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4、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 6、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 7、strong>孟子名言
-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 1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1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1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1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17、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1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2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 2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22、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2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 2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 2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27、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28、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 2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 30、尽信书,不如无书。
- 3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 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3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 3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 36、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 3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3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3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4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 4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4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43、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4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 46、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 47、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4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4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 50、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 51、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 52、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53、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5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56、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 57、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 58、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 5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6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6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 62、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6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 6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66、strong>孔子名言
- 6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6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6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70、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 71、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 7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 7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74、朽木不可雕也。
- 7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7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78、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 7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 8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8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8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 8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 8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 8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8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8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89、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9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9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9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 9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94、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 9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 9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9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9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100、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 10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 10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10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10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 10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10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10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 10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110、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 11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1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113、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 1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11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117、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 118、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 11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 120、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 12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122、礼之用,和为贵。
- 123、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 12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 12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 127、小不忍则乱大谋。
- 128、strong>老子名言
- 12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 13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13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 1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13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134、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 13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 137、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 138、不迁怒,不二过。
- 139、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 14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 14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 142、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 14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14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14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