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美不胜收。在守望相助的2020年,澄江市凤山小学、澄江市第二届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凤娃吟诗词”活动,旨在使孩子们“益其心智、雅其气质、润其人生”,让我们一起聆听凤小孩子们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吧!
2023-02-25 05:48:31
9377
- 1、——宋代·叶绍翁《夜书所见》
- 2、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翻译: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在河面闪现。好象萤火虫,静静的映照着水面。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渔灯的光亮随着细浪散开,仿佛无数颗星星,在河面上不断闪烁
3、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 4、点击学习聆听·走进诗词意境
- 5、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 6、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jī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 7、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 8、(出处)《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
- 9、“动”“知”连气,一气呵成。诗歌以落叶“送”寒, 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 10、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 11、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12、《夜书所见》这首诗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13、叶绍翁思潮起伏,无法再安心读书。他走出房门,来到户外,想要排遣萦绕在心头的思乡愁。
- 14、心驰神往,远近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近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 15、一阵秋风吹过,庭院里的梧桐叶唰啦唰啦地响起来,还有一些梧桐叶在秋风中像蝴蝶一样,从枝头飘落下来。梧桐叶摇落的萧萧声仿佛把寒气都送来了,叶绍翁忍不住把披在身上的外套裹得更紧了。
- 16、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是:江上秋风起,吹动梧桐叶,让人思念家乡。具体释义: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夜书所见》全诗内容为: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全文
- 17、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夜泊河上,在舟中过夜时,诗人感其所见而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
- 18、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首诗吧!
- 19、《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 20、江上秋风动客情:秋风扫过江面,远行的游客见了,触景生情,不免思绪纷繁。
- 21、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 22、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吧。
23、不负韶华,让我们一起继续诗海畅游吧!
- 24、用气,提升他们的语音语感,对这个时期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儿童背诵、学习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使孩子终生受益,好处数不胜数。小朋友们知道春晓这首古诗的意思吗。
- 25、每周一至周五晚7:50
- 26、诗人细腻的观察是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的,写来又是那样井然有序,明暗互衬,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联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 27、点击上方绿标,听吴桦姐姐为你诵读,
- 28、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29、全诗的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 30、夜深篱落一灯明:已经很晚了,院子的篱笆门关上也该安歇了。还有一盏灯亮着,也不知是什么人因为什么事难以眠。
- 31、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宋诗人。祖籍建阳(今福建建瓯)。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因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
- 32、美文,以文见生活之真谛,
33、我相信,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么一盏灯,一盏温馨的灯,一盏盼归的灯。灯下,有盼儿归的老母亲,有深爱的妻儿。正是因为心里的这盏灯,梧叶、秋风都带着萧瑟的寒意。
- 34、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诗词乐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是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一起来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吧!
- 35、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夜泊河上,在舟中过夜时,诗人感其所见而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
- 36、在这首诗里作者用了两个定位,第一个“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江面,第二个“夜深篱落一灯明”的篱笆小院。因为第三句“知有儿童挑促织”,所以我们得知作者并不是在篱笆小院,而是在可以看见篱笆小院的江边。“知有”意思是知道有这么回事,在这里有俩层意思,一个是作者在家的情景,孩子会经常在这个时候挑逗促织;第二层意思就是想象,由篱笆小院的灯光和作者在家时的情景引发的联想:这家的孩子应该也会在这个时候挑逗促织。
- 37、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38、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 39、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回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烂漫,开心有趣;他回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回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
- 40、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 41、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 42、宋 叶 绍 翁
43、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
- 44、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 45、凑泊(còubó):亦作“凑拍”。凝合;聚合。凑合;拼凑。促成;形成。附着。凑巧。
- 46、江上秋风动客情:秋风扫过江面,远行的游客见了,触景生情,不免思绪纷繁。
- 47、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 48、暗夜中的那盏灯火,孩子们稚嫩、轻细的声音,让叶绍翁想起了自己童年生活的片段:小时候,自己也曾和活泼天真的小伙伴,一起在深夜提着灯笼拨弄蛐蛐!那时的生活多么无忧无虑啊!如今自己孤身一人旅居在外,怎能不思念家乡呢?
- 49、全诗的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 50、古诗解析:第3首《赠刘景文》
- 51、而且,我们木头马的这本书还配有免费的有声伴读,一文一码,专业配音员深情朗读,给你身临其境般的听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