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论语中的励志诗句大全(59句)

  •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示例: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不忠不义的罪名。
  • 2、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4、君子跟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5、德不孤,必有邻。
  • 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6、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7、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 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10、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示例:酒自外入,机繇内泄。悔从醒生,。
  • 11、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示例: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者,未足与议。
  • 12、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 13、其为人也,奋发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15、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16、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示例:薛姨妈是个的人,倒还易说。
  • 17、道不同,不相为谋。
  • 18、未知生,焉知死?
  • 1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2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 21、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 22、能近取譬:譬:打比方。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示例:独夫为我,即曰贪贼;,即曰仁义。
  • 23、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示例:他真是一个的小人。
  • 24、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25、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示例: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
  • 2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27、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示例: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
  • 28、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附注〗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满的。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尽善并不等于尽美。但是孔子又
  •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彬彬有礼,而后君子。
  • 30、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示例:,以后再办起事来,审慎点就是了。
  • 31、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示例:老舍《四世同堂》: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敬若神明、若即若离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形影相随。
  • 32、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 33、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示例: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故事〗《论语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34、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 3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3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3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38、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 39、寝不尸,居不容。
  • 40、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示例:苏曼殊《惨世界》第十回:你们青春年少,正是之时,还望努力自重才好。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近义词:少年老成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 41、理屈词穷:理:道理,理由;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出处:《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示例:沙汀《呼嚎》: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的专横者一样,他立刻把最后一张牌摆出来了。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近义词: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哑口无言反义词:义正言辞、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 4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4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可开交?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45、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示例:刘征泰《苏步青》: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始终如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 4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示例: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解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论语》《颜渊篇》主要讲述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
  • 4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4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示例:职早就打算一个主意,想去回藩台去,又因为是,这种事搁在心上已有多年了。
  • 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示例: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的愿望。
  • 51、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示例: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的愿望。
  • 52、知听了他的言论却感到非常讨厌。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祸害,所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店主说。这阳处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所以,店主毅然地离开了他。
  • 5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54、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示例:圣人说:,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近义词: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 5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5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5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58、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 59、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示例: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的窘态。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近义词:外强中干、虚有其表反义词:表里如名副其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