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您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您不找我,我会立即找您,就这么定了!

  • 1、至于其他的初一吃观音斋,那是什么原因,我就不知道了。但我要求我妈千万不能变成一辈子和我姥姥一样都吃素了,那样太辛苦了!
  • 2、善良是精神,也是一种肚量。做到善良就要多做点善事,不求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只要微乎其微的小事就可以了。在公共汽车上,可以把座位让给老人、弱者、病人、残疾人、孕妇、幼儿;在课堂里,从不在别人发言时插话;在遇到身体有缺陷的人面前,毫不显示出鄙夷之色,不嘲笑、讥讽他,并伸出援助之手;在看到别人随意破坏自然环境,或肆意猎杀小动物时,能及时出来阻止;看到暴力行为能报警、叫大人或自行制止;能容纳、包容别人的不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些事都能使你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 3、假如你的邻居是一位年迈的老人,
  • 4、如果讲到制度或皈依的仪式,信佛而不归依三宝,等同一个爱好中国风土文物的外国人,跑到中国居住下来,并不申请变更原有国籍的登记,就自称是中国的公民。
  • 5、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 当今学者们知识面比较广,这个也看,那个也学。这固然是一种求知方法,但从逻辑学的认知态度来看,不求甚解是不可以的。也就是说,有了问题不能放着,你选择这个课题,那对里面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通达。怎么通达呢?要辩论,要和智者们辩论,直至辩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6、当今学者们知识面比较广,这个也看,那个也学。这固然是一种求知方法,但从逻辑学的认知态度来看,不求甚解是不可以的。也就是说,有了问题不能放着,你选择这个课题,那对里面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通达。怎么通达呢?要辩论,要和智者们辩论,直至辩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7、这就是佛对人类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宣言,这个宣言比法国的大革命提出的口号早了二千四百多年,比欧洲文艺复兴时产生的‘人文主义’(Humanism),也早了将近二千年。朋友们,好好地想想呀!你要做别人的奴仆、做被别人赶著的羔羊呢?还是做顶天立地的人,做自己的主人呢?
  • 8、宗教不是,宗教是一种教育,教你会。我们是我们要会,他们是不准你会的,只能信仰上帝是万能的。

  • 9、佛在《卡拉玛经》(《KalamaSutta》译自巴利经藏)中说:卡拉玛人,你们不要信风说、传说、臆说,不要信与藏经意义相合之说,甚至不要因为有人说“此沙门是我大师”而相信他……卡拉玛人,你们应当用自己的智慧观察,如果这个法是不善或有罪的,会引来无益和痛苦,应舍弃;如果这个法是善或无罪的,会引来利益和快乐,则应具足……
  • 10、比如,我信佛,我从来不会刻意去要求别人应该要去信佛,对方如果根本不信,那么你在ta面前巴拉巴拉的一大堆,人家是很反感的,这个道理我明白
  • 11、不妄语——说话句句真实,不虚伪,不说谎。
  • 12、他已经皈依了。起先他也认为佛教是迷信,皈依、出家或佛教行为只是形式而已,但通过姐姐的因缘,开始听闻佛法,甚至研究起佛法,“佛教最令我惊讶的两个概念就是‘无常’和‘因缘’,这是科学证实不到的,偏偏这正是宇宙万物的真理,是我们不能去否定的。”
  • 13、阿迷途佛。您好,佛教导我们信佛呢,首先信自己,世尊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本来是佛,所以你我。包括一切众生本来面目都是佛,所以信自己本来是佛,其次,你欢喜哪一尊佛就信哪一尊佛,佛教我们恒顺众生,不强求众生。建议您先看看净空老法师的认识佛教。从认识佛教,认识释迦摩尼佛开始,佛教是他老是人创立的
  • 14、这很正常,因为人就是这样:在他不必特别关心饮食的时候,会向内心寻求精神食粮。这就是人跟动物的差别。
  • 15、而现在的佛教徒也是似懂非懂的多,信得真切的少。“前世后世存在吗?”“应该存在吧,听说是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成立吗?”“应该成立吧,听说是这样。”处在这种犹疑不定的状态中,从科学层面看,说这个人已经把握到真理了,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 16、因此,信仰佛教,必须皈依三宝,而不是,只皈依法宝或佛法二宝。
  • 17、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 18、佛教认为,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以及我们看不到但是同样存在的其他许许多多世界,从根本上说是并不存在的、虚幻的。但是作为一种现象也可以说成是存在的。用比喻的话,可以说世界如同一场梦,梦中的山河大地,人物鬼神都不是真实存在,但是梦中这些形象是的确存在的。误以为这些事物有真实的、实体的存在,是所有生命最根本的误区。

