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论语十则教案(97句)
2023-03-10 10:02:55
4917
- 1、有朋自远方来——学习乐趣
- 2、学习态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3、按照第二章的学习方法,分成十个小组,一个小组讨论、探究其中的一则。要求:小组上台展示,其中一人朗读,一人指出关键字词并解释,一人翻译,然后轮流解读。
4、导师基地班:10月31日前9800
- 5、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6、精读课文,分则讲解
- 7、【论语十则教案】这两句都包含了“学”和“思”两个字。“学”当然是指学习,“思”则是指思考。我们从孔子这句话必须认识到“学”与“思”的关系。我们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赶紧思考,然后想办法解决,千万不能越积越多,否则日子久了,想不迷惑都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
- 8、孟子继承了仁,荀子继承了礼,各自发扬光大,然后又被历朝历代合而为一。
- 9、集体通读,整体感知
- 10、①“故”:“旧”,与“新”相对,此处引申为“旧有的”、“原来的”。
- 1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 12、我们能看出君子还有以下特点:有智慧、知人善任、审时度势、通达、尚德不尚武,这些是可以明确的。当然,君子肯定不会只有这些,在《论语》中搜索“君子”,我们会得到八九十条,太多了。根据余秋雨先生的《君子之道》,倒是可以归纳出九种大家熟知的品质,学生应该做一点积累。
- 13、第十二则讲教育方法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14、大家知道吗,外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叫艾宾浩斯的,他做的研究表明:人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随后趋于平稳。所以,我们同学复习时最好能在遗忘大量开始前进行,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看课文,几千年前的孔子竟然也知道这个原理,还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掌握牢固了,还不容易领悟出新的知识吗?所以啊,同学们在能力范围内,最好反复思考、定期复习,这样容易有所心得,有所体会。这么好的一个方法,大家如今学了一定要会运用才不浪费哦。
- 15、联系《论语十二章》请就此事谈谈我们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 16、殆一箪食曲肱笃志
- 17、师:所以,人之所欲,也不一定能施之于人。不过颜回最后还是被厚葬了: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孔子阻拦不了弟子们厚葬颜回,于是感叹说:颜回把我看作他自己的亲生父亲,我却不能把他看作自己的亲生儿子啊!意思是,我终究作不了主,无法尊重颜回平生的素志啊!但这也不能怪我,要怪也只能怪他那些师兄弟啊。弟子们厚葬颜回,孔子认为他们做得对不对?
- 18、值得一提的是,君子不器与西哲的思想遥相呼应。
- 19、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记得牢固,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 20、重要字词句:就:靠近、看齐。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 21、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人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 22、所以我决定引入一个故事。瑞幸咖啡在美国募集资金的时候讲了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之下成功募集到了资金,但是瑞幸咖啡在多年亏损后,因为被发现做假账而申请破产。故事逻辑似乎是没问题的,但当我们将这种逻辑迁移到“茶”,就会发现“试图改变一国文化”这种商业思维是最大的问题。瑞幸破产的路上蹲着一只名为“文化”的拦路虎,这是我们能体会到的文化实感。
- 23、孔子,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24、师:所以人一生的道路真是遥远啊,在中途我们都不能给自己下任何结论。以仁为己任,并坚持到生命的最后,就是“任重而道远”。再看下面一则,一起读。
- 25、师:很好!诗人将心比心,推己及鸟。孩子会在傍晚盼望母亲回家,鸟也会在巢中盼望母亲回家。生命存在的权利,就是绝对价值、绝对标准,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人能够说:啊,那只鸟本来就很想死,所以我打死它,就是成全了它!这是绝对说不过去的。当我们站在生命的角度来看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可以施于人,什么不能施于人。但是,新的矛盾又来了: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归
- 26、第一章:孔子说:“君子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 27、师:非常好!对于《论语》,还有另一种评价:和迁哲郎:孔子是用最平凡的日常态度来揭示人性的奥秘。和迁哲郞是20世纪日本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怎样理解他的这句话呀?
- 28、是知也
- 29、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 30、师:“毅”是刚毅,“弘”呢?
-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2、师:非常好!那么“镞”又是什么意思呢?结合“砺”字来理解。
- 33、赏析:这句话写出了孔子淡薄的心境,以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情怀。
3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35、师:很好,这不只是孔子的看法,也是颜回一贯的态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一生生活是最简朴的,可能营养不良造成疾病,29岁就死了。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尚且不在意那些外物,死了又怎么会讲究那么多呢?何况颜回秉承孔子的礼法,也不会愿意自己的葬礼过分铺张不合礼仪。所以孔子在告诉我们什么啊?
