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故事(99个)
2023-03-20 05:02:59
5174
- 1、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曾经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记》等名作参与发动“五四”文化革命之鲁迅,到三十年代,岿然成为众望所归之革命文学导师,晚年与友人讨论中国文学史,以为中古之陶潜、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诗人。
2、八点引读的忠实听众们,你们好!
- 3、杜甫从小聪明过人,三岁能认字,七岁时的一天,他和同村的孩子到河边玩,突然看见从远远的蓝天飞来,一只美丽的凤凰落在河滩上,杜甫跑到河滩,却看不见凤凰,只看见河滩上放着一块鹅卵石,杜甫又惊又喜,急忙拾起来,同村的小伙伴们出于好奇都围上来争夺,这要看杜甫生怕别人抢集中生智,随手把鹅卵石放在嘴里,卵石非常刚放进嘴里,孩子们吓坏了一窝蜂的跑去找杜甫的母亲,杜甫的母亲寻找一生想要取出鹅卵石,村里人得知事情之后,就向上天祈祷,只听见杜甫肚子一股热气上涌,哇的一声吐了出来,大家以为吐的是鹅卵石,而是美妙诗句
- 4、诗人故事,李白的故事,杜甫的故事
- 5、上元二年严武引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在成都浣花里结庐。武死,依高适。后又避乱入湘,寓居耒阳,不久病没。甫工诗歌,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
- 6、搭建府谷文学窗口打造府谷文化形象
- 7、杜甫三岁丧母,且自身年幼多病,父亲忙着做官,他便寄居在姑母家。
- 8、公元744年的夏天,东都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俩位诗人终于会面了。据闻一多先生说,李白、杜甫这次的会面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伟大的文人会面,仅次于老子和孔子的会面。
- 9、《杜甫的故事》是2010年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杜甫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他创作的诗歌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的顶峰。杜甫是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伟大诗人之由于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写出了许多反映与批判现实的不朽诗篇。这本传记,讲述了伟大诗人杜甫的一生历程。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一生经历了很大的转折,他从炫耀自己的家族转到关心国家命运,从抒写个人的情感转到关心人民的疾苦,是艰苦的生活使他变得伟大,是多难的命运升华了他的才华。解读他的一生,我们深深感到,命运是公平的,凡是看似惩罚与考验的
-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11、一楼是大堂和出菜展示的区域
1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1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
- 14、这是一个踌躇满志的杜甫。和李白一样,他也是满腔治国平天下的狂想。不同的是,当时的李白已经从长安铩羽而归,而杜甫却正怀着一肚子好梦准备去碰碰运气。等待杜甫的仍旧是失败。即使这样,他依旧带着几分年轻的狂傲。
- 15、可以说,在草堂居住的这两年,是杜甫一生中最后的幸福时光。
- 16、他广大的慈悲,他永远的坚忍,他闪耀的才华,成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 17、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 18、零岁考生录取的记录。一代奸臣秦桧先后把持朝政十九年之久,他自立门户,收揽奸佞,排除异己,陷害忠良,架空宋高宗赵构,独掌朝纲,“由是中外大权尽归于桧,非桧亲党及昏庸谀佞者,则不得仕宦,忠正之士,多避山林间。”不但如此,在绍兴二十四年的一次科举考试中,秦桧还为其年龄不到一岁的孙子秦埙谋夺状元
- 19、李白的眼光果然没错,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 20、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 21、杜甫原本雄心壮志、 理想 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走。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因为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 生活 ,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生存。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走之苦。这种奔走,除避安史之乱外,首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22、【杜甫的故事】古诗个个有故事,读懂诗人才懂诗。
- 23、乾元二年,杜甫弃官西去,穷居成都草堂。一日,几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诗会友,杜甫实在拿不出好一点的饭菜来招待客人,夫人着急万分,不知所措。正在犯难之际,杜甫发现灶房间尚有一把韭菜、两个鸡蛋和一大盘豆腐渣,当即如获至宝,转忧为喜,面带笑容地对夫人说了几句悄悄话后,就请客人入座闲谈。
- 24、有一天独自一人到曲江游览。杜甫面对这美好的景致,打开随身携带的酒,自斟自饮。但觉诗兴大发,于是欣然提笔写下了一首《曲江对酒》,
- 2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26、因此有很多同学都会误以为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
- 27、从杜甫的诗作,我们感到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为国家大义历尽波折也要坚守节操,不肯向权贵低头奉承,所以他的诗风体现出沉郁、孤愤、牺牲自我,勇于担当的情怀。但是杜甫绝不是从小就这样的,在他的诗作中也体现出少年时代的顽皮和天真: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 28、相传杜甫小时候,因父母早逝和姑姑一同居住,后来一种传染病盛行,他和姑姑家的孩子得了一样的病,因为大夫说要躺在东边的床上才能好,可是在东边只有一张床,所以他姑姑就让杜甫躺在那里,之后自己的儿子死了。这让杜甫深深感到自责,也是为他日后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 29、严武看杜甫可怜,便出资帮他修建了一座浣花溪草堂。
- 30、大历五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 31、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2、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
- 33、二十五岁登泰山写下了平生第一首传世佳作:
- 34、长安十年经历,也让他认清了现实,在这个阶段他也完成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创作,讽刺朝中权贵,他体味到了人间百态,朝不保夕的日子让他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正是因为他能够体会到百姓的疾苦,才能完成他这些名作,他生活最困苦的时候,在长安一天只吃一餐,为了能够得到官职,他四处奔波,看那些达官贵人的脸色,他们吃剩的残羹冷炙,在杜甫的眼里就是丰盛的一餐,贫苦的生活让他更能够体会到百姓的辛苦。
- 35、由于杜甫用玉绳泉的水给儿子治好了肚子疼的病,一传十传百,传到了同谷县城,从那时起经常有人盛上玉绳泉的水给大人、小孩煮药治病。一千多年来,十里八乡的人还沿用着玉绳泉的清水煮药的习惯
- 36、安史之乱时,“饿”依然是杜甫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流离失所的岁月里,他拾过橡栗、挖过野芋,辗转挣扎到四川时,已经一身是病。在杜甫的诗中,流露出对贫苦民众那么真切的同情哀怜,又何尝不是他本人的付出太过沉重了。
- 37、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38、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 39、更多内容,请点击左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或者登录我们的网站:wwweqmoviecn我们会把最新资讯推送给您!
