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期《“骨圣”方先之》作者/贾慧芳朗诵/郝娟
2023-05-14 07:53:08
6294
- 1、通过此次的分享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让他们学到了名人身上勤于苦读的精神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画上了有意义的一笔。
- 2、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
- 3、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 4、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阖闾失去爱姬,心中不快。
- 5、“不是这个意思,妈妈。点一根灯芯,我可以多学一倍的时间。哥哥,是吧?”小仲揆说着,抬起头看了看自己的哥哥。
- 6、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 7、汉朝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 8、每当朱元璋临朝震怒时,马皇后就从中调停,有不少无辜被责的人因为她的暗中保护和援救而保住了性命或减轻了刑罚。和州参军郭景祥儿子被人告发忤逆不孝,曾经手持长矛要杀郭景祥。朱元璋闻听此言,火冒三丈,立即传旨捕杀。
9、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经典语句)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 10、信陵君无忌虽身为王子,却礼贤下士,急人之困倦,侠肝义胆。致力抵抗秦国,拯救魏国。不顾个人安危救之与危难之中,窃符救赵,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也因此让他名声大噪。信陵君无论是智谋,还是胆量都可以傲视当世,以至于强大的秦国,在信陵君当政期间不敢出兵于魏国。历代君王也对信陵君推崇备至。汉高祖刘邦登基以后,为战国各个国王及秦始皇等的陵墓设立十家守护者,不是国王,而设立守墓人的只有信陵君一人而已。司马迁对信陵君的评价可谓最高:信陵君之贤,诚不虚也。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 11、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 12、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 1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车胤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车胤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 14、牛顿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 15、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 16、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 17、一九○五年,大钊同志考入永平府中学。这时,清朝政府为了维持它的反动统治,不得不作某些表面上的改良,实行了所谓废科举、办学堂。大钊同志原是报考秀才,正赶上这个变动,结果考进了中学。当时,还象考上秀才一样,村里照旧放铁炮、贴报单、坐棚车,热闹了一番。
- 18、今天要为你讲的故事是《史明严斥墨子》。
19、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 20、唐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21、诸葛亮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 22、信陵君无忌虽身为王子,却礼贤下士,急人之困倦,侠肝义胆。致力抵抗秦国,拯救魏国。不顾个人安危救之与危难之中,窃符救赵,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也因此让他名声大噪。信陵君无论是智谋,还是胆量都可以傲视当世,以至于强大的秦国,在信陵君当政期间不敢出兵于魏国。历代君王也对信陵君推崇备至。汉高祖刘邦登基以后,为战国各个国王及秦始皇等的陵墓设立十家守护者,不是国王,而设立守墓人的只有信陵君一人而已。司马迁对信陵君的评价可谓最高:信陵君之贤,诚不虚也。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 23、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 24、要说李时珍有多厉害呢,那就是外国人都很崇拜他。
- 25、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车胤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车胤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 26、孙武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
- 27、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 28、译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29、齐襄公是个无道的昏君。当时的齐国,有两位高瞻远瞩、经天纬地的人才:一个是管仲,一个是鲍叔牙。他们两人商议说:“国君如果再这样昏乱下去的话,必然会丧失政权。齐国的各位公子中值得辅佐的,只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我们各侍奉一人,先得志的一个就招揽另一个。”
- 30、问世间情为何物,却叫人生死相许.面对你我情不自禁,冥冥中注定我意乱情迷.痴痴的想你难以自拔,为何爱得越深,痛得越深?自古多情空佘恨呀,好梦向来都系最易醒的.昔日的海誓山盟,天荒地老,海枯石烂,成了刺痛我真城的心的谎言.谁叫我那么多情那么痴.......爱你越深越心桶
- 31、鲁迅嚼辣椒驱寒
- 32、一日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 33、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生前,他工作兢兢业业,学习积极上进,团结同志,热心助人,深受领导和战友的好评。2012年4月,“孟祥斌”姓名被注册商标,其生前所在部队出面维权。
- 34、悬梁刺股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 35、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她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政治家之一。朱元璋生性急躁,当了皇帝以后,变得待人苛刻,更加刚愎自用,喜怒无常。
- 36、钱学森院士(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冲破了美国的种种阻拦,回到了祖国,为祖国种苹果,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空气动力学家和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 37、【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元史·良吏传》:“读书务明理以致用。”
- 38、一日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39、等他披着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么一定也可以用积雪照着读书吧。想到这里,他便捧起书跑到门外,一个人蹲在雪地里,借着积雪映出的微弱亮光来读。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脚。
- 40、如果你们喜欢这个故事,请动动手指点个赞,也请帮忙转发给更多喜欢听故事的小朋友或家长。记得把名字留下来,赵雪雯小语名师工作室每期都会为坚持听故事并留言的小朋友和家庭颁奖,评出“金耳朵奖”和“悦读e家称号”,快来点赞参与吧!
- 41、齐襄公的昏庸终于引起了群臣的愤怒,发动兵变,杀了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随后,公孙无知也被刺杀了。众大臣派人去鲁国迎公子纠为君,公子纠就带着管仲,在鲁军的护送下向齐国进发。
- 42、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
- 43、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此时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此时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 44、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一样。他拿到一本书,不就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就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
- 45、名人读书的故事映雪夜读
- 46、项羽力拔山、气盖世、古今未有,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伟大的功绩,这样一个英雄豪杰在政治上却极为幼稚,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烧杀破坏,以至丧失民心,终军败身亡。
- 47、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 48、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49、一日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 50、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头脑清醒的办法,他准备了一个锥子,只要稍微一打瞌睡,他就会用这个锥子特别用力的在自己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的话,苏秦就会突然间感觉到疼痛就会清醒起来,继续读书。
- 51、华罗庚读书:猜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 5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 53、囊萤映雪。这个典故由晋朝车胤和孙康而来。车胤和孙康都因家贫得不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想出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车胤晚上抓几十只萤火虫放在袋子里,借萤光看书。孙康借大雪反的雪光读书。俩人后来都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