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绘的是远景,次句是近景,第三局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

    1、池塘鱼拨剌,竹径鸟绵蛮。——刘禹锡《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

  • 2、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九》
  • 3、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 4、万马千军过楚河,众人合力斩顽魔。一家一户齐参战,心荡春风祛病苛。
  • 5、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李峤《萱》
  • 暗添芳草池塘色,远递高楼箫管声。——罗邺《春风》
  • 6、暗添芳草池塘色,远递高楼箫管声。——罗邺《春风》
  • 7、情同亲兄弟,义气顶天地。无处不相助,价值胜金币。
  • 8、不知门外东风信,看见池塘春水深。——释文珦《客舍春日久雨》
  • 9、姚黄魏红腰带◇,泼墨齐头藏绿叶。——欧阳修《谢观文理尚书惠西京牡丹》
  • 10、君家春草池塘句,只今又见君著语。——杨万里《赠盱江谢正之》
  • 11、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苏轼《洞仙歌·江南腊尽》

  • 12、绿荫松萝暑气凉,清泉泻入小池塘。——吴宽《夏日》
  • 13、不知门外东风信,看见池塘春水深。——释文珦《客舍春日久雨》
  • 14、并非儿女不考母,肩上红霞受凌辱。战马狂飚驰风云,斗翻倭寇唯我独。
  • 15、情爱至深曾无语,义薄如云夸天下。无独世间真假意,价评善恶由大家。
  • 1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17、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 18、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元好问《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 一亩池塘,绿荫浓触帘衣。——陈维崧《本意(癸丑三月十九日,用明杨孟载韵)》
  • 19、一亩池塘,绿荫浓触帘衣。——陈维崧《本意(癸丑三月十九日,用明杨孟载韵)》
  • 20、重阳风雨不全篇,春草池塘岂满编。——杨万里《再和谢朱叔止机宜投赠奖及南海集之句》
  • 21、风起月影零,雨飘花色明。同为千山客,舟荡万里行。

  • 22、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九》
  • 23、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 24、重阳风雨不全篇,春草池塘岂满编。——杨万里《再和谢朱叔止机宜投赠奖及南海集之句》
  • 2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26、并排同吹号一支,肩披寒雪飘千里。战车直冲踏关东,斗破苍穹真无敌。
  • 27、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九》
  • 28、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 29、黑虎会有青鸾信,洞章同梦池塘草。——曹勋《寄张达道》
  • 3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31、何曾十载湖州别,绿叶成阴万事休。——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池塘生春草,梦中共、水仙相识。——王质《无月不登楼》
  • 32、池塘生春草,梦中共、水仙相识。——王质《无月不登楼》
  • 33、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李峤《萱》
  • 34、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 35、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 36、何曾十载湖州别,绿叶成阴万事休。——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 37、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 38、牡丹亭馆微风暖,芳草池塘细雨晴。——王绂《塞上五月见蝶感怀》
  • 3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40、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 41、不知门外东风信,看见池塘春水深。——释文珦《客舍春日久雨》

  • 42、春愁已逐莺花尽,野果垂檐绿叶稠。——张耒《初夏谒告家居值风雨偶作二绝·春愁已逐莺花尽》
  • 43、浅浅池塘短短墙,年年为尔惜流芳。——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浅浅池塘短短墙》
  • 44、渊明松菊迳犹绿,灵运池塘草正春。——白玉蟾《见懒翁·一掬精神迥出尘》
  • 情同亲兄弟,义气顶天地。无处不相助,价值胜金币。
  • 45、情同亲兄弟,义气顶天地。无处不相助,价值胜金币。
  • 46、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庭中有奇树》
  • 47、绿叶青阴啼鸟下,游丝飞絮落花余。——黄庭坚《次韵子高即事》
  • 48、风信花残吹柳絮。柳外池塘,乳燕时飞度。——何梦桂《蝶恋花·风信花残吹柳絮》
  • 49、皓月泻寒光,割人肠。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魏承班《诉衷情·银汉云晴玉漏长》
  • 50、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51、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曹豳《春暮》

  • 52、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屈原《九章》
  • 53、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屈原《九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