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无法飞进紧闭著的嘴。

    1、如来五眼: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着,于中自在,名为慧眼;见无所见名为法眼;无见无无见名为佛眼。

  • 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佛陀慈悲的垂训,牢记之。
  • 3、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个人了。
  • 4、生命就像坐云霄飞车,必须记住,千万别在谷底踩煞车,否则就升不上去了。
  • 5、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用大悲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 對三宝应有敬畏之心,哪怕你再不信,至少你做人要有个底线。什么是底线?就是要有个敬畏心。恭敬心是要培养的,但是你至少要有个敬畏心吧?古话说:头上三尺有神灵,不管你信不信,因果规律是不昧的,所以要把心结打开,心结不打开,你不会珍惜佛法。
  • 6、對三宝应有敬畏之心,哪怕你再不信,至少你做人要有个底线。什么是底线?就是要有个敬畏心。恭敬心是要培养的,但是你至少要有个敬畏心吧?古话说:头上三尺有神灵,不管你信不信,因果规律是不昧的,所以要把心结打开,心结不打开,你不会珍惜佛法。
  • 7、法无高下,对机者优。能忍辱负重的人,心里有依靠。具惭愧心,是我们的圣财,七圣财指信财、戒财、多闻财,舍财、智慧财,惭财,愧财。当自己不顺的时候,需要回光返照的。
  • 8、有一位皇帝,登上城墙说:「这么多人,国必强胜」,高僧说:「我只见到两个人,一个贪名,一个图利」。
  • 9、人类必须挑战的,就是人类的痛苦和悲伤。
  • 10、我师父告诫大家要持心、心持”。不要再想着钻在钱眼里,想着发财。多念经,多打坐,祈求世界太平,多一个人定,多一个人禅定,就多一个稳定的力量,安定的力量。
  • 11、一般人在遇到对方的权势大,财富大,气力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但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够的力量对付他,而你却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我一样,只是一时糊涂,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 12、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 13、起见生心、分别执着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休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 14、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 15、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 16、健康,是真正的财富,不要糟蹋它。
  • 17、我们在放生的时候,既在放那些众生,也在唤醒我们的佛性啊!如果我们救众生的心豁然之间跟佛菩萨救我们的心能够相应,你就擦得出火花来。这时候看到那些众生的时候,合着掌跟它念念佛,自己眼泪水会流下来啊!帮它放生时,我们自己汗毛会竖起来,原来佛菩萨救我们亦如是啊!
  • 18、要做好你个人的卫生,尤其「心理卫生」最为重要。
  • 19、心是很奇妙的,心能造一切。相是我们心造的。佛陀悲悯我们,让我们找到心。在苦难中不知道回归本源。心是大方广,是无障碍,是解脱。众生不知心,随境轮转,在境界中迷失心。
  • 平凡是最难演得好的角色。
  • 20、平凡是最难演得好的角色。
  • 21、贪婪的火,灼伤了你的良知。慈悲的水,清凉在你的心中。

  • 22、人有身、心两部分组成,前者是物质,后者是精神。没学佛,只看到肉体的一部分,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陷入恐惧当中,然后就用贪嗔痴来填补这个恐惧,错用了因果。如果能够觉悟到精神层次的佛性,修身养性,戒恶修善,完善人格,就是你永恒的财富。
  • 23、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叹,十方菩萨共皈依。我今宿植善因缘,称扬地藏真功德。
  • 24、美景当前不可贪图。看到就想要,我们就输了一回;听到不顺意的话,就产生憎恶的反应,我们又输了一回。
  • 25、若能发清净心,不存我见,不起法见,知是空花,即得我、法二空之理。
  • 26、出家是一生一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
  • 27、一切万法,皆与自己无违无背,直下透脱成一片。
  • 28、天生万物都有灵性,外形不同,本性并无大小灵愚。众生皆有亲情,鳝鱼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子,不只表现亲情的伟大,也警示世人,不可因一时口欲,让有情众生沦为刀下亡魂、骨肉分离。是否我们必须深思,爱护生命,保护生命,甚至强有力救护生命。
  • 29、出家是一生一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
  • 30、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 31、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 32、人的起心动念是烦恼的根源,「苦」是跟随着那不停的妄念、追求而来的。
  • 33、常常赞美别人,这是一种愉快而有报偿的习惯。
  • 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可说;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恒沙之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
  • 34、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可说;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恒沙之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
  • 3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心若清净,三千大千世界,无处不是净土。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态若安好,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坎呢?身在红尘之中,凡事以善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心坦然、平和、宁静,如开放的莲花一样自然、从容,不为谁开,不为谁落。
  • 36、如果你学不会妥善应付挫折感,就会发现自己老是在生气。为了你自己好,千万别把日子弄得那么难过。
  • 37、学佛究竟在求净心而已。
  • 38、忍有众生忍、法忍、无生法忍。菩萨所修的,有喜忍、悟忍、信忍,所以忍法里面,修行的不同境界对应忍的内涵不一样。我们现在至少要做到,不去犯能产生苦的法,这也是一种忍。
  • 39、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无常总是来到。
  • 40、观音菩萨那种庄严,耳朵上有耳环、有项链、手镯、脚镯,那是代表他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的庄严功德,那种庄严叫十三种报身佛的严饰。这个装饰品不是有相的物质的装饰品,这是累劫积功修德,救度众生,救苦救难,这样所造下的生命奇迹,这种功德力称为菩萨的庄严。
  • 41、唯识学跟中观学哪个高?”如果从学问上讲,可能觉得中观比较高,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理解的。唯识是弥勒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唯识是在世俗谛角度上讲的。中观是文殊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中观讲远离四边八戏的佛性,是在胜义谛上讲的。他们俩个归根结底讲的都是:佛性到底是什么?法无高下,对机者优。

  • 42、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在迷的佛。
  • 43、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叹,十方菩萨共皈依。我今宿植善因缘,称扬地藏真功德。
  • 44、人如果有正确的信仰,你就会坚定地做一个好人,做好人要有点胆量的,做好人也要有点勇气的,做好人更要有点信心的。都说头上三尺有神明”,相信有因果,有善业、有恶业,这是我们人类非常好的一个自律的方法。
  • 45、既然是一位耕耘者,就该弯下腰拔起田中的杂草。
  • 46、花开、花谢,生死、死生,人的真实生命在哪里?
  • 47、我们不曾「主宰」过什么。
  • 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 48、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 49、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 50、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 51、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 52、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 53、施食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米、食物、好吃为食;第二层次,以施食法会的觉悟及我们的发心、大悲心等功德体为食;最圆满的第三层次,安住在报身的修法里,如果以这种高能量施食,众生一沾边就解脱。施食用的火观想成法会产生的智慧火,观想智慧火融入大悲的米,遍满大地虚空界。
  • 54、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在迷的佛。
  • 55、要做好你个人的卫生,尤其「心理卫生」最为重要。
  • 56、我剛來寺院時,師父就告誡我:煩惱終日有,不聽自然無。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不要东打听,西打听,烦恼从中生。修行人就要避开这些无益的攀缘,转染成净,即使烦恼砸到你头上,你也要智慧地转为道用。这才是善加护念。
  • 57、贪婪的火,灼伤了你的良知。慈悲的水,清凉在你的心中。
  • 58、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