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辛词的艺术境界阔大而充满流动感。这主要表现在豪放的情感、阔大的空间、久远的时间、富有力量和阳刚之气的意象等方面。
2023-04-18 23:04:44
1433
- 1、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辛弃疾《上西平·送杜叔高》
- 2、深圳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讲评课件(42张)
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 4、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 5、(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洒落山前。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 6、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 7、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 8、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思想结晶
- 9、所写之景:上阕“明月”“清风”两句以动衬静,视角由高到低,写出夏夜的清幽。“稻花”“听取”两句以蛙声写丰收年景,别出心裁。下阕“七八”“两三”两句对仗工整,由上至下写疏星微雨。“旧时”“路转”运用倒装,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
- 10、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 1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 12、《促织》优秀课件(65张)
13、“明月别枝惊鹊”,说的是皎洁的月光惊起了栖宿的乌鹊。这一场景不仅细致,而且非常写实,因为乌鹊对光线极其敏感,日蚀和月落时都会乱飞乱啼,只有亲眼见过这一场景的人才能体会出这句的妙处。而且“惊鹊”常常会啼叫,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又可以避免与“鸣蝉”形成单调的重复。
- 14、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 15、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 16、《新学期,开学收心》主题班会(24张)
- 1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 18、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 19、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 20、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辛弃疾《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 21、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 22、日永如年愁难度。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23、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纳兰性德《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 24、天边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飘落下几点雨滴,
- 2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26、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征轮。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 27、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 28、夜月楼台,秋香院宇。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 29、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30、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使我们不仅看到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画。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开头“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31、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 32、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宋琬《江上阻风》
33、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 34、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 35、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 36、时间是夏夜,地点是农村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 37、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 38、“明月别枝惊鹊”,说的是皎洁的月光惊起了栖宿的乌鹊。这一场景不仅细致,而且非常写实,因为乌鹊对光线极其敏感,日蚀和月落时都会乱飞乱啼,只有亲眼见过这一场景的人才能体会出这句的妙处。而且“惊鹊”常常会啼叫,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又可以避免与“鸣蝉”形成单调的重复。
- 39、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 40、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 41、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辛弃疾《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
- 42、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
4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一作:溪头)
- 44、《促织》优秀课件(65张)
- 45、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重老过湖湘。刘子翚《汴京纪事》
- 46、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
- 47、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48、中国建筑的特征(53张)
- 49、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 50、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51、临行愁见理征衣。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 52、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俞紫芝《咏草》
53、《促织》课件(101张)
- 54、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 55、“七八个星天外”,暗示时间上有所推进——已经到了下半夜,快要天亮了。这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波澜:开始下雨了,这对夜行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麻烦。“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运用了倒装的手法,有力地表现了“忽见”时的惊喜之意,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 56、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辛弃疾《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 57、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 58、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 59、C.说:通“悦”,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