如果在号子中加进一些有内容的话,那就是原始诗歌了。鲁迅曾把这种喊着“杭育杭育”声音的劳动号子称作最早的诗歌,并风趣地说这就是“杭育杭育”派。
  • 52、当然,他在烦恼的时候也是要作诗的。后来,在遭遇排斥,被赐金放还的时候,感到特别郁闷的李白,不是就有“安能垂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吗?貌似是一次“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退场,其实,这结结实实成为诗仙心头的一处硬伤,“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日暮乡关何处是,长安不见使人愁”……无数的名句佳作,根源都在于此,而这又是怎样痛苦至极的呐喊和无可奈何的叹息。

  • 53、月21日灵子浅谈诗词点评
  • 54、此外在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加上道家的、佛家的相互融合,诗学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形态与美学品格:哲学思辨上的得意忘象、越名任心的精神追求、象外求象的审美转换、诗外之旨的笔情意趣,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继承自《诗经》以来的光辉传统,必将指导与促进我们今天乃至今后的诗歌发展,这既是源也是流,渊源流传,经久不息。
  • 55、月28日少卿诗词入门
  • 人爱诗歌,诗歌为什么会叫人觉得回味无穷,因为诗歌:
  • 56、人爱诗歌,诗歌为什么会叫人觉得回味无穷,因为诗歌:
  • 57、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是文学的一大样式,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文学体裁。我国古代,把不人乐的称为诗,人乐的称为歌。现在统称为诗歌。《诗经》《楚辞》、汉乐府及其后的唐诗是我国诗歌作品中的精华。著名的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赛罗》是欧洲产生最早的诗歌作品。诗歌要求内容高度集中、概括,具有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练、准确、富有表现力,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分行排列。创作上多采用比兴、夸张、拟人、反复、比喻等艺术手法。诗歌种类很多,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内容分,可分为抒情诗和叙述诗;按与
  • 58、这种重叠在西方歌谣中也常见。它的起因不一致,有时是应和乐、舞的回旋往复的音节,有时是在互相唱和时,每人各歌一章。
  • 59、这种诗很讲究韵律。律是指语言运用有严格的规定。韵是韵脚,指诗句尾字主要韵母带发音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因此它形成了一种音乐美。
  • 60、以上五说,选自古今中外。应该承认,希腊柏拉图的“灵感说”、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日本学者的“韻律格式及要素说”,在某些形式方面,多有发现及发展,但在宏观本质的揭示上,至今尚未达到“诗言志,歌永言”的哲学高度;在诗歌创作的终极目的上,都未达到追求“神人以和”的崇高目标。况且,与虞舜相比,他们至少晚了一千八百多年。综上可知,世界最早的第一首诗歌在中国原始群向母系氏族过渡时期,证据在《周易•大过》卦中。最早的诗歌理论也在中国,证据在《尚书•尧典•虞书》。时间有限,匆匆草成。疏误之处,诚祈时贤、方家指正,谢谢。
  • 61、到了隋唐时期,诗风达到新的一个鼎盛时期。出现了初唐四杰等等天才,后面到了武则天时期,宋之问沈佺期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如果诗歌按一定的音阶规律进行创作,会取得更好的声音效果,所以他们奠定了绝句律诗的格律问题。
  • 62、

  • 63、到了使徒时代,在书信里,我们看见保罗也是一个会赞叹的人,譬如在罗马书第十一章,当保罗写完了九~十一章,写到耶稣如何一下子临到犹太人,又一下子临到外邦人,一会儿又回到犹大。唉呀!这是何等的智慧,写到这里,他就没有办法再写下去了,就在三十三节那里赞叹起来。那一段也是诗歌的体裁,他说:“深哉,神的丰富、智慧和知识!祂的判断何其难测,祂的道路何其难寻!谁曾知道祂的心思,谁曾作过祂的策士?谁曾先给了祂,使祂后来偿还?因为万有都本于祂、藉着祂、并归于祂。”一讲到这,谁都没有办法控制。
  • 64、或有问于予曰:“诗何为而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馀者,又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 65、月8日王香谷我写七律咏百花
  • 66、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形式
  • 67、从诗歌的起源,探寻我们诗歌的未来
  • 68、这就是说,诗歌是伴随着生产劳动产生的,人们作诗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
  • 69、《上海滩诗叶》唱和诗人航母群丨
  • 70、《尚书》里也有:“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这已是为诗歌量身订做了,按保守算法,如果这种成型的诗歌理论产生的时期是周朝,按时代向前推,商朝时期肯定已经有诗歌了。
  • 71、月26日邓国琴晨崧导师作品赏析
  • 72、到诗的最后,推出一个高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自己要实现囊括四海、包举宇内、并吞八荒的志向就跃然纸上了。