- 40、也是此后,杜甫称自己为“少陵野老”。
- 41、平台文学顾问:袁瑞军赵振清白会军杨慧平
42、于是,他积极寻求从政的道路,在艰难困苦中咬紧牙关,坚持既定观念,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他来长安不久,父亲便去世了,这使他的生活失去了经济来源。渐渐地,他需要依赖亲友的周济了。有时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采些草药,拿到市场出售以糊口。
- 43、欢迎来听这一期的“狄老师讲古诗背后的故事”。
- 44、他利用手中权力,任命其亲信御史中承魏师逊、权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汤思退、右正言郑仲熊、吏部郎中权太常少卿沈虚中、监察御史董德元、张士襄等人为考试官。这些考官对秦桧的意图心领神会,他们想借此机会来讨好秦桧,从而可以取得高官厚绿。于是,他们就窜同作弊,准备录取秦埙为状元。
- 45、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 46、在这里,杜甫有了一些朋友,朋友们赠树送草,草堂被收拾的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 47、大诗人杜甫流寓同谷县时,居住在飞龙峡口的凤凰村。凤凰村的人吃水要到不远处的玉绳泉去挑水。有一天,天刚亮杜甫借来老乡家的木桶,沿着青泥河西岸高低不平的石阶向玉绳泉走去,一路上他被飞龙峡口山川自然景观所迷住,不时地发出啧啧称叹之声,不觉到了栈道构连,绝壁入云的玉绳泉旁。他放下水担,环视周围,被大自然壮丽景色所陶醉。
- 48、当时的李白已经名扬天下,而杜甫在诗坛还只是崭露头角,在当时,李白不仅是在年龄上比杜甫大,而且在诗坛上的辈分也领先杜甫一个时代。
- 49、他神采飞扬,在李白面前的杜甫最能感受到,他变得更加的崇敬李白。
- 50、觉得不错请赞赏支持作者和平台
- 51、因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大雅堂记》而名
52、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53、杜甫对好马那可是情有独钟,每次与好马相遇,都会被它深深的吸引,乃至寸步难行。这一天,杜甫经过了一个驿站,疲惫的他正要停下休息,却突然两只耳朵都竖了起来,听到了一阵非同寻常的马蹄声,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匹骏马的轮廓在尘土中逐渐显露出来。
- 54、相马不单相骨,还需相耳。“竹批双耳峻”。“竹批”指竹子被斜着劈开;“峻”,指像山一样耸立。马的耳朵有如被劈开的竹筒一般,尖尖耸立,一看就必为良马。
- 55、再后来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原本就朝不保夕的他,就更加的不知道何去何从了,他和他的家人从此天各一方,潼关沦陷,长安失守,每天都在抓壮丁,百姓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的惨淡,不仅要担心生计问题,每天还可能会随时失去自己的家人,而杜甫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官职,还没有做多久,长安就失守了,他再一次担心自己的生计问题。而他的家人离自己很远,家书收不到,也送不出去,他承受了太多压力,见不到家人,不知道他们的情况,每天还要担心自己的问题,好在他也没有因为前途问题放弃国家。
- 56、走进黄龙溪古镇尽情享受田园风情
- 57、他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绝句四首》。
- 58、用青花碎瓷镶嵌“草堂”二字于此
- 59、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是李林甫,他是当朝宰相,但却是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对于朝中百官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或者官位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的除去,像张九龄、严挺之、贺知章、李邕、李适之、房绾等一大批杰出人物都受到了李林甫的迫害甚至暗杀。他尤其嫉恨因为文学才能而得到封赏进官的士人,害怕朝外的贤士得以接触皇帝的机会,上书揭露他的本来面目,痛陈他的奸恶。
- 60、二楼主要是卡座和包间典雅精致
- 61、这时的杜甫,心情当然是特别舒畅,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面对这失而复得的美好。
62、家谱载,自五代始,世居福建长乐,传至11世,钘、钏、镮、釴兄弟4人迁居奉化、象山,林逋父釴定居大里黄贤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孙,故宅在奉化大脉岙口。一说杭州钱塘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
- 63、第一部分:杜甫的经历我来谈。
- 64、取杜甫《望岳》诗"一览众山小"的句意
- 65、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 66、他的生活不止是流离失所,还非常的贫穷。在他做官没多久想要回家探亲的时候,他刚刚进门没有多久,还没来得及多看自己的小儿子几眼,就发现小儿子死在了他的面前,看到自己的至亲骨肉就这样死在自己的面前而又无能为力,他肯定非常的心痛,肯定责怪自己的无能,无法给他一个安定的生活,甚至不能让他好好的活下去,他抱着小儿子痛哭,妻子在一旁早已经是泪流满面,他一面心痛,一面不知何去何从,他不满自己无用的职位,却又无能为力。
- 67、“馓子豆花”把香脆和顺滑的口感结合在一起,加上里面的花生米,馓子豆花成了咸豆花爱好者的必点菜品。
- 68、别忘了点亮“点赞”和“在看”哟~
- 69、此时的草堂虽然经过战火面目全非,但有好友严武的资助,修葺一番后也同样能够带给杜甫一份归属感。
