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深深的怀念寄托在这满载心事的素笺上,倾泻在洁白的心页上,一幕幕的往事透过笔尖绕过键盘寄予遥远的天国,寄予思念的您。

  • 1、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 2、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 3、杜甫《登高》,寄寓夔州,登城远望,触景生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唱出千古绝唱。《九日》欣然登高,抒发情感,斟酌菊酒,尽赏九秋佳色。

  • 4、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 6、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 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8、今日雨濛濛,寂寞灯红。重阳过后怕龙钟。只是相思还未老,苦了英雄。
  • 9、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 10、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 11、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
  • 12、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 13、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 14、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辛弃疾)
  • 15、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沾同:沾)
  • 16、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 17、《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 重阳日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 18、重阳日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 19、自摘霜葱宜荐俎。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帽堕笑凭纤手取。清歌莫送秋声去。
  • 20、《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 21、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22、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 23、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 24、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 25、重阳节节日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 26、【关于重阳的诗句】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 27、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 28、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 29、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30、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31、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 32、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古人对数字九很重视,把它当作天长地久的象征。在这一天人们要给老人赠送糕点,因糕、高谐音,体现对老人高寿的庆贺,也是祝福他们活得更长久的意思。从晋魏时期开始,我国就有将重阳糕和菊花献给老人的传统。现代社会的重阳节,各级老年协会都要给老人发放慰问金,并组织他们参加歌咏、舞蹈、书画等有益身心的庆贺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乐,真正分享和谐社会带来的祥和与温暖。
  • 33、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 34、1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正值中秋之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最佳时机。诗人杨衡赞道: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斯。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诗题为《重阳》的诗中也有这么九句:菊并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如暮节,不比惜残春是的,重阳节很美好。
  • 35、醉闻诗仙酒仙李白,重阳大作《九日龙山饮》、《九月十日即事》两首菊花诗,字里行间飘洒的菊香,渗透着酒香。写菊最多的莫属白居易,重阳以菊赋诗酬酒的诗作,就有19首,如:《梦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重阳席上赋白菊》等,朗朗上口,情感真挚。
  • 36、“满城风雨近重阳”出自宋·潘大临《致谢无逸书》。重阳:节令名,阴历九月初又称“重九”。本句大意是:满城风雨连绵的天气,告诉人们重阳节近了。这一句充分表现了临近重阳时风多雨稠的特点,很有诗意,可用以表现秋景。另外,“满城风雨”现已作为成语广泛地为人们所使用,常比喻某种消息一经传出,便引起议论纷纷。
  • 37、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
  • 38、一条小路弯又长,是否看见那青砖碧瓦房,是否闻到那门前的桂花香,是否已收到来自远方的祝福,一条短信,一声祝福,都是那永久的幸福,重阳节快乐!
  • 39、古人以吃糕来表达祈愿和祝福。
  • 40、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
  • 41、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 42、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 43、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44、重阳节(TheDoubleNinth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 45、祝福父母、长辈健康长寿,
  • 46、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 47、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48、醉闻诗仙酒仙李白,重阳大作《九日龙山饮》、《九月十日即事》两首菊花诗,字里行间飘洒的菊香,渗透着酒香。写菊最多的莫属白居易,重阳以菊赋诗酬酒的诗作,就有19首,如:《梦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重阳席上赋白菊》等,朗朗上口,情感真挚。
  • 49、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 50、重阳节里话菊花,秋色的霜晨,秋阳的朝霞,公园广场马路街道社区庭院,五颜六色的秋菊,到处洒满着爱的秋晖。近伏远眺,仿佛站在一块可爱的五色土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