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多少佳山水,独许黄山胜太华。老舍《咏黄山》

  • 1、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
  • 2、短约无凭,悄不记、铜驼坊陌。
  • 3、山灵戏穷士,邀喝夜相迎。
  • 4、——宋 李石《长相思 重午》
  • 5、《乙卯重五诗》(宋代:陆游)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 6、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 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 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 9、【惊蛰的著名诗句】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 10、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 11、《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
  • 12、中国最深情的九首宋词,再忙也要背下来!
  • 13、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 14、鱼龙惊寂寞,天地喜昭融。
  • 15、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 16、春雷响,万物长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鱼龙惊寂寞,天地喜昭融。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 17、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 18、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 19、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 20、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 21、也还有一些民间谚语是这样说的,“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 22、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 23、这个惊蛰,很冷,还下雪了,诗人此时去拜访友人,恰好友人不在,诗人在寒冷中等了好久,不得不时常呵手取暖。
  • 24、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 25、半夜雷车惊蛰,初春雨脚穿江。

  • 26、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 27、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 28、一带青山如沐,半湾绿水停航。
  • 29、译文:云彩聚集在一起,时届惊蛰,雷声隐隐。刚惊蛰时,水鹁鸪叫声愤怒焦急,杨柳也随狂风舞动。
  • 30、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 31、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 32、山灵戏穷士,邀喝夜相迎。
  • 33、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 34、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 35、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 36、《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
  • 3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 38、黑雨连旬复连月,绿莓侵榻又侵人。
  • 39、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 40、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 41、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 42、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 43、闲意态,野生涯。盈筐荐饭美无加。
  • 44、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 45、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 46、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 47、抚节不愁花蕊晚,感时惟恐麦苗稀。
  •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 48、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 49、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 50、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 51、自惊蛰之日起,农民就没有“几日闲”,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农活,结果却家无隔夜粮,劳役没个完。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身为封建官吏能够这样自责,确实是难得的。
  • 52、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 53、一份事业,助力书香社会
  • 54、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 55、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 56、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
  • 57、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