- 70、杜甫举起的酒杯,再无故人回应。
- 71、年3月4日国务院将杜甫草堂列入
7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7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 74、才建造成如今所见的浣花祠
- 7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76、一个在诗坛上取得了非常大的声誉的人会有一种别人没有的轻松和潇洒,这种洒脱在李白身上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 77、大名鼎鼎的老牌川味小吃连锁
- 78、纪录片故事国学资源辅导
- 79、多么希望美好就停留在此刻,然而好景不长,造化弄人。
- 80、在那里,杜甫遇到了严武。
- 81、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即事》
82、【杜甫的故事】居住在这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中,他在诗中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83、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 84、文章必须大于300字
- 85、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卒。其侄林彰、林彬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溢“和靖先生”。
- 86、杜甫当初 决定 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 乐观 ,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拳脚冻皴皮肉死。”拳脚冻僵的杜甫苦苦搜索的“橡栗”,是一种欠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 选择 要“朝三”照样“暮四”。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 远离 ,继续“流动”了。
- 87、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 88、拒绝接收损人利己、低俗、损害国家声誉、诽谤诋毁他人的文章。
- 89、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句,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等句,也表达了对杜甫的深厚情谊和浓浓的思念之情。
- 9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91、在李白去世前一年,杜甫写了首《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此时的杜甫,已对生命和创作体味良久,他看破了李白的不羁背后其实是一种“佯狂”,李白的一生,洒脱而怀才不遇。他对李白的情感既珍惜又怀念。他怀念曾经和李白、高适游山玩水、寻访仙居的日子,怀念曾经那个年少理想的自己,怀念三人坐在一起举酒欢谈的情景。然而,可是,正如《壮游》中所写的那样,“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怀”,那时的李白和高适已经去世了,杜甫也已经饱经风霜。他们再不可能回到曾经的那些美好时光。
92、杜甫成为小迷弟有多疯狂?且看以下诗篇题目:
- 93、李白做翰林学士期间,曾经藩属的辽东派使者来朝,表面上是来朝贡,实则探听虚实;在朝堂上,邦番文字无人能识,玄宗皇帝大发雷霆,满朝文武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最后德高望重的贺知章推荐了李白,说李白可能识得番文。贺知章的推荐成就了李白的《醉答和番书》,据说当时为了让李白草拟诏书,玄宗皇帝亲自御手调羹,并让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李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草拟了诏书。李白宣读诏书时,吓得辽东使者跪在脚下,战战兢兢,不敢抬头看李白一眼,答应从此永不侵犯。此时的李白简直如天人下凡。
- 94、此次入京,李白入仕翰林,任翰林大学士,做皇帝的御用文人。李白入朝觐见,皇帝降辇相迎,朝野震动,极尽荣宠,一时风头无俩。
- 95、唐肃宗把他派到华州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带着失意的心情,来到华州。
- 96、后来,年过四十的杜甫,在好朋友岑参、高适等人的资助下,在长安南郊的少陵塬上建了一座房子。
- 97、后来他就开始了漫长的读书和游历时光,到外地去游历,应举,结识了一群对他后来有着重大影响的朋友,他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结识新的可以给他很多帮助的朋友,再后来他到洛阳应举,遇到了他的知己李白,两个人相见恨晚,李白是一个特别豁达开朗并且喜欢交朋友的人,因此两个人相遇之后,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李白动不动就拉杜甫一起喝酒,一起谈天说地,吟诗作对,可谓是潇洒至极,潇洒归潇洒,杜甫并没有中举。快乐过后,两人分别,杜甫又开始了无尽的迷茫,应举不中,就要再寻出路,眼看着李白潇洒,他当然也略微嫉妒,他也是个普通人,也像普通人
- 98、公元742年,李白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留给了第二任妻子,高调入京。这次是李白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入京!
- 99、让我们一起随着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