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简介(一百零一句)

  • 1、他晚年虽仍不改关怀民生之心,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时放意诗酒,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号“元白”,两人是文学革新运动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为“刘白”。被人称为“敕封诗仙”,而李白是后世才由“谪仙人”,才由民间转尊为“诗仙”。
  • 2、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因曾任太子少傅之职而被称为“白傅”,又因死后谥号“文”而被后世称为“白文公”。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3、“蹙”即局促不安或窘迫;“从容”即不慌不忙。其大意是:往日,我都是以迁客的身份,窘迫急促地出发,如今我是不慌不忙地主动辞官离京城而去。从此联能看出诗人拼搏一生,终于能歇一歇的欣喜之情。
  • 4、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无限感慨和惋惜之情。
  • 5、岁那年,主动要求下放至杭州担任杭州刺史,其目的是去实践自己的理想追求,此阶段他在杭州大力治水护农。
  • 为政:忠义直正,仁慈爱民,为普天下沦落之人掬一捧青衫泪;
  • 6、为政:忠义直正,仁慈爱民,为普天下沦落之人掬一捧青衫泪;
  • 7、“灞浐”是水名,源于陕西省的秦岭山中,浐水流至西安后汇入灞水。“函谷”即函谷关,这里的函谷关是汉关,与其东边的秦朝函谷关相距150公里,在洛阳的新安县。此联的大意为:我曾经几度因被贬黜辞别首都长安城,看到过灞浐水上风尘、烟云、雾气的景象,踏过此二水南接秦岭方向的函谷关之路。此联主要写诗人一生中在仕途上的坎坷。表达诗人内心的浮沉之苦。
  • 8、白居易的诗,前面已讲到,自少年时代便写得很好。16岁时“野火春风”之句,已成为千古名句。最为出名,堪称中国古代诗歌杰作的叙事长诗《长恨歌》,是他35岁为周至县尉时作。该诗以民间流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加以虚构,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动人,被评论家认为是唐代歌行体长诗中最好的一首,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 9、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 10、③表达诗人对家人的挂念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11、从此以后,白居易的许多诗文里,都有了那个名叫湘灵女子的身影。
  •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3、总之,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是他全部诗歌中最富战斗力的作品,连同《长恨歌》、《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中最优秀的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可宝贵的部分。
  • 14、白居易早年多崇尚儒家思想。因此无论其仕途多么不顺,他都不会出现隐退或极其消极的态度,但那些人生的浮沉之苦的情绪也是避免不了的,这一点从上述他的做官经历可看出。纵观白居易的仕途,两次被召回首都长安并得到重用。晚年生活在洛阳香山,这期间还为香山寺的修整工程捐献六七十万钱。可见晚年的白居易确实淡泊闲适。
  • 15、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 16、B颔联,用过去悲凉地离开长安和如今去官的悠闲对比,表现此时内心的喜悦。
  • 17、据第15题题干要求,“戏赠”“结合全诗”“情感态度”为采分点。“戏赠”又是诗歌题目的一词,考生可知全诗一定是围绕其而展开的。要求结合全诗去分析情感,说明诗歌的每一联都有可能传达情感。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歌。
  • 18、白居易晚年所撰《醉吟先生传》自我表白云:“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友多与之游,游之外,栖心释氏”。可知他是先酒乐而后佛的。他甚至怀疑真有佛否。同时又炼丹学道。从严格意义上讲,白居易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信徒。同时,他之崇佛,还出于健身的原因。

  • 19、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
  • 20、登临高处时他写:“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 2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22、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
  • 23、“和语文一起步入梦想”与“遇语文”是姊妹号,专注于高考语文八大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古诗歌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和高考写作。
  • 24、元和九年
  • 25、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 26、前面叙歌妓的生平状况、可悲身世,后面以“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转而写己,最后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青衫”,因此也成典故。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很多优点,描写细致,音节和谐,尤其描写琵琶声音那一段,真是令人一唱三叹。
  • 27、这其实也是天下间许多父母的映照吧。
  • 28、“萎红”即枯萎的花;“离披”即纷纷下落的样子。此二句的大意是:在冷瑟的环境里,我看到枯萎的牡丹花低垂在雨里。随着风的吹打,它们纷纷落下的样子冲破了原本的鲜艳。此两句描写了诗人眼前牡丹花的惨烈和凄凉状态。

