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 1、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
  • 2、晴空下,汉阳城历历在目,那将心中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有名的鹦鹉洲。
  •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4、《黄鹤楼》
  • 5、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
  •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 6、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 7、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这首诗的后两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运用的手法是设问和首尾呼应。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 8、《太平寰宇记》则说:「蜀费文袆登仙,尝驾黄鹤憩此。」此指出费袆是蜀人,而与前面的费袆多了一个「文」字,《三国志蜀传》中有一位名叫费袆的人,字文伟,尸解为仙的费袆、费文袆,是不是就是这位蜀人费文伟,因不见其它记载,不得而知,但是因为都是神话传说,年代久远,记载会有一些出入。
  • 9、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 10、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 11、《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崔颢其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 12、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 13、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 14、宋游景仁
  • 15、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 16、这个传说的记载比较详细,出自《报应录》。原文是:「辛氏昔沽酒为业,一先生来,魁伟褴褛,从容谓辛氏曰:许饮酒否?辛氏不敢辞,饮以巨杯。如此半岁,辛氏少无倦色,一日先生谓辛曰,多负酒债,无可酬汝,遂取小篮橘皮,画鹤于壁,乃为黄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黄鹤蹁跹而舞,合律应节,故众人费钱观之。
  • 17、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 18、《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履音空山。
  • 19、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履音空山。
  • 20、在人世这个空间和人生这段时间的座标系上,此时此地的我处在什么位置?当此一日将暮、江上烟波泛起之际,身在黄鹤楼上的“我”真说不清楚。

  • 21、《黄鹤楼》
  • 22、为我国民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23、唐王维
  • 24、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 25、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 26、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 27、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 28、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 29、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 30、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 31、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船至武汉》[原](五律)
  • 所以前四句为什么要用古体?为什么说金圣叹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就是,这样才能体现出毫无拘束,一下子就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尤其是时间的局限。事实上,盛唐、唐诗也一直在面对着时空与心灵的问题。所以虽然“黄鹤一去不复返”,连用六个仄声,而“白云千载空悠悠”,居然以三平调煞尾,但你念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牵强,一点都不觉得别扭,就觉得这十四个字好像是一个长句,一气贯穿,因为他一下子把时空尤其是时间长河勾连了起来,仿佛一下子那种情感一泻千里而出。
  • 32、所以前四句为什么要用古体?为什么说金圣叹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就是,这样才能体现出毫无拘束,一下子就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尤其是时间的局限。事实上,盛唐、唐诗也一直在面对着时空与心灵的问题。所以虽然“黄鹤一去不复返”,连用六个仄声,而“白云千载空悠悠”,居然以三平调煞尾,但你念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牵强,一点都不觉得别扭,就觉得这十四个字好像是一个长句,一气贯穿,因为他一下子把时空尤其是时间长河勾连了起来,仿佛一下子那种情感一泻千里而出。
  • 33、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 34、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 35、【黄鹤楼崔颢】已在这首诗里就是早已的意思。表达的是一种时间和空间感,强化传说中的仙人早已经乘黄鹤飞去的意思。
  • 36、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 37、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 38、唐王维
  • 39、《送康太守》
  • 40、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 41、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 4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 43、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 44、崔颢写下这首诗后,唐代诗人竞相传唱及仿真,想与崔颢一较长短,有诗仙之称的大诗人李白,有一次来到黄鹤上,也写下一首〈鹦鹉洲〉诗想与崔颢比赛,传说李白觉得自己写得不如崔颢好,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令几年。
  • 45、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令几年。
  • 46、后来有一天,李白也登上了黄鹤楼,他放眼楚天,豁然开朗,正想要提笔赋诗一首,突然看见崔颢的黄鹤楼珠玉在前,苦思冥想之后啊,最后自叹不如,只好说了一句,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就把笔往桌子上一搁,不写了。
  • 47、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 48、唐李白
  • 49、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 50、《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 51、《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