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刘景文

    1、登飞来峰——王安石

  • 2、《赠刘景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其古诗词全文如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色是在秋末冬初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网址:http://wwwslkjorg/b/9html
  • 3、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4、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 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送朱大人入秦——孟浩然
  • 6、送朱大人入秦——孟浩然
  • 7、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8、碛中作——岑参
  • 9、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10、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四支”部的七绝,平仄正确,格律严谨。
  • 11、明日歌——钱鹤滩

  • 12、乐游原——李商隐
  • 13、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14、⑸最是:一作“正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15、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 16、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
  • 17、绝句两首——杜甫
  • 18、舟过安仁——杨万里
  • 19、【古诗赠刘景文】偶成——朱熹
  • 2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21、敕勒歌——乐府诗集

  • 22、田间——汪楫
  • 23、《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 24、赠汪伦——李白
  • 25、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 2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27、逢侠者——钱起
  • 28、朋友,你要记住,这橙黄橘绿的日子,才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啊。
  • 29、春夜喜雨——杜甫
  • 30、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31、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 32、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33、这首诗是苏轼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 34、咏柳——贺知章
  • 35、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36、出塞——王昌龄
  • 37、八阵图——杜甫
  • 38、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 39、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 40、关山月——李白
  • 41、《赠刘景文》一共写了四种景物,分别是荷、菊、橙、橘。诗人用荷、菊、橙、桔的变化和各具风姿的形象,把初冬小景显示得非常生动鲜明,具有高度典型性。前两句,在荷、菊的对照描写中隐含拟人的象征意味,通过赞菊颂扬了一种坚贞品格。

  • 42、题诗后——贾岛
  • 43、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又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
  • 44、“我为什么不愿教普通班的孩子?”高中老师一席话“骂醒”无数家长!
  • 45、登岳阳楼——杜甫
  • 46、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 47、山中问答——李白
  • 48、ancientpoetry
  • 49、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 50、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 51、观沧海——曹操

  • 52、游山西村——陆游
  • 53、病牛——李纲
  • 54、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 55、
  •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 56、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 57、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 58、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59、江南——汉乐府
  • 60、春日——朱熹
  • 61、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每天早上跟着吴桦姐姐一起来学习古诗吧!

  • 62、《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 63、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炙,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
  • 64、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
  • 65、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 66、望洞庭——刘禹锡
  • 67、嫦娥——李商隐
  • 68、枫桥夜泊——张继
  • 69、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 70、七步诗——曹植
  • 71、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72、《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73、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历来诗家咏荷,总少不了写叶:如“点溪荷叶叠清钱“、“接天莲叶无穷碧”、“留得枯荷听雨声”······由此看来,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
  • 74、夜书所见——叶绍翁
  • 75、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76、苏轼深知此理,才用擎雨无盖表明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 77、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 78、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 79、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 80、自古至今,在写作方面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细致独到的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之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苏轼不愧为令人崇拜的文学家,他的观察可谓细致独特,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是如此强!
  • 秋浦歌——李白

    81、秋浦歌——李白

  • 82、最:一作“正”。
  • 83、渡汉江——宋之问
  • 84、②擎:文中指举,向上托。
  • 85、现在看着思维导图,跟着多读几遍吧!
  • 86、朗读打卡使用的思维导图为2个版本,在朗读时使用文字版本的思维导图,在背诵时可以使用空白版本的思维导图哦!加油!
  • 87、长歌行·汉乐府——郭茂倩
  • 88、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89、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扩展资料《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 90、韩诗所赞乃人人心目中皆中皆以为好的早春;苏诗却把那些“悲秋伤春”的诗人眼中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意和诗意,于此也可见他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
  • 91、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 9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
  • 93、jú cán yóu yǒu ào shuāng zhī
  • 94、醉落魄·离京口作——苏轼
  • 95、次北固山下——王湾
  • 96、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97、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
  • 98、赠刘景文/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补充: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99、【古诗赠刘景文】问刘十九——白居易
  • 100、望江南——温庭筠
  • 101、登科后——孟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