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名言

  • 1、尚自然,展个性。——蔡元培
  • 2、蔡元培自从四十五岁起,回国担任教育总长,后在北洋政府时代,又以国民党员的身份留在北京,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一生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北大校长的任内,其所树立的北大民主校风,源远流长,影响巨大。
  • 3、爱美是人类性能中固有的要求。——蔡元培
  • 4、厚以责已,薄以责人——蔡元培
  • 5、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 【蔡元培名言】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6、【蔡元培名言】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 7、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 8、爱国女学校由蔡元培夫人黄仲玉首倡,取得上海犹太富商哈同夫人罗迦陵女士的独力支持,再由蔡元培和蒋观云等人租校舍,于光绪二十七年冬正式成立。早期学生人数仅有十名左右。中国教育会则由元培和上海文教界人士叶瀚、蒋观云、黄宗仰等人共同策划,由蔡元培任会长,成立于光绪二十八年(主张革新,因无经济支持,早期仅从事文字方面的鼓吹而已。
  • 9、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
  • 10、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蔡元培
  • 11、▌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 12、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
  • 13、【蔡元培名言】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 14、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不是为了眼前和过去的利益考虑,而应该着眼于未来,因为孩子代表未来。是蔡元培先生再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及关于教育的作用的重要言论。
  • 15、▌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 16、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世上事未有不成。

  • 17、把劳动的道德、权利、义务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巩固劳动纪律,所以劳动就成为每一个人重要的道德标志。——〔中〕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
  • 18、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 19、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流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
  • 20、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蔡元培
  • 21、就在距今整整100年前的那个冬天,蔡元培踏着风雪走进北京大学,同样带着他的信仰被镌刻进了中国教育史。是他,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写进历史;是他,把心系国家、教育救国写进历史……
  • 22、惟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蔡元培
  • 23、人与人同居一世界,犹一家也;自然界之种种灾害,犹外侮也。故人与人不应相争,而应合力以与自然抵抗。——蔡元培
  • 24、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要是没有道德,即使你身强体壮,绝顶聪明,你也只会助纣为虐,做一些危害社会的事。其实就是有才无德对社会危害大的意思。——蔡元培
  • 25、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恶,无益也。——蔡元培
  • 26、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人才救国,这正是我蔡元培之追求的理想!

  • 27、当时,吴敬恒、李石曾、张静江等在法国巴黎出版《新世纪》周报,宣传无政府主义,并反对君主立宪,提倡革命。蔡元培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德国也作精神上的呼应。辛亥年4月27日,黄兴所领导的广州起义虽然失败,却轰动全国,革命情绪自此更趋高涨。10月10日武昌起义武昌光复后,鄂军政府旋告成立。
  • 28、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
  • 29、“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这句名言论是哪位教育家提出的。A陶行知B蔡元培C朱永新D孔子
  • 30、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
  • 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
  • 31、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
  • 32、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人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
  • 33、一手托着国格,一手托着公理,失掉了哪一个,都是对国家的犯罪。
  • 34、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 35、蔡元培南归后,即在绍兴绅士徐树兰所办的一所叫“中西学堂”的中学任学堂监督。这是元培服务于新式学校的开始。校中分高小、初中和高中“三斋”。学科分文科、数学及理科等,外国语有英、法、日三种。蔡元培和黄仲玉及子女教员是当时绍兴一时之选,学生在日后更是人才辈出。如后来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也就是蔡元培的后任蒋梦麟,和该校地质学教授王烈,便是那时候第一斋的小学生;中央研究院秘书马稷光和浙江教育科沈光烈,则是第三斋的高材生。
  • 36、QQ:2673321518

  • 37、尊贵的王者也要倾听别人的意见,谨慎行事。
  • 38、
  • 39、蔡元培先生的演讲开宗明义,作为一所大学首先要明确它的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不是人们升官发财的阶梯。作为学生在学校中应该关注的是知识的学习而不应该片面的注重分数的高低。在研究学问之外砥砺自己的德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是大学生所必须的。而作为学校之主体的师生应该建立一种互敬互爱、互相劝勉的关系。
  • 40、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为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距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 41、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 42、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 43、▌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
  • 44、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
  • 4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原句出自《赠刘景文》
  • 46、凡是不劳动、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

