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一条)似花还似非花作者

  • 1、但是我小时候就是很喜欢这种花的,母亲走到水边去把它掐来,我就举在手里,喜欢仰着头看着它在晨风里飘荡。所以直到现在印象特别深。
  • 2、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 3、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作者: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4、▲豪爽的海莲不断寄些食物给书店员工。
  • 5、海莲没去英国和书店,她的朋友倒是去了。其一是玛克辛,一个女演员,去伦敦演出。狄更斯与铺子云云,就是玛克辛说的。她在书店呆了半个小时,“期待你的弗兰克或是哪个女孩儿翩翩现身。”因是用餐时间,弗兰克等都不在,未能见面交谈。其二是金妮和埃德,一对新婚夫妇,海莲的好友。他们对海莲说:“被你知道了一定会被你臭骂一顿!——我们去了你的书店,我们一说出是你的好友,便被大家团团围住,你的弗兰克邀我们去他家过周末;老板马克斯先生特地从里头走出来,他说他一定要和‘汉芙小姐的朋友’握握手……”汉芙即海莲,全名是海莲·汉芙。
  • 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 6、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 7、“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三句是说,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
  • 8、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9、▲海莲常常梦到那间书店。
  • 10、学而时习·180422

  • 11、蜗牛:‘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升高不知倦,竟作粘壁枯。’
  • 12、章楶人。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历任知县、提仓、提刑、转运使、枢密直学士、同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学士等职。
  • 13、张舜民:“只恐障空飞似雪,从教糁径白於绵。未央宫暖粘歌袖,扬子江清恼客船”,确实有点讨厌,没冠毒时就有人为此戴口罩。
  • 14、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 15、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 16、这首诗应该是,一日苏东坡闲来独坐在贬谪之地,偶尔看到墙壁壁上高处枯死的蜗牛,睹物兴怀,写下了这首《蜗牛》的诗作。这首诗寄寓着不自量力带着一股腥气的蜗牛,只顾不断地往上爬,最后终于涎干命绝、枯死在墙壁上,成为唾弃的‘黏壁枯’的场景。
  • 17、古诗词赏析|关注久了会写诗
  • 18、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达成余音袅袅的效果。
  • 19、这首诗是北宋诗人王汝舟的《芦花》。诗题写的是芦花,但里面却是指荻花,芦花和荻花习性和形状都很相似,古人没有细分,大多看成同一种。
  • 20、有人认为这首词作于哲宗元祐二年,时苏轼与章楶同在京城,交往频繁。但信中提到章质夫“正柳花飞时”出任巡按,则与元丰四年四月章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的经历及季节特征相吻合。故定为元丰四年更为妥当。

  • 21、今天,再读两首关于柳絮的词作。
  • 22、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23、杜甫:“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不是好话。
  • 24、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 25、苏轼在一封给章质夫的信中说:“《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
  • 26、没有琵琶的琴声,到处是一片空旷寂寞,只有月亮照在浔阳江上,江水哗哗向东流去。虽然这是一首景物诗,但是诗人也是在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 27、毛泽东:“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只有杨花柳絮才可飞上天。
  • 28、晨曦披着一身的霞光走在街心公园的小路上,凛冬不凋的松柏、当春发生的银杏、挺拔入云的白杨、婆娑依人的翠柳、婀娜多姿的连翘、乖巧滴翠的女贞、墨绿圆墩的碧簪、妖娆招展的刺玫、芳香四溢的槐花相互簇拥着在朝霞柔和的光里妩媚、娇美、轻柔、翠绿,我悄悄走过去轻轻地抚摸着金银花的虬枝,深深吮吸春天的气息,五脏六腑如盥洗了一通洁净、通透、舒畅,便觉得大自然的神奇,“天地不言而四时行焉”,到了时节万物自会生发。
  • 29、苏轼的这一首是次韵之作。依照别人词的原韵,作词答和,连次序也相同的叫“次韵”或“步韵”。
  • 30、诗词,只能去反复品悟,无法言传,解释了便觉得无味。

    回复了好友,一看时间,离上班时间近了,便起身披着一身朝霞与漫天飞花,向前走向前走以致于幻化成似花非花。
  • 31、回复了好友,一看时间,离上班时间近了,便起身披着一身朝霞与漫天飞花,向前走向前走以致于幻化成似花非花。
  • 32、【似花还似非花作者】大懒虫!依我看若要等到你寄书来,我都不晓得要超度几回了。我还不如干脆直接冲进布伦塔诺书店,有什么就买什么,不管印得多糟!
  • 33、“阿嚏!阿嚏!!阿嚏!!!”当我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神游八极时,不自然连续打了几个喷嚏,瞬间想到:“是母亲想我了吗?是家人想我了吗?”是啊,又到了一个该回家的节日,老母亲早已板着指头倚门翘首期盼我回家呢,母子连心一定是她老人家想我了,我才连连“阿嚏”,只是可耐……可惜……“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时节回家,有些奢望,有些想多了?家,山也不高路也不远却咫尺天涯,也只是想想而已!
  • 34、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 35、“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这数句是说,梦魂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把无情叫起。
  • 36、黄花庵《花庵词选》:傍珠帘散漫数语,形容尽矣。
  • 37、这杨柳孕育的轻盈漫舞的精灵,或上下漂浮亦云亦雾、或相互粘连亦依亦偎、或沟坎街衢似雪似棉、或花间树下似花非花,“似花还似非花”确是神来之喻,也只有苏学士这样的天才巨擘才能想象描绘的来,我们凡人的思绪里除了食色性或者只会或带着纱巾或以手捂鼻或“阿嚏”两声,便没了感觉,是写不出“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哀婉长调的。
  • 38、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39、因此,只做到形神兼备还不够,必须做到“有境界”。观章质夫的“原唱”,虽然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潇洒喜人”,但终归是“织绣功夫”,“喜人”并不感人,因而较之“和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
  • 40、“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是说,柔肠受损,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

