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里“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3、何不远离这些颠倒之事,做一个好学之人?!共勉之!
  • 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5、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
  • 司马牛忧心忡忡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生死由命运决定,富贵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心存敬畏,做事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四海之内的人,就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 6、司马牛忧心忡忡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生死由命运决定,富贵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心存敬畏,做事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四海之内的人,就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8、《围炉夜话·第一七六则》说:“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 9、六经就是《易》、《诗》、《书》、《礼》、《乐》(今佚)、《春秋》(鲁国编年史,起自公元前722年,讫于公元前479年即孔子卒年)。这些经的性质由书名就可以知道,唯有《易》是例外。《易》被后来儒家的人解释成形上学著作,其实本来是一部卜筮之书。 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如何。
  • 10、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11、解读: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3、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为了指导和修正我们的行为,也就是修行。如果不在行为上指导自己,学再多又有何用?知识再多也抵不过一台电脑吧。如果行为本来是好的,其实学不学并不重要。就像六祖慧能的偈诗:
  • 14、论语中还富含众多的教育思想。如“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15、(周六)故事连载|猫星
  • 16、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17、不在乎别人是否“己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可能是因为沟通的方法不对,导致别人不了解自己。
  • 18、子曾经曰过:“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孩子出生三年,才可以离开父母的怀抱。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在孔子看来,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这三年正好是孩子在父母怀里的时间。
  • 19、《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 20、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 2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22、子曰:“有教无类。”——《论语》
  • 2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 24、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 25、解读:温故而知新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 26、曾国潘:心有多静,福有多深
  • 27、通读此文,您有何看法?欢迎与我们互动!
  • 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 2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 30、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31、修行的境界:没有境界,才是最高的境界……
  •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 3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4、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35、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 36、修行的境界:没有境界,才是最高的境界……
  • 37、只看“传而习”好了,活到老学到老。或许每天都应该问一下自己:我今天学习了吗?有进步吗?实践了吗?我懂得那么多道理,需要每天去做啊。不要平时像个智者一样劝导别人,遇到事情就像个傻子一样折磨自己。
  • 3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 39、只看“传而习”好了,活到老学到老。或许每天都应该问一下自己:我今天学习了吗?有进步吗?实践了吗?我懂得那么多道理,需要每天去做啊。不要平时像个智者一样劝导别人,遇到事情就像个傻子一样折磨自己。
  • 4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41、解读:最好的教育,也许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乐在其中,才能久远。
  • 4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
  • 43、你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仪式感会让人产生敬畏心。某些做会议营销的,通常会做很多仪式。慎终追远,每个家庭都举行诸多仪式,人们的敬畏心也会产生,慢慢回归淳朴。
  • 4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 45、(周六)故事连载|猫星
  • 46、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47、贫而乐,富而好礼。应该作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4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49、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 50、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5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52、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53、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 54、八佾第三(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 5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57、六经就是《易》、《诗》、《书》、《礼》、《乐》(今佚)、《春秋》(鲁国编年史,起自公元前722年,讫于公元前479年即孔子卒年)。这些经的性质由书名就可以知道,唯有《易》是例外。《易》被后来儒家的人解释成形上学著作,其实本来是一部卜筮之书。 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如何。
  • 58、前一章 说过,他们这时靠教授典籍为生,还靠在婚丧祭把及其他典礼中“相礼”为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