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2023-03-24 04:27:09
6537
- 1、又譬如甄氏,就是那个当年曹丕从曹操手中抢到的妹子,也是曹丕儿子魏明帝曹睿的亲妈。可就因为不得宠而在诗中流露出一些怨恨,便被曹丕遣使赐死,死后还将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根本不顾及甄氏背后河北大族们的态度,以及河北河南门阀之间的制衡,甚至都不顾及宝贝储君儿子曹睿怎么想。
- 2、(学古诗)清明——杜牧
- 3、(学古诗)望岳——杜甫
- 4、宋朝名相寇准19岁时进士及第,后官至宰相。名相寇准同时也是一位诗坛奇才,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
- 5、曹植的七步诗已是绝唱,唐代还有个五步成诗的,唐玄宗:立赏将军之职!
- 6、(学古诗)长歌行·汉乐府——郭茂倩
7、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 8、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 9、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
- 10、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 11、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因此受到曹丕嫉妒。曹操死后,曹操的次子,曹植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但诗中不能有兄弟二字作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12、✦煎:煎熬,这里指迫害。✦何:何必。
- 13、作家介绍:陳葆珍,女,1936年生,美籍华文作家。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永久会员、副监事长,纽约诗词学会、诗画琴棋会会员。已出版著作有文集《墨缘》、剧本《粵剧图兰多》、中篇小说《SARS新娘》、長篇小说《情感沧桑》《20年一觉纽约梦》《虎为媒》、散文集《雁过留声》、传记体文学作品《回眸》、诗词集《拾趣》、与人合著《微不?足道》。多次参加海内外诗文比赛,均获奖。名字入编《中华陈氏通鉴》《东方骄子—中国创新英才》《世界杰出华人风采录》。
- 14、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 15、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 16、曹操虽然喜欢曹植,也曾想选他为接班人,但是,作为文化人的曹植,身上也沾染了许多文人所共有的不良习气,比如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等等。
17、唐玄宗听了,大赞其才,当即授以“左监门将军”之职。
- 18、(学古诗)次北固山下——王湾
- 19、(学古诗)登楼——杜甫
- 20、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 21、(学古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 22、全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语言浅显,用豆与豆萁的关系比喻同胞兄弟。“漉鼓”是指用豆过滤后调味成的汁液。“萁”是豆茎,晾干后用作柴烧。而萁燃烧所煮的却是在自己身上长的豆子,这个比喻,把兄弟之间步步紧逼以致互相伤残的情形明显表露出来,恰到好处地形容了诗人面临的困境。
- 23、我倾向于后者。豆与萁同出于豆根,无谓再来“是”与“否”的判断。“本自同根生”(本来从同一条根生出来)这样陈述已够清楚的了。
- 24、上世纪80年代末,由曾国藩編辑的《唐宋八大家古诗》一书,让人大饱眼福乐开怀,见证了古人的千秋大作。其中曹植的七步诗格外醒目: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25、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 26、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27、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 28、(学古诗)清明——杜牧
- 29、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 30、注释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萁:豆秆。漉:过滤。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 31、后来在《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中,这首诗又改为了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于是必然有说长道短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二者各有短长:“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可谓持平中肯之论;不过如果从文献角度着眼,则自当以六句本为基准。
- 32、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benshitonggensheng萁在釜中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曹植zhǔdîurándîuqí煮豆燃豆萁,lùchǐyǐwéizhī漉豉以为汁。qízàifǔxiàrán萁在釜下燃,dîuzàifùzhōngqì豆在釜中泣。běnshìt&
- 33、(学古诗)客至——杜甫
- 34、七步诗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 35、✦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燃:燃烧。
- 36、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37、原文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38、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 39、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 40、曹植自幼聪明,深得曹操宠爱。在曹丕称帝以后,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便以没有及时吊唁先父为由将他招入宫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做不出来就治他的罪。曹植知道曹丕故意刁难,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七步诗》是由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写。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强烈不满,以及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 41、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个是对的,预知详细情况,可以到弈城围棋网三国帮派请教高手。我听过,可惜没记清。
- 42、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慢慢死去。
- 43、反之,跳出百度,只要略懂历史就算会明白,在当时的语境当中,曹植的七步诗中,每一个字满满的都是求生欲。
- 44、七步诗在新电视剧(仁国)里的第74集。第74集剧情是太庙内,献帝面对祖先牌位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恐大汉江山毁在自己手里。曹彰率十万大军前来奔丧,曹不担心其为争夺王位而来。司马懿主动请命前去劳军,替曹不化解危机。曹彰军帐中,司马厉声训斥曹彰的逆行为。曹彰惶恐,听从司马懿建议交出手中十万兵权,只身入城吊丧。曹不府中,司马懿建议曹不命曹植前来凭吊以试其心。曹不赏赐侍女静蛛给司马懿,司马懿磕头谢恩。朝廷之上,曹不以曹植对先王不孝为由派人前去绳拿。
- 45、但对于这首诗的内容和它的艺术性却是从来没有争论的。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骨肉相残、人人自危是很常见的现象,往往一方跋扈嚣张、另一方或几方沉郁愤激也就很自然了。这首诗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把这样的现实表现得极为生动,又极为贴切,恐怕再也找不到与之媲美的比喻了,因而流传甚广,人人能诵。这首诗的语言不事雕琢,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 46、主编:木子(相思枫叶丹)
47、(学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48、原文《七步诗》作者: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 49、(学古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 50、曹丕魏朝开国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多技艺,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