  • 29、《白居易传》对社会的贡献在于,还原白居易本来面目,梳理考证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结论:白居易不仅仅是一位大诗人,且是一位有国家治理能力的能臣,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于一身,“赵瑜写出了唐代文人精神”。
  • 30、二十岁左右时更是“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 表达自己对某事物的喜爱之情。
  • 31、表达自己对某事物的喜爱之情。
  • 3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33、那么就让我虔诚地许愿,我愿与心爱的人携手到老,哪怕是做山林间的野兽,我也愿与他并肩而行;哪怕是做山林间的草木,我也愿与他枝枝相依。
  • 34、它像是一束小小的火苗,白日里静默无声,到了夜晚,便开始熊熊燃烧起来,烧得人四肢百骸都在痛。
  • 35、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36、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 3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39、二年十一月,召他入翰林院任学士。三年五月,拜授左拾遗。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爱文学的君主,受到破格提拔,打算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报答皇上的恩宠任用。任命那天,献疏议论时事说:
  • 40、C“白石”两句写山行时可卧可行,叙写了山行的乐趣,突出诗人悠然自在的情趣。
  • 41、他被贬作江州司马后,在浔阳江头和友人话别,舟中离别酒筵上,感伤之中,忽听邻船有弹琵琶声,移船相邀,原来是一位年老色衰、独守空船的歌妓,也有无限愁绪,借琵琶寄托幽怨。白居易听了她的身世,不仅深为同情,而且因之想到自己的不幸,因而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便作了这首可与《长恨歌》媲美的长诗。
  • 42、白居易公元772年出生在河南新郑,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也号醉吟先生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居易的祖籍是山西太原,是唐代时候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 43、【白居易的简介】表达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自嘲的情感。
  • 44、”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日南等国,都有传写。
  • 45、据注释,尾联的大意为:走着走着,忽然看到紫桐花,我凝望着它,变得些许惆怅。明天我的老家下邽是清明节。此联很显然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
  • 46、D最后一句,写诗人回顾自己生活的经历后,才发现自己出人头地是如此艰难。
  • 47、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 48、但在白居易70岁时,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 49、③知足安命,委运顺化:
  • 50、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 51、白居易一生经历了唐朝的中晚期,经过自己刻苦的学习,从29岁考中进士至75岁死于洛阳,除晚年时有一年未拿俸禄,中间都拿着国家工资。
  • 52、大和三年春,时年五十八岁的白居易深感年老体衰、宦途多险,决心引退,遂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半隐半仕于东都洛阳。
  • 5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54、“朗之”为人名,是与白居易同时的皇甫朗之。他自己在《醉吟先生传》中说:“与嵩山僧如满为空门友,平泉客韦楚为山水友,彭城刘梦得为诗友,安定皇甫朗之为酒友。”《偶作寄朗之》白居易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白居易的著名论点。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
  • 55、地址:沈河区哈尔滨路118号华府购物广场3F
  •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 56、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 57、由题目、注释及上述白居易的背景可知,诗人是在被贬江州清明节时,写下的此诗。在古代,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有上坟扫墓、插柳、踏青、春游等活动。可此时诗人却在“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地方。诗人被贬了,心里会高兴吗?又远在他乡,考生自然会想到诗人会思念家乡和亲人。
  • 58、在白居易所写的诗歌中有很多的形式,同时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非常的平易通俗,在唐朝时期有诗魔和诗王的称呼,曾经官至翰林院大学士和左赞善大夫。

  • 59、“萧条司马宅,门巷无人过。”“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官职既是冷官职,宅第自然人迹罕至,冷冷清清,其间透出多少世态炎凉。
  • 60、i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 61、C《其二》“寂寞"点出牡丹冷落处境,前两句写冷雨萧瑟,牡丹花低垂,花瓣随风飘落的场景。
  • 62、白氏这一时期写的《昭君怨》也借古人之事,道出心中的委屈:“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认为昭君远嫁匈奴,帐不该算在画工毛延寿身上;而是汉元商对昭君的恩情已薄。借昭君的故事,委婉地道出了对宪宗的不满。
  • 63、其先太原人,六世祖北齐五兵尚书白建迁居韩城,曾祖又迁下邽。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扩展资料《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
  • 64、掩关:坐关,原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
  • 65、抒发自己被官场缠绕的厌烦及乐天知命的情怀。
  • 66、优诏幸分四皓秩,祖筵惭继二疏欢。
  • 67、“晴明”即晴天;“飘零”即凋谢,凋零。此两句的大意为:晴天的时候,我一看到落到地上的牡丹花就觉得比较伤感,何况是看到凋零到泥土里的牡丹花呢?此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红衰香残的深沉怜惜。
  • 68、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开新局,影响巨大

