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条)共话巴山夜雨时

  • 1、出处:晚唐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
  • 2、应该是“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 3、对话框回复“早安”或者“morning",获取清晨元气满满的英文金句
  • 4、去掉:失却。了却。
  • 5、Whencanwebetogetheragain
  •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6、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7、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 8、在入蜀的路上,李商隐便有回归的种种打算,那时他只是颇有盼念地想着“生归话辛苦,别夜对凝釭”,相见之时只是安然地坐在灯下,说一说辛苦就好了,一切便完满如意。他恐怕未曾想到,这场别离竟是如此连绵而漫长,仿佛一场永远没有穷尽的巴山夜雨。
  • 9、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扩展资料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 10、大家去读一读《红楼梦》第45回里面,林黛玉所作的《秋窗风雨夕》,看看林黛玉,其实也就是曹雪芹,他如何去写这五样事物呢,如何去编织这五样事物呢?

  • 11、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 12、诗词风韵|朝闻道,夕死可矣
  • 13、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 14、劲翮会高风。功名欬唾中。
  • 15、共话巴山夜雨时出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文: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6、“何当”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
  • 17、始信宣城守,乘流畏曝腮。
  • 1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是李商隐寄给友人的回信虽然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像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友人以慰藉
  • 19、坐听宫城传晚漏,起看衰叶下寒枝。
  • 20、是因为巴读音bā和八谐音。出自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诗。

  • 21、“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幅画面很美,又很凄凉,诗人把情感都包含在这幅画面中。
  • 22、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 23、出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 24、每周五早7:00更新
  • 25、秋期如约不须催,雨脚风声两快哉。
  • 26、何日捷书来。重阳把一杯。
  • 27、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 28、所以这首诗有一种曲折回环的美妙,非常的精致,古人评论这首诗,说它水晶如意玉连环,就像一个如意一样,曲折回环,非常的美妙,非常的精致。
  • 29、往期音频请至喜马拉雅收听
  • 30、谁共危楼凌爽气,左持樽酒右持螯。

    诗词风韵|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31、诗词风韵|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32、【共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李商隐全诗是:
  • 33、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几回邀约雁来时,违期,雁归,人不归。
  • 34、浮云尽逐黄昏去,楼角新蟾挂玉钩。
  • 35、雨后风凉暑气收,庭梧叶叶报初秋。
  • 36、酒杯触拨诗情动,书卷招邀病眼开。
  • 37、?“每日金句|纠音社群”?
  • 38、秋容浩荡夕云高,旻宇萧然绝一毫。
  • 39、中秋多雨。常是尊罍狼藉去。
  • 40、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 41、诗词风韵|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 42、行歌多醉人,驩意溢闾里。
  • 43、此属于嵌名联中的鸢肩格要求将规定的字分别嵌在上下联第三个字位置上。云水巴山雨;文章金石声。这是老舍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书赠巴金先生的对联。上联点化唐人诗句“共话巴山夜雨时”,暗喻巴老为蜀中奇才,下联则赞扬巴老的文章饮誉海内外,定然会发出“金石”之声。
  • 44、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
  • 45、“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 46、“何当共剪西窗烛”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47、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 48、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 49、选自谢琰精讲《课本里的古诗词》第89讲
  • 50、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 51、《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52、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 5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 5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55、秋池:秋天的池塘。
  •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 56、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 57、生事萍无定,愁心云不开。
  • 58、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 59、你说的应该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吧。全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共话巴山,意思就是一起谈论巴山。
  • 60、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

  • 61、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 62、►译者:李睿玥Leah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单纯的文学翻译爱好者,正致力于摆脱单一稚嫩的译文,逐渐驾驭成熟的语言。
  • 63、夜云起河汉,朝雨洒高林。
  • 64、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 65、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组专家
  • 66、梧叶先风落,草虫迎湿吟。
  • 67、野出西垣步步迟,秋光如水雨如丝。
  • 6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歌二两句由叙述转为写景,这是实写,后两句想象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这是虚写。虚实相映,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
  • 69、且喜炎前别,安能怀寸阴。
  • 70、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

  • 71、我们选出10位优胜者,各赠送1本《望舒诗稿》
  • 72、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73、点击看组图,关注“美好画片碎碎念”
  • 74、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景似潮来。
  • 75、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 76、手启柴门倦复关,云卧衣裳冷。
  • 77、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
  • 78、我是卧云人,悔到红尘深处。
  • 79、明日更凉吾已卜,暮云浑作乱峰堆。
  • 80、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诗词风韵|感恩过去,敬畏未来
  • 81、诗词风韵|感恩过去,敬畏未来
  • 8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
  • 83、却:副词。还,再,且。表示小小的转折。
  • 84、笔头元有准。快写平生蕴。
  • 85、君问归期,我却宕开一笔,说巴山夜雨;憧憬未来,我再宕开一笔,又说巴山夜雨。短短一首二十八字的七绝,“巴山夜雨”四字却不厌其烦地出现两次,一次是此时此心,一次是彼时彼心,非但不使人觉得重复,反而有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趣。
  • 86、翻译: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 87、“君问归期未有期”,远方的朋友一定反复问过李商隐什么时候回来?第一句就奠定了整首诗的一个基调,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能相见。
  • 88、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 89、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
  • 90、一雨已秋深,月色寒而静。

  • 9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92、《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 93、流沙河认为《夜雨寄北》作于湘,基本观点是正确的。至于“巴山”指“巴陵山”、“秋池”乃“洞庭湖”之说无据可考,亦不足信。《尔雅·释地》:“楚有云梦。”注云:“今南郡华容县巴丘湖是也。”按“云梦”原为楚二泽名,司马相如《子虚赋》:“云梦者方九百里。”《太平寰宇记》:“安陆县东南云梦泽,阔数千里,南接荆湘。”古时云梦盖横跨今湖湘境内、长江南北,面积极广。安陆即今湖北省安陆市,现在东南并无大湖,盖久已淤塞成陆,成为江汉平原的一部分,唯有零星的洪湖、曹湖等。唐时,今湖北湖南交界处湖
  • 94、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
  • 95、这是一首以诗代书,用诗当作书信寄给对方的作品。
  • 96、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 97、【共话巴山夜雨时】诗词风韵|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98、诗词风韵|春风十里不如你
  • 99、云满鸟行灭,池凉龙气腥。
  • 100、大中年间,李商隐年已不惑,任职于巴蜀梓州幕府,时逢夜雨,思念远人,便写下这首缠绵精妙的《夜雨寄北》。说它精妙,是因为诗中呈现出奇妙的时空回环:此时想象未来,未来回忆此时,这是时间的呼应;巴山想象彼处,彼处回忆巴山,这是空间的唱和。一种沉郁的情感连绵不绝,又自然,又工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