  • 73、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 74、
  • 75、大诗群联合会
  • 76、余一l周拥军l马惊飙Ⅰ张耀光
  • 77、南梁时期,诗分化成了三种
  • 78、在《诗经》四字句的基础上,《楚辞》发展了五言、七言句式,在内容上首开中华文学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先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79、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语言具有音乐美。
  • 80、英语现代主义诗歌的源流史诗源一国文学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主义诗歌起源于法国,以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为先声。
  • 第二个假定错误,因为诗的原始与否视文化程度而定,不以时代先后为准。三千年前的希腊人比现在非澳两洲土著的文化高得远,所以荷马史诗虽很古,而论原始程度反不如非澳两洲土著的歌谣。就拿同一民族来说,现代中国民间歌谣虽比《商颂》、《周颂》晚二三千年,但在诗的进化阶段上,现代民歌反在《商颂》、《周颂》之前。所以我们研究诗的起源,与其拿荷马史诗或《商颂》、《周颂》做根据,倒不如拿现代未开化民族或已开化民族中未受教育的民众的歌谣做根据。从前学者讨论诗的起源,只努力搜罗在历史记载中最古的诗,把民间歌谣都忽略过去,实在是大错
  • 81、第二个假定错误,因为诗的原始与否视文化程度而定,不以时代先后为准。三千年前的希腊人比现在非澳两洲土著的文化高得远,所以荷马史诗虽很古,而论原始程度反不如非澳两洲土著的歌谣。就拿同一民族来说,现代中国民间歌谣虽比《商颂》、《周颂》晚二三千年,但在诗的进化阶段上,现代民歌反在《商颂》、《周颂》之前。所以我们研究诗的起源,与其拿荷马史诗或《商颂》、《周颂》做根据,倒不如拿现代未开化民族或已开化民族中未受教育的民众的歌谣做根据。从前学者讨论诗的起源,只努力搜罗在历史记载中最古的诗,把民间歌谣都忽略过去,实在是大错
  • 82、有了文字记载,由浅入深的演变而来。

  • 83、原始人类既唱歌就必跳舞,既跳舞就必唱歌。所以博托库多民族表示歌舞只有一个字。近代欧洲文ballad一字也兼含歌、舞二义。抒情诗则沿用希腊文lyric,原意是说弹竖琴时所唱的歌。依阮元说,《诗经》的“颂”原训“舞容”。颂诗是歌舞的混合,痕迹也很显然。惠周惕也说“《风》、《雅》、《颂》以音别”。汉魏《乐府》有《鼓吹》、《横吹》、《清商》等名,都是以乐调名诗篇。这些事实都证明诗歌、音乐、舞蹈在中国古代原来也是一种混合的艺术。
  • 84、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后来变成它的传统的固定的形式。把这个道理认清楚,我们将来讨论实质与形式的关系,就可以省去许多误会和纠葛了。
  • 85、点亮“在看”,让大家知道我们的喜欢
  • 86、陈麟l冯恩启l蓝成东l邓国琴
  • 87、月12日邓国琴丁芒先生作品欣赏
  • 88、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
  • 89、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生产劳动就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也没有人类,而诗歌却伴随着劳动而存在。由此说,生活本身就是有诗意的。
  • 90、离开身体苦酒满杯;活在主里喜乐洋溢
  • 91、月14日白洁散曲对仗手法例谈
  • 92、月31日马惊飙诗词引用化用剽窃

  • 93、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
  • 94、一首诗揭开项羽失败之谜
  • 95、脚驴斑斑,脚踏南山。南山北斗,养活家狗。家狗磨面,三十弓箭。
  • 96、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仰望星空,我们就会看到有许多用诗人名字命名的恒星。那些永远被人类铭记的诗人和他们的诗并不只是在星空中。诗就是我们的生活。诗歌起源于劳动,还有祭祀,是人们感情的宣泄,也有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中国的诗词在体现中华文化上起的作用也是无法比拟的。
  • 97、司马迁在《史记.周本记》中说:“共王崩,子懿王囏立。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
  • 98、机动骆琳玲东方泽华郭成勇
  • 99、亚里士多德在这里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诗的起源,以为最重要的有两层原因:一是模仿本能,一是求知所生的快乐。同时他也承认,艺术除开它的模仿内容,本身的形象如画中的形色配合之类,也可以引起快感。他处处以诗比画,他所谓“模仿”显然是偏重“再现”的。
  • 100、远古先民诗歌创作及其意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