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的赏析(精选98句)

  • 1、吃完那美味的早餐,我要去学了。
  • 2、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 3、“哟!宝贝在做家庭作业吧!真乖!”妈妈高兴地说。到客厅里同爸爸小声地说了句:“别打扰她!”说着,便关掉了电视的音量,好让我好好的做作业。做完了作业,也该睡觉了。睡意朦胧的我爬上了床,可爸爸还在守着洗衣机,刚躺上床,睡意便席卷而来,只留下了“哗哗”的水声,夜深人静……

  • 4、阅读课┃第5节:表达方式阅读
  • 5、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对偶
  • 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对偶
  • 7、在上学的路上,妈妈不停地提醒我:“记住了,上课一定要听讲哟!认真完成作业!上课别讲话……”哎!这话老妈至少也说了十遍了,可……她还在不住地唠叨,这唠叨中饱含着关心,它温暖着我的心灵。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又回到了那个温馨的房间,开始奋笔疾书。
  • 8、“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 9、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 10、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 11、衬托是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一种是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 12、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 1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14、中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表现为两种题型:基础题的修辞运用——考的是修辞的判定及作用;还有一种题型就是记叙文阅读中的赏析题——考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赏析。
  • 15、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
  • 16、A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
  • 17、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 18、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 19、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赏析:运用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的精明干练。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双手比做白鸟;运用了一系列传神的动词,比如:触,飞,贴,上,生动地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连串动作,医术了得
  • 20、答案②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思乡之情。
  • 21、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22、
  • 23、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 24、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 25、不出现本体、比喻词,只出现喻体。不同于借代,借代是相关点,借喻是相似点。
  • 26、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 27、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 28、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 29、作用:①交代了……内容;②解释了……的原因;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⑤突出人物性格;⑥突出文章主题;⑦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 【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的赏析】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 30、【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的赏析】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 31、指文学作品中,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 32、作用:①反映人物心理;②刻画人物性格特征;③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揭示文章主题。
  • 33、免费语文资料,学习规划,问题答疑。

  • 34、定义:是在顺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叙述完接着顺叙中心事件。插叙的内容是一个片段,它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 35、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 36、②指出它的表达效果
  • 37、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 38、作用:①句式整齐,结构一致;②形式优美,音韵和谐;③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
  • 39、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
  • 40、
  • 41、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 42、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使……跃然纸上,刻画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 43、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 44、第九章:章鱼的一只眼睛鼓鼓的,有猫头那么大,呈暗红色;眼睛的中央发绿,不时闪变出各种光泽。章鱼的几十条触须蠕蠕而动,犹如一团小蛇,弯弯曲曲,盘成各种源泉,鱼皮上的鳞片令人讨厌地沙沙作响。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章鱼的触须比作小蛇,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章鱼凶恶、残酷的身体和它发出的讨厌的声音。
  • 45、【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的赏析】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 46、咏怀八十二首阮籍
  • 47、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 48、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 49、事件发展变化线
  • 50、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 51、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 52、答题规范: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的情感,强调了……的特点。
  • 53、所记叙的事情和生活细节隐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

    总结性资料,请妥善保存
  • 54、总结性资料,请妥善保存
  • 55、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后两联写景,所以手法可从景情之间的关系和写景技巧的角度分析。从景情关系上,寓情于景,诗人在寂静的山林中赏花听鸟鸣,写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情,以及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从写景技巧的角度,可从听觉“鸟鸣”和视觉“野花”的角度分析,视听结合,写出了山谷中景物的清幽,写出作者的闲造之感。
  • 56、抓住事物的特征,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叫作借代。
  • 5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58、以某一件具体的实物为线索。如:《雨的四季》以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为线索,表现了四季的雨的不同形象和特征,描写四季的雨景和给人的感受。
  • 59、《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 60、阅读课┃第4节:开头作用阅读
  • 6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列锦
  • 62、反问:加强语势,激发情感
  • 63、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 64、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
  • 65、
  • 66、对偶是通过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对偶产生于汉朝,汉赋盛行的时候,对偶这种句式也慢慢流行起来。
  • 67、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拟人
  • 68、作用: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②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 69、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
  • 70、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环境,营造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衬托人物形象;⑤为……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⑥揭示作品主题。
  • 71、要看具体情况,比如说可以赏析动词: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也可以从描写方法上来看,用神态,动作等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者体现了什么人物品格:从可以看出具有的人物品格语文题要用心去仔细体会
  • 7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 73、“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 74、父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亲像一棵树为我遮风挡雨。小的时候总是喜欢粘着父亲听讲故事,总觉得呆在父亲身边很有安全感,最喜欢父亲早晨喊我起床了,一遍一遍的喊我,给我穿鞋子,穿衣服,有时候我还会耍点小脾气不去上学嘿嘿。在父母身边总是看不到父母的辛苦。上大学了,当踏上远离家乡的列车时我哭了,对爸妈很是不舍,当自己失去了父母的保护就像小鹰自己翱翔于天空,心里总觉得空空的。当新年再一次踏上回家的路途,几经辗转回到家看到爸妈在忙着准备年货,打扫房间时,我又一次落泪了。爸妈这些年你们辛苦了,女儿让你们操心了,今后的生活我
  • 75、答题规范: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形式优美,表现了……的感情。
  • 76、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 77、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78、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79、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 80、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 81、通过细节描写,使读者体会到欧阳老师为了锻炼我们坚强的意志力,以身作则,表现了欧阳老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帮他完成了另一半”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此时的风雪之大,从侧面烘托出欧阳老师的形象。
  • 8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 8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

  • 8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85、夸张:强调特点,表达情感 
  • 86、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凭栏人·春思》反语
  • 87、……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 88、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 89、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 90、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清晰。
  • 91、想考9让大家知道你“在看”
  • 92、写出人物特点,给人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
  • 93、举例:《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及近,并由此发出人生感悟:面对这一片紫色的花海,原先的悲痛也化为宁静。

  • 94、②语意双关,在歇后语后来经常出现: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
  • 95、通过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做到情景交融,带给读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 96、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族里,我就像一颗嫩绿的小树苗,在关心和呵护两股“清泉”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 97、“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 98、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