  • 47、▌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 48、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有次他突然问学生:“5加5是多少?”学生以为校长所问必有奥妙,都不敢作答。好一会,才有一个学生率直地说:“5加5等于"蔡笑着说:“对!对!”并鼓励说:“青年们切不要崇拜偶像!”
  • 49、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蔡元培
  • 50、
  • 51、当牛做马不是咱的命啊,命,得咱自己个儿定!
  • 52、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 53、压抑的,又岂止我这一间补树书屋呢?书屋之外,那些腐臭之息更是不堪!
  • 54、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蔡元培
  • 55、知教教育者,语与其受起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无宁展广性。——蔡元培
  •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中〕李大钊《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

    56、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中〕李大钊《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

  • 57、应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而将忧患忘却。于学校中可实现者,如音乐、图画、旅行、游戏、演剧等,均可去做,以之代替不好的消遣。
  • 58、凡谤毁人者,常不能害人,而适以自害。——蔡元培
  • 59、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力量!
  • 60、男子娶妾,在当时是被认为天经地义,而再嫁和离婚则是惊世骇俗。单就此事,已可得知蔡元培的重视男女平等,打破传统社会陋习,其所受维新运动的影响是如何巨大。由于条件过苛,几经说媒,难觅合适女子为继室。一年后,始访得江西黄尔轩的女儿黄仲玉,天足、工书、有才学,遂在杭州结婚。
  • 61、各怀日新志,共证岁寒心。——蔡元培
  • 62、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蔡元培
  • 63、我的读书,本来抱一种利己主义,就是书里面的短处,我不大去搜寻它,我只注意于我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
  • 64、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 65、蔡元培参与暗杀组织,专学制造炸弹,赁屋购仪器药品,由黄兴带来十余枚弹壳,遂填以炸药。吴樾暗藏炸弹,计划行刺五大臣于北京车站,不幸炸药误发,竟以身殉。
  • 66、▌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 67、总之,蔡元培先生在教育领域和哲学领域的成就是巨大的,是影响深远的。据记载,先生于1868年1月11日出生,今天是他154周年诞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笔下十句格言,体会教育的真谛与人生哲学观,深悟受用终生。
  • 68、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损,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美以普通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蔡元培教育名言
  • 69、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代·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 70、蔡元培重掌女校校政之后,除了在文字和教育方面努力鼓吹之外,与国内的秘密革命运动更建立了深厚的关系。1903年在东京成立的“军国民教育会”本因拒俄而起,但后来改组变成一个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的团体,并有“暗杀团”的组织,由杨笃生主其事。
  • 71、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912年,他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一职,主张废止祀孔读经,采用西方的教育制度,实行男女同校。1916年至1927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并提倡学术研究,支持新文化运动。
  • 72、体育可以帮助人们经受对体力和脑。
  • 73、铁肩辣手。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 74、初衷不改,坚定不移。
  • 75、蔡元培一贯视教育为救国的基本途径,推崇思想、学术自由,加之身为北京大学校长,对政府官僚掣肘、摧残教育有深切的感受,因此是教育独立的积极倡导和支持者,并从理论上加以引导。1922年3月,他在《新教育》上发表了《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成为教育独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
  • 76、蔡元培自述经典名言:体育可以帮助人们经受对体力和脑。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毋宁展个性。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把美育特别提出来,