  • 41、這是??他在睡覺的?r候作春??花非花,雾非舞,夜半来,天明去,這是在?糁锌吹降?是不清析的,
  • 42、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 43、这首《江村晚眺》是南宋诗人戴复古的作品。晚霞余晖洒在江边沙滩上,一切显得是那么空旷辽阔。退潮以后渔船都倾斜着靠在岸边。
  • 44、各位诗友,你们如何看呢?
  • 45、苏轼是北宋豪放词派的先驱,而这首词却是属于婉约派的。单从咏杨花来说,这词无可挑剔,但结合了当时作者的心境,反而觉得让此文为之失色。当时,苏东坡贬谪黄州,心情落寞,文中的泪,正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从中可以看出,他把自己比作怨妇,朝庭就是他的郎。他仍盼望朝庭能再次起用他,对仕途仍然没有彻底绝望。这符合古代文人,学而优则仕,为官入朝,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同时光宗耀祖的传统思想是分不开的。对功名如粪土,他还是没有全然看开,唯感叹年华如流水,岁月空蹉跎。
  • 46、尽管如此,文坛描写它的诗词,并不比普通花卉少。
  • 47、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是和作。咏物拟人,缠绵多态。词中刻画了一个思妇的形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是写杨花,亦是写思妇,可说是遗貌而得其神。而杨花飞尽化作“离人泪”,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能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要高一层。
  • 48、芦花也是在似花非花之间。说它似花,是因为它确实是芦苇开出的花朵,像一面旗帜,还有一个那么长的旗杆。
  • 49、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 50、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51、这首和词,幽怨缠绵而又空灵,将毫不起眼的杨花写得十分惹人爱怜。
  • 52、“阿嚏!阿嚏!!阿嚏!!!”又连续打了几个喷嚏,回过神来一看,是眼前的随风飞舞的毛茸茸的柳絮杨花的也想我了,似有似无痒痒的使我忍俊不禁,连发感慨。
  • 53、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 54、【似花还似非花作者】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 55、首句出手不凡已定一篇咏物宗旨: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即人与花、物与情当在“不即不离”之间。唯其“不离”方能使种种比兴想象切合本体,有迹可求。唯其“不即”,方能不囿本体,神思飞越,展开想象。这一句准确地把握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饰春光。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碎小,隐身枝头,向不为人注目爱怜。次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的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但惜杨花者却少,然细加品味,乃是
  • 他手上有只卖六美元的首版《大学论》,竟还问我要不要买?真不晓得该说他老实呢,还是憨?
  • 56、他手上有只卖六美元的首版《大学论》,竟还问我要不要买?真不晓得该说他老实呢,还是憨?
  • 57、▲喜爱英国旧版书的海莲写信向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求助。
  • 5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59、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60、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 61、但是皎洁的月光洒下来,港湾里又显得静谧安闲,一蓬蓬的芦花也显得更白了。芦花丛里,隐约可以看到一条条停泊的渔船。
  • 62、河北保定求成中学中学教师,喜欢旅游、书法。
  • 63、关于诗词次韵的起源,最常见的一种说法认为源自白居易和元稹这对“好基友”的相互酬唱,因为元稹曾有诗云:“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又自注云:“乐天曾寄予千字律诗数首,予皆次用本韵酬和,后来遂以成风耳。”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次韵始自南北朝,明代焦竑在《焦氏笔乘·次韵非始唐人》中写道:“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载,王肃入魏,舍江南故妻谢氏,而娶元魏帝女,故其妻赠之诗曰:‘本为薄上蚕,今为机上丝。得路遂腾去,颇忆缠绵时。’继室代答,亦用丝、时两韵。是次韵非始元白也。”
  • 64、“春色三分”一句很是别出心裁,把光景分为若干份并不是苏东坡的创造,唐徐凝《忆扬州》有“天下三分明夜月,二分无赖是扬州”之句,宋叶清臣《贺圣朝·留别》也有“三分春色两分愁,更一分风雨”等。相比之下,苏轼语意表达得更加蕴藉、含蓄、巧妙。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收束全词,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将眼泪与杨花融为一体,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妙趣横生。
  • 65、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清晨雨后何处落花遗踪?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 66、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 67、弗朗克·德尔!你在干什么?我啥也没收到!你该不是在打混吧?
  • 68、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 69、这数句妙笔天成,既摄思妇之神,又摄杨花之魂,二者正在不即不离之间。从思妇方面来说,那是由怀人不至而牵引起的一场恼人的春梦,她神魂飘扬,万里寻郎;但这里还没有到达情郎的身边,那边早已啼莺惊梦。这两句苏轼写来倍觉缠绵哀怨而又轻灵飞动。就咏物象而言,描绘杨花那种随风飘舞、欲起旋落。似去又还之状,堪称生动真切。篇首所言“似花还似非花”,正可于此境界中领会。
  • 70、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 71、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 72、借杨花写闺怨。漫天飞絮便是漫天思绪,似花非花若隐若现,又萦人怀抱让人无从割舍无从排解,构思轻巧,丝丝入扣。飞絮舞时便是残红将尽时,伊人青春年华将付流水去,而离人不归,柳絮点点便是离人泪光点点,何等缠绵俳侧,难怪让人柔肠寸断。
  • 73、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 74、它写出了杨花的独特物性,同时又不仅限于此,作者仿佛在设身处地体验杨花的命运和际遇。意味深长,空灵飘忽。苏轼信中说作此词的缘由是因为章质夫出任外官,远离家人,自己“闭门愁断,故写其意”。因此写杨花也就是写宦途漂泊的章质夫,写千千万万离家远行的游子。作者一生辗转各地,对此有着真切而深刻的体验。它落笔轻灵,以自己的内心体验抒写杨柳,使之成为人的思想情感的载体。物性耶?人情耶?已经浑然不可分割了。
  • 75、“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 76、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 77、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遗踪何在”的问题。
  • 78、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 79、“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这是很多评家较为赞赏的两句。南宋黄升和魏庆之就非常欣赏这两句,黄升说它“形容居”,魏庆之说它“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必能及”。这两句写的是杨花的好奇“心理”,它不仅深入庭院,还紧贴着珠帘,试图在珠帘散开的时候,飞落到美人的闺房里。可是,东风不作美,它一次次地“尝试”却一次次地被风吹起来。最终,还是有“幸运”柳絮被吹到玉人闺房中的。作者在这两句中,以传神灵动的语言,刻画出柳絮轻盈的体态,并将其拟人化,赋予它神情、动作。心理,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
  • 80、不知写的正确与否,见笑了!”