- 36、师:说得非常好,但是,孔子还说过一句话: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讼”是什么意思啊?
- 37、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 38、师:很好,都知道这个说法。那么下面一种说法知道不知道呢?梁漱溟: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大家喜欢这个评论吗?
- 39、师:仲由又是谁呢?,呵呵,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好勇尚武的子路。子路勇力过人,武艺高强,有了他做孔子的贴身侍卫之后,就没人敢再欺慢孔子了。所以孔子曾经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啊,自从有了子路,就没人敢对孔子恶言相向了。但也正因为子路是个好勇之人,所以他对读书倒不是很上心,所以孔子要跟他谈“知”这个话题。谁来解释一下这一则的意思?
- 40、第二章: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第三章: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第四章: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 41、师:非常好。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孔子又以他的亲身经历作为例证来告诫我们,只思考不学习也是不行的: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曾经整天——
- 4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 43、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5、师:对,你看,孔子不是那种很呆板的人,对不对?他不要我们死读书,他认为每一种游戏活动都是学习。所以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件很幸福很快乐的事,也是一种很丰富的人生体验。对于“有朋自远方来”,他也有自己的见解:“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唐棣之华”就是一种叫棠棣的花,“偏”通“翩”,“反”通“翻”,就是花儿在风中翩翩摇摆,“岂不尔思”是个倒装句,恢复正常的话应该是怎样?
- 46、生:因为一直到死才能停止。
- 47、师:嗯,还有没有别的解释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都从这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三”能不能解释为“三个方面”呢?
- 4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49、“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 50、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他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51、再回到第一则,孔子珍惜时间,不断学习思考、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境界,那他这一生的成长发展方向会是怎样呢?顺势导入“十五志于学”一则,看看孔子的人生发展轨迹。需要讨论一下“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的。
- 52、检查课文的背诵和全文的翻译、注释等,要求做到掌握干净、牢固。
- 53、师:嗯,学以致用,很开心!
54、课文共选取了十二章,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这些是从《论语》中节选出的格言警句,每一章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 5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56、
- 5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 58、谁可称君子?“身份君子”到“道德君子”的转型
- 5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60、吾十有五
- 6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 62、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行、形、义。
- 63、师:很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怎样解释?
64、师:“言”是什么意思?
- 65、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66、不逾矩
- 67、思而不学则殆
- 68、跳槽之后终于来更新了!XDDDD
- 69、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传不习乎?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70、师:用来思考,结果怎样呢?
- 71、第七章: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 72、人不知而不愠——个人修养
- 73、学生:成都市温江中学初一班
74、【论语十则教案】师:很好,为什么最后一个“知”要读zhì啊?
- 75、师:对,人所不欲,也勿施于人啊!现在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也不一定能施之于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之所欲,也不一定能施之于人。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绝对价值,或者说绝对标准呢?好,我们来看看白居易的一首非常通俗的诗:
- 7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 7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8、仍未达成一致的疑难问题,由提交者统一在全员解疑环节提交求解。
- 79、这一则说的还是学习方法,指出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能领悟新的知识。在这里,“温故”和“知新”并重,强调新旧交替的连续性。
- 8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81、师:好,有一个问题你们一定能够回答:孔子名什么?字什么?
- 82、师:非常好,那大家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吗?
- 83、年4月10日报道,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有两户村民办婚礼,双方迎亲队在路中相遇,由于有感同日办喜宴兼狭路相逢是“不吉利”,加上双方在路上又各不相让,结果引发争执,继而爆发激烈冲突。双方从当日下午2时一直互相抛掷烟花、追打火拼,直到傍晚6时许才结束。
84、师:但孔子说,“不愠”,连隐忍在心里的不高兴都不要有,对君子的境界和修养是不是要求很高啊?
- 85、师:很好,也有人解释为“常常”。你们觉得可以吗?
- 86、小结:孔子谈“君子”对生活、工作两个方面的要求。生活包括饮食起居,工作包括办事说话。饮食起居尚俭,不主张奢侈,“饱”不应片面的理解为与饥饿相对的“饱”,而应是奢华、奢侈之意;安:安逸、舒适。工作应该是多做少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多闻阙疑,慎行其余。”学无止境,做到了尚俭、敏事、慎言,还应该学习,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见贤思齐,随时修正自己的缺点,这才可以算得上是喜欢做学问的人了。
- 87、第二则讲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后面用了一个冒号,表示它是总领后面的内容。“三省吾身”在今天也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 88、解读:孔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就是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己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 89、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 90、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9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 9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 93、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4、看看这首诗里,有没有绝对价值?
- 95、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
- 96、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9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