  • 77、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蔡元培
  • 78、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蔡元培
  • 79、通常学校的教习,每说我要学生圆就圆,要学生方就方,这便是大误。最好使学生自学,教者不宜硬以自己的意思,压到学生身上。不过看各人的个性,去帮助他们作为罢了。
  • 80、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 以前的成效万不要引以为功,以前的损失也不必再作无益的愧悔。“从前种种比如昨日死,以后种种比如今日生。”
  • 81、以前的成效万不要引以为功,以前的损失也不必再作无益的愧悔。“从前种种比如昨日死,以后种种比如今日生。”
  • 82、假以时日,国泰民安了,我倒很乐意,在故纸堆里面安度晚年,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 83、把美育特别提出来,与体智德并为。——蔡元培
  • 84、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以后的活动,较为人知,辛亥革命前的蔡元培,知者较少。无疑的,他的贡献主要是在进入民国以后。可是,若要探源他后半生的文化、思想、政治活动,他前半生的思想趋向、政治活动是不可忽略的。蔡元培是近代中国史上新旧过渡时期中一个成功的、典型的代表。
  • 85、近代中国史上,人格最高尚的知识分子首推蔡元培。他在教育、学术、思想以至政治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他一生竭尽知识分子的责任,常倾向于革新的、进取的事物,具有开创及领导之功,不愧是一代宗师。
  • 86、体育与智育关系密切,康强之精神,必寓于康强之身体!

  • 87、蔡元培六岁入家塾读书,从《百家姓》、《千字文》读起,读完《四书》、《五经》。随后,老师就教他“八股文”,又称“制艺”或“时文”,作为应付科举考试之用。到光绪三年(元培十一岁,父亲逝世,因他父亲为人宽厚,有贷必应,死后债台高筑,东家责令赔偿。世交分头募款欲以接济,但为元培母亲周氏所拒。由此可见,元培性情宽厚,是父亲的遗传,而不苟取,不妄言,则得诸母教。
  • 88、昔者,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我们也要准备,做共工这样的,万死不辞。勇于彻底粉碎旧社会的猛士。
  • 89、当时国内的革命人士主要集中策划暗杀和暴动,但暗杀工作不能顺利开展,革命的方针和步骤也无法确定,因此大家对革命的前景仍然非常黯淡。蔡元培的内心不免会有失落的感觉,因此改变一下生活环境的欲望便愈来愈强烈。到这年秋天,听闻清廷有派遣编修、检讨出洋留学之议,便决定进京销假,申请留学欧洲。临行,把同盟会干事一职托他弟子黄炎培代理,并将秘密文件及名单多种交给他保管。蔡元培离开上海,独自前往阔别了8年的北京。
  • 90、厚以责己,薄以责人。——蔡元培
  • 91、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92、蔡元培离开中西学堂后,仍一心为教育事业奔走。庚子、辛丑之间,亦即1900~1901年,为绍兴侨农设一小学校。又在浙江省城议改某书院为师范学校,但为地方巨绅及当道所阻而未成功。在这年春,便转到南洋公学当特班总教习。
  • 93、我们就要做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不怕天罚,敢于盗火,为苦难的中国照亮前程。
  • 94、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 95、年4月,清政府派孙宝琦为出使德国大使,孙宝琦允每月资助元培学费30两,而商务印书馆又与蔡元培订定每月送编译费百元。基本生活费用问题既已解决,元培遂随孙宝琦赴德留学。这一年蔡元培已四十一岁,作为一个留学生,年纪似乎大了一点;可是,他时常想争取进修机会以充实自己的学问,这种好学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 96、蔡元培十四岁至十七岁的四年间,元培就教于同县一老秀才王懋修,在王老师的熏陶下,最崇拜宋儒。在受业期间,光绪九年,放弃“举子业”,专治小学和经学,广泛地自由读书,也就不再到王懋修处学习。离开私塾后,两年间在家设馆教书,并赴杭州参加乡试,首次落第。二十岁起不再教书,在同乡徐树兰举人家中读书。徐家建有“古越藏书楼”,书籍甚多,有此机会可以博览群书。他作学问、治经偏于训诂与哲理,治史则偏于儒林传、文苑传、艺文志等,这也是当时流行的求学方法。

  • 97、弘奖学术启文明,栽桃种李最多情。——蔡元培
  • 98、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 99、年初,蔡元培与李石曾、吴敬恒等在北平创办中法大学并任校长,其目的是加速法国退还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教育事业
  • 100、劳动使人变得高尚。——〔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教育》
  • 101、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