    再来看一下苏轼的和词:
  • 81、再来看一下苏轼的和词:
  • 82、因为渔船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这一带是芦花荡,即使是晚上吹起大风,它也跑不到哪里去,还不是在这浅水湾的芦花丛里。
  • 83、风一吹,它就翻滚起大海一样的浪花。月光照在上面,无边无际的芦花更是一片雪白。
  • 84、这三句紧承“有思”而来,咏物而不滞于物,大胆驰骋想象,将抽象的“有思”的杨花,化作了具体而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她那寸寸柔肠受尽了离愁的痛苦折磨,她的一双娇眼因春梦缠绕而困极难开。此处明写思妇而暗赋杨花,花人合无疑是苏词有别于章词的一种新的艺术创造。
  • 85、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86、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 87、这首诗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天黑了,诗人在琵琶亭边停下船来,物是人非,再也寻找不到当年白居易和琵琶女的蛛丝马迹。
  • 88、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 89、这哪是佩皮斯日记呢?你倒是给我交代清楚!我真恶毒。你为了帮我找书,忙东忙西的,我竟然不曾向你道过一句谢,我简直坏透了。
  • 90、“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实则“有思”,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 91、我不怨恨杨花已经落尽,恨只恨那西园,百花凋落难重缀。早晨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作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满园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全是分离人的眼泪。
  • 92、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黄州是长江边上的一个穷苦的小镇,可对于死里逃生的苏轼而言,再苦再难,他都能坦然面对,变得无所畏了。
  • 93、但历史上从来不乏才气纵横的诗词天才,他们尽管戴着“次韵”这副“枷锁”,却依旧能舞出曼妙无比的舞姿,另后人高山仰止。最著名的例子应该就是“千古男神”苏轼的那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了。
  • 94、凝洁月华临静夜,一丛丛盖钓鱼船。
  • 95、书信随着起舞的杨花千里驰骋,落魄中的东坡先生接书,无限感慨,难以自己,望着满天飞舞的柳絮热泪满面,提笔凝思写下这首千古名篇《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并回赠书信以答好友慰喻之情:“承喻慎静以处忧患。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谨置之座右也。《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七夕》词亦录呈。”诗词唱和已是难得,何况是患难之中更是弥足珍贵……
  • 96、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 97、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
  • 98、“似花还是非花”,也许是东坡先生的一生的写照。度尽劫难尝遍心酸,依旧天高地阔风轻云淡,也算是一种圆满!
  • 99、薛砺若《宋词通论》:《水龙吟》为吟柳花绝唱,最为东坡所称赏。词中如“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刻画柳絮,可谓工细委婉之至。
  • 100、次韵,又称步韵,是古代唱和诗词的一种方式。次韵诗所用的全部韵字和韵字次序必须与原诗完全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

  • 101、▲两人进行着一场精神恋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