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99例】

  •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知识。新,新的见解。可以,可以凭借。为,成为。而,表示先后关系,可不译,也可译为“就”。
  • 4、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公认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副其实;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 5、“好学”应有学习的优秀榜样的主动行为。
  • 通过结合事例、编讲故事把握各章所蕴含哲理。
  • 6、通过结合事例、编讲故事把握各章所蕴含哲理。
  • 7、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后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
  •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却”。
  • 9、教师讲解:“不义“与“富贵”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

  • 10、☆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 12、译: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
  • 13、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14、《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们以及学生的学生们的课堂笔记,不过也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课堂笔记,有一个数据称这部书在全世界的印刷数量仅次于《圣经》,而我们熟悉的成语大都源于古书,《论语》被称为出现成语最多的书。
  • 15、匹夫不可夺志也
  • 16、
  • 17、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 18、第三课时:君子人格与诗教传统
  • 19、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

  • 20、寓意:人应当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并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多学、多思、多问。
  • 21、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老师了。”
  • 22、孔子的声名不仅令他的学生们钦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世界。西方曾经评选过世界十大哲学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学家说过21世纪是儒家文明的世纪。
  • 23、寓意:贫困是常有的,但是个人道养不应该被贫困所限制,孔子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 24、☆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25、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这番话之前从没有人说过,之后就成为了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准则,被他们用各种方式实践着。而这些人也构成了中国的脊梁。
  • 26、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27、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 28、用本节课所强化的解读文意的方法,解读下面几则《论语》。
  • 29、是知也

  • 3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论语》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 31、《论语》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 3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33、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
  • 34、这两章都写了生活状况与志趣追求,都写了内心的强大,开阔的心胸与坦然的心境。
  • 35、寓意: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很多人已经不重视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出现危机,这是孔子不愿意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 36、但实际上,这一句都是在围绕追求高尚的品德这一个主题而言的。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正己而无求于人则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释。
  • 37、可以为师矣
  • 38、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 39、学生自读课文,读对节奏,读出韵味

  • 4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4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42、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 43、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 44、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4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46、第六章: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 47、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 48、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 49、公元前480年,在鲁国按例举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猎,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猎到了一头异兽,无人能识。

  • 50、“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 51、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
  • 52、寓意:时光匆匆易逝,应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 53、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 54、教学方法: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 55、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 56、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 57、《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 5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 59、学习任务四:理解儒家的诗教传统与全面发展观

  • 60、理解儒家立身处事的规范性原则,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
  • 61、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 62、《〈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几方面的内容?
  • 63、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64、诵读课文,归纳探究思想内涵
  • 65、【论语十二章教案】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66、最后是说向谁学习,主动学习。
  • 6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夺,夺取。
  • 6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6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 70、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
  • 71、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怎么看待“箪食瓢饮”?
  • 72、【论语十二章教案】翻译:请一横排同学依次翻译。
  • 7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 74、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75、②“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归复到礼的规定。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规的。比如,教学楼前的月季花开了,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月季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要抵住内心的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人是社会性动物,为人处事必须考虑他人的存在、社群的秩序,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规范。孔子宣扬的“礼”中蕴含的严于律已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 76、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 7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78、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 79、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 80、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8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8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 83、联系旧知,温故而知新。联系之前所学的有关孔子的思想内容,结合儒家思想的基本要义,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 84、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仁德的人行恕道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 85、B类、默写这两章并翻译。
  • 8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 87、《论语》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 8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89、读了《论语十二章》,我深受启发。我明白了做人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很多道理。孔子告诉我们,做人要严于律己,对人要诚实守信。在学习方面,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复习。另一方面,也要勤学好问,虚怀若谷,珍惜时间。

  • 90、先谈对物质的态度,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 91、这句话反映出孔子的什么思想?
  • 92、②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根据《诗经》的特点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政治作用,这是历史上对《诗经》的作用所进行的第一次明确而全面的理论概括,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代许多理论家都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对诗歌创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但孔子强调“兴”“观”“群”“怨”,目的是“事父”“事君”,即为封建礼教、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有其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 93、又有基本上是重复只是详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载“主忠信”以下的十四个字;“父在观其志”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只载“三年”以下的十二字。
  • 94、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
  • 95、这一主题同样也在其它各章体现了出来——以往我们将之作为学习方法阐述的内容均不能单纯地视作对知识的学习,更应体现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方法,而孔子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对颜回的赞颂则体现出了高尚品德在现实中的表现,孔子还通过自身的感受体现了高尚品德带给人的自豪感。
  • 96、检查课文的背诵和全文的翻译、注释等,要求做到掌握干净、牢固。
  • 97、能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并背诵课文
  • 98、寓意: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 99、如果加上《学而篇第一》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重复四次。这种现象只能作一个合理的推论:孔子的言论,当时弟子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所以《论语》一书绝不能看成某一个人的著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