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 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 2、蓬勃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诗仙”李白,总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创造。
  • 3、蓝徽容含笑望着在翠叶桥上蹦跳玩耍的几个幼童,从怀中掏出铜板,从小贩手中接过几串棉糖,弯腰递给那些小童。
  • 4、喜欢就给优爸点个赞、留个言再走呗!
  • 5、筼筜一片接天碧,菡苕千枝映日红。
  • 少女惠儿大声道:“将他拿下!”
  • 6、少女惠儿大声道:“将他拿下!”
  • 7、还是箫楼的《试问东水流》《青山接流水》。但没流水迢迢好。vivibear的《兰陵缭乱》、《红颜乱》(推荐)要轻松点的《和亲公主》。《流水》有点不敢看了~~
  • 8、一身健骨立风前,尘外襟怀向碧天。
  • 9、《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 10、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两岸青山相对出,这是一首诗词,主要的意思是指河岸两边有两座青山相对地耸立起来,非常的壮观美丽,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写作手法,把两岸的景色描绘得很精彩。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是这个一起呀!建议联系全文去理解,更容易好记。个人小建议,希望能够帮到你,采纳呀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在诗中
  • 11、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 12、“山上观玉水,水底见屏山”从屏山公园鸟瞰,宽敞整洁的城市街巷、齐整林立的工业园区、色彩斑斓的都市霓虹,共同编织成今日玉屏的魅力印象,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侗乡笛韵,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 13、你还读过哪些意境相似的诗词?欢迎在评论中给我们留言!
  • 14、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 15、车程潍岸鸟轻鸣,银鲤波涛舞碧空。
  • 16、蓝徽容轻轻摇头,向桥下走去,几名锦衣大汉迅速拦在了她的身前,蓝徽容冷冷道:“怎么,想以多欺少吗?”
  • 1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18、一阵惊呼声传来,马蹄声劲响,一道白影由桥对面官道激起一片哗然,疾驰而来,马上之人左右摇晃,大声惊呼:“让开啊!”
  • 19、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动静虚实,相映成趣,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初见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彩风貌。
  • 20、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动静虚实,相映成趣,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初见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彩风貌。
  • 21、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 22、孤帆一片日边来。全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
  • 23、《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清·纪昀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24、《走遍兴宾》短视频拍摄栏目工作人员合影
  • 25、江水形成一个个漩涡,小船颠簸不止,好像一不留神就会被江水吞没,当真让人心惊。正当我们为诗人捏一把汗时,江水又重归平静,真是一波三折!
  • 26、昔日荒山乱石嶂,今天度假游乐城。
  • 27、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 28、清凉殿下无归意,不尽风光惠众生。
  • 29、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 30、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乘船沿长江东下,经过安徽天门山时,创作了七绝名篇《望天门山》。
  • 3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3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33、岁月飘香传异迹,沧桑流韵起骚声。
  • 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 34、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 35、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今安徽省当涂县境内)的情景。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包括东梁山与西梁山二山,两山夹江兀立,崖峭如削,对峙如门,合称天门山。
  • 36、奇观犹见古今情,悦耳时闻鸾凤鸣。
  • 37、犹轻腰脚同青少,一步悠然一玉章。
  • 38、【两岸青山相对出全诗】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 39、出处:唐朝李白的《望天门山》

  • 40、四季花开书画靓,八方流韵院庭芳。
  • 41、几处涵深翠,万株秀广田。
  • 42、②每一棵棕树都瘦瘦的站得很直。一根主杆上去,千手佛般的叶子全聚在树冠。每一柄叶子都宽宽阔阔的,砍下来,稍稍修剪,便是一柄蒲扇。棕树的样子很像一枝擎立的阔荷,按理说,它应该有女子的模样,可怎么看,都看不出女子那份妩媚来。
  • 43、紫烟缭袅伴歌舞,桃李争妍映碧川。
  • 44、(浪漫诗派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 45、揽月披星圆美梦,匠心巧手建新堂。
  • 46、出现(chūxiàn)
  • 47、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 扶贫人物专访(姜新柒摄制)
  • 48、扶贫人物专访(姜新柒摄制)
  • 49、书法:德阳广播电视台游光辉

  • 50、此间仙境情难舍,许愿清凉老母前。
  • 51、东临上海,南接嘉兴的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全市总面积8442平方公里的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 52、(图文:红豆网友“鸬鹚”梁年丰)
  • 53、七洞乡航拍图(盘摄波摄)
  • 5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是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 5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写的是哪条大河?
  • 56、【青山接流水】主街北段的西边是介绍香港电影演员萧芳芳的萧宅,宅子建于清光绪年间;东边是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王韬纪念馆。主街中段的西边是保圣寺,寺南有只开放了部分区域就已经显得非常大的清代豪宅沈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