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023-05-15 23:42:57
5425
1、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刘致《山坡羊燕城述怀》
- 2、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 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 5、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 6、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 7、全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8、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9、(专题)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 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点明时间是在夏季,并且属于农村特有的典型环节。这两句将农村夏夜的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写得极为鲜活。
11、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 12、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 13、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14、为我国民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15、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 16、(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洒落山前。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 17、老舍与《茶馆》(55张)
- 18、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 19、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 20、看燕燕,送归妾。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21、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杜甫《野人送朱樱》
- 22、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于谦《过菊江亭》
- 23、✦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鸣蝉:蝉叫声。
- 24、时间是夏夜,地点是农村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 25、(专题)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 26、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 27、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 28、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 29、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 30、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31、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32、描绘了一派优美动人、清新悠闲、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 33、时间是夏夜,地点是农村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 34、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 35、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辛弃疾《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 3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適《别董大二首》
- 37、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38、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 39、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辛弃疾《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
- 40、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
41、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42、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
- 43、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 4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45、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思想结晶
- 46、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 47、《促织》优秀课件(65张)
- 48、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 49、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 50、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51、这首词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于寂静中我们又能体会到它的热闹,将月夜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极富艺术魅力,所以广为传唱。
- 52、贾平凹《秦腔》课件(20张)
- 53、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 54、宁作我,岂其卿。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
- 55、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于谦《过菊江亭》
- 56、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 57、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 58、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 59、深圳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讲评课件(42张)
- 60、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