    据说有科学家观察过:当把一个人和一个动物同时关起来,在不给食物的情况下度过几天后,放出来时,两者最先需求的都是食物。动物也找吃的,人也找吃的。
  • 19、据说有科学家观察过:当把一个人和一个动物同时关起来,在不给食物的情况下度过几天后,放出来时,两者最先需求的都是食物。动物也找吃的,人也找吃的。
  • 20、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一缕。我总感到: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豪杰,但善是本意,良是品行。所以,有善良仁慈之德,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 21、我们每天打开报纸一看,整版的社会新闻,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杀、盗、淫、妄’。谁不会浩叹人心不古呢?
  • 22、善良是修养,也是一种品德。记得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君子道者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胸怀,他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坦然和平静,这样的人就算仁者吧。个人最起码的品德,体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善良的语言和行为就象柔柔的春风温暖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人们热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 23、佛教是中国信仰的和优良传统的集大成者,
  • 24、这很正常,因为人就是这样:在他不必特别关心饮食的时候,会向内心寻求精神食粮。这就是人跟动物的差别。
  • 25、信仰,是仰望之事的实底,是所见之事的确据。
  • 26、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从复写当年悲壮的荣光,却可以让信仰永远停留在我们心上。
  • 27、我连忙解释道,就是不准自己做坏事,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那个在暗处盯着我,监督我,给我灵感,让我变得自觉、自律,却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就是一种信仰。
  • 28、佛教义理乃内心科学之精髓

  • 29、若我头顶的光环被无知所覆盖,你是否还会叫我,宛如天籁。
  • 30、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 31、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一场好的电影总是能引起心灵的共鸣,让人观看过后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震撼、喜悦或是感动。电影《血战钢锯岭》告诉我们,信仰是心灵的产物,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真实反应,坚信自己的信仰,往往它会赐予你强大的力量,实现遥不可及的梦想。
  • 但如果这篇文章,能对其中的一些读者有所帮助,那就心满意足了。
  • 32、但如果这篇文章,能对其中的一些读者有所帮助,那就心满意足了。
  • 33、让我们抱着“过五关,斩六将”心态,为了梦想义无反顾,风雨兼程,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 34、上周的文章发布以后,得到了大家的很多反馈,有朋友跟我说:试着写个连载呢?我当时没敢应声。我并非哲学类相关专业科班出身,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语言学硕士,对于马哲、思政、党史的理论知识还很不扎实也不系统,能略写两笔也是托了常年不务正业看闲书的福。可是建议我写连载的人越来越多,可能是曲高难免和寡,而我这种非专业选手的白话风格更接地气一点,那就抛砖引玉的写写吧。
  • 35、如果只皈依三宝中的法宝,和学者研究学问无异,不能礼敬佛僧,本身就违背了法的要求,自然得不到佛法的无边实益。
  • 36、因为,只有通过归依的仪式,皈依三宝,获取佛教徒的身份后,继续如律、如法修行,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信徒。
  • 37、对于未来(来世或人死后的归宿)能有满意的答案。
  • 38、我只知道很多男人喜欢用古龙香水哈个人觉得最让人振奋的气味是阳光的气味,阳光让男人有种充满信仰与希望的感觉。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了

  • 39、空性与光明无二无别,这是心的本体。一般来讲,这个道理非常深奥,不经由佛教的修持,只用科学或心理学方式是很难通达的。而从历史上看,高僧大德们在通达心性的时刻,因为真正了解了,也就看破、放下了。
  • 40、有信仰的人,一定会遵从自己的内心,与真理为伍。喜欢就喜欢,讨厌就讨厌,不该赞美的绝不赞美、不该鼓掌的绝不鼓掌、不该沉默的绝不沉默、不该举手的千万不要举手、该写的要写、该说的要说。
  • 41、佛教义理乃内心科学之精髓
  • 42、阿迷途佛。您好,佛教导我们信佛呢,首先信自己,世尊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本来是佛,所以你我。包括一切众生本来面目都是佛,所以信自己本来是佛,其次,你欢喜哪一尊佛就信哪一尊佛,佛教我们恒顺众生,不强求众生。建议您先看看净空老法师的认识佛教。从认识佛教,认识释迦摩尼佛开始,佛教是他老是人创立的
  • 43、有一天,我突然对朋友说:我感觉自己有信仰了。
  • 44、所以不必担心,我对宗教是很包容,很自由的。
  • 妈妈是一位经历沧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而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3次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
  • 45、妈妈是一位经历沧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而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3次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
  • 46、这种人生,我认为也非常非常普通,你可能赚了很多钱,但是并没有惠及到更多的人,这不是更上一层楼的修行。
  • 47、◎一个有信仰的人生,不管成不成功,至少不会迷茫。一段有意义的旅行,不管到不到达终点,至少不会后悔。一个对的人,不管有没有走到最后,至少不会寂寞。
  • 48、没有信仰,又没有原则的人是可怕的!

  • 49、西方religion这个字我们应该要翻译成“民间信仰”,不能翻译成“宗教”,那是一种信仰。我们东方的宗教不是西方的宗教,它的信仰是:它是万能的,所以仰。
  • 50、我对科学也有信心,是因为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用严谨的推理与实证,展示先进的理念及成果,造福人类。于是我认为,想让佛教的理智光辉遍照世间,让人们的心灵受益,也需要懂些因明的辩论方式,以树立坚信、推广佛法。
  • 51、下面讲讲观世音菩萨在中国的信仰,特别在民间的信仰。对观世音的身世,道场形象有许多的创造,比如流传于民间的观世音的身世,就有很多的说法。比较著名的是观音得道,过去民间很流传的观音得道书,在这些书中把观音菩萨说成中朝末期的秒庄王的三公主,叫秒善公主,说她修行成佛,舍己为人,后来在大香山成了正果。关于道场的传说,华严经里面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南方有一座山,是道场。
  • 52、如果他们不响应你的召唤,你走下去吧,独自一人走下去吧。
  • 5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