  • 69、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推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可以说是他写《新乐府》的宣言和对《新乐府》的最好说明。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著名之作《卖炭翁》、《杜陵叟》、《缭绫》、《新丰折臂翁》等,即为《新乐府》中篇章。
  • 70、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应该说,白居易的诗歌是我国古代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诗,不仅语言优美,而且通俗易懂,不愧为我国一代伟大的诗人。
  • 71、地址:铁西区北三东路15甲3门
  • 72、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73、古代山西诗人中,名气最大的要数白居易了。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
  • 74、据诗歌题目,考生可判断此为一首赠诗。所谓赠诗,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或赠给亲友同仁的诗歌作品。“戏赠”不仅有诗人赠送作品给友人的意思,而且有一点戏虐友人的味道。题目还告知了考生诗人作此诗的原因、所赠的对象及新编排诗集的章卷数量。
  • 75、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 76、A“牡丹花”点明诗歌题材,诗歌属于咏物抒怀诗,“翰林院"和“新昌窦给事宅”交代写诗的地点。
  • 77、《长相思》里,是白居易以湘灵的口吻来诉说思念。
  • 78、白居易 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 79、白居易的仕途不是相当顺利,但比起晚唐杜甫顺利多了。白居易在35岁至44岁之间,一直担任左拾遗一职。44岁那年因越职言事、诽谤诋毁,被贬为江州司马,其《琵琶行》即为此时作品。四年后,即48岁那年,被召回首都长安任尚书员外郎,并转任主客郎中和知制诰。
  • 80、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 他就是唐代诗人、政治家——白居易。
  • 81、他就是唐代诗人、政治家——白居易。
  • 82、他们一心一意地为子女筹谋算计,盼着自己的儿女少走一些自己走过的弯路,少受一些自己从前受过的苦。
  • 83、然而,打击突如其来,孩子三岁那年就夭折了。白居易悲痛万分,他说:病来才十日,养得已三年,我养了三年的娃娃,十天就走了,看到女儿的任何遗物,他都要心痛得掉眼泪: 慈泪随声迸,悲肠遇物牵。故衣犹架上,残药尚头边。
  • 84、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时就已广为流传于社会各地各阶层,乃至外国,如新罗、日本等地,产生很大的影响。重要的诗歌有《长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乐府》等,重要的文章有《与元九书》等。
  • 85、【白居易的简介】第六联的前句作者直抒胸臆,后句写自己所拼搏的状况。其大意为:人生真的是苦短啊,我心中却有着千年的忧患;现在身处官场之中,忙忙碌碌,没有一天的空闲。读到这里,考生不难得知这一联中的“忧患”是什么忧患了。即是诗人趁着能在官场里,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干一番大事业。
  • 8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87、大约在白居易11岁的时候,为了躲避家乡战乱,他随着母亲搬家到了徐州符离——他的父亲白季庚做官的地方。
  • 88、《周易·系辞》曰:“乐天知命故不忧”。

  • 89、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邻家女孩。
  • 90、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 91、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因为只有将民情上
  • 9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93、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我有着感怀的事情,深深地刻在心上。
  • 94、诗仙李白淮海居士秦观东坡居士苏轼文圣欧阳修香山居士白居易石湖居士范成大柳泉居士蒲松龄鹿门居士米芾易安居士李清照六如居士唐寅
  • 95、何况臣本来是乡校的一个无名小儒,只适宜于做一个府州县衙的小吏,一心一意默默无闻,没有奢望做大官。岂料圣上仁慈,提拔我在身边任翰林学士,每次设宴都先让我们参加,每次庆典赐物都先赏赐我们,中厩的马让我们骑,内厨的饭给我们吃。从早到晚惭愧警惕,已经有半年了,空闲的时间越多,心里越是担忧惭愧。还没有起一点作用,又提拔臣任左拾遗。臣接受这个官职到现在才十天时间,食不知味,寝不安席,只想粉身碎骨来报答圣上的特别恩宠,但还没有找到可以为之粉身碎骨的机会。
  • 96、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 97、据上述分析,选D项。“沉吟立”三个字说明作者内心不太平静。
  • 98、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眼看还要继续乱下去,由彭城县令升任徐州别驾的白季庚,便送儿子白居易到南方避乱。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随后南北奔走,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 99、总的来说,前期诗歌较后期诗歌更有价值。因为世途险恶,他后来的诗作再也没有了中青年时期的锋芒,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 100、你若喜欢,为点个在看哦
  • 101、元和六年(四十岁。四月三日,母陈氏病氏,白居易回家丁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