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 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2、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 3、古文《墨池记》
  •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5、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7、年酒迎新绿,梅花送暗香。
  • 8、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 9、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
  • 10、(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 11、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 12、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 13、古文《墨池记》
  • 14、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 16、青海:指青海湖。

  • 17、注释:
  • 18、作者:曾巩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 20、年酒迎新绿,梅花送暗香。
  • 21、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 2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23、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 24、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 2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2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 27、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
  • 28、(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 29、(信然:果真如此。
  • 30、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 31、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 (洼然:低深的样子。
  • 32、(洼然:低深的样子。
  • 33、(信然:果真如此。
  • 34、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 35、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 3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 37、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38、译文
  • 39、穿:磨破。
  • 40、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41、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 42、(洼然:低深的样子。
  • 43、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44、原文:
  •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 45、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 46、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 47、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 48、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 49、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 50、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 5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52、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 53、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