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 1、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努力向上;及时行乐。——佚名
  • 2、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 3、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 4、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 5、“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故事背景:
  •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 6、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 7、译文:灾难没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劳更大的,罪没有比掩护别人犯罪更大的,恶没有比偷袭别人下处更大的,辱没有比忘记自己的耻辱更大的.四者具备就都是祸。
  • 8、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 9、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 10、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 11、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 1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13、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 14、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 1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 1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17、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 18、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 19、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 20、有善有恶意之动。心体本空就像圣人和天地一般无有思虑和欲望,当人有了善恶之分的时候,说明人的主观意识有了活动,也就是所谓的意动(意识活动,也就是凡人的状态)。
  • 21、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所谓急中生智。如阳明先生所说,这不是天外飞来的。
  • 22、【王阳明经典名句】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 2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24、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 25、不为将逝去的六月流泪,只为七月而努力。
  • 2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 27、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 28、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 29、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 30、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 31、“省察克治”必须时时去做,事事上也皆可做,能做到主动、自觉地省察、克制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不正当欲望,就是自我修养。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 32、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 33、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34、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 35、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 36、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张海迪
  • 37、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 38、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39、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 40、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 41、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 42、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
  • 43、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术否)?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 44、不能强迫别人来爱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其余的事情则靠缘分。愿我们,都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别人。
  •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 45、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 4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之外。”——王阳明
  • 47、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 48、笃行之,果敢中断或不可缺。

  • 49、致知二字是千古圣学之秘。向在虔时终日论此。
  • 50、“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 51、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 52、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