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
2023-03-27 22:20:48
6011
- 1、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浣溪沙宋辛弃疾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于尘。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4、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 5、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他因受奸臣排挤,被贬谪,回到上饶,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闲适的退隐生活。在上饶居住的时间里,他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 6、《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48页
7、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 8、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 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如果我们不玩游戏,错失的不只是乐趣。”游戏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有意义。也许当你拥有了家庭游戏力,家庭养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都能逐渐迎刃而解,而孩子的诸多能力也会有意想不到地提升,还在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和孩子“玩”起来吧!
- 10、七八个星星点缀着夜空,两三点雨滴落在山前。从前落过脚的社林边的茅店,在转过小路的溪桥边倏然出现。
- 11、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辛弃疾《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
- 12、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辛弃疾《山鬼谣·问何年》
- 13、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 14、问何物、能令公喜?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 15、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16、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1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1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一作:溪头)
- 19、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 20、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 21、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辛弃疾《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 2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作者在夏夜行走在黄沙道上的所见所感。虽然分片,确是前后浑然一体,连续不断的将他于道中所见所闻摄入笔底,情景交融,生动活泼,格调一变而为轻快明丽。
- 23、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 2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 25、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仅供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敬请谅解,并请及时告知我们。
- 26、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27、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 28、胡婷婷唱古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 29、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辛弃疾《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 30、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 31、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他因受奸臣排挤,被贬谪,回到上饶,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闲适的退隐生活。在上饶居住的时间里,他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 32、杜甫《蜀相》课件(25张)
- 33、“七八个星天外”,暗示时间上有所推进——已经到了下半夜,快要天亮了。这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波澜:开始下雨了,这对夜行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麻烦。“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运用了倒装的手法,有力地表现了“忽见”时的惊喜之意,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 34、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 35、所写之景:上阕“明月”“清风”两句以动衬静,视角由高到低,写出夏夜的清幽。“稻花”“听取”两句以蛙声写丰收年景,别出心裁。下阕“七八”“两三”两句对仗工整,由上至下写疏星微雨。“旧时”“路转”运用倒装,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
- 36、复习课“小说标题的作用”课件(26张)
37、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辛弃疾《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 38、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辛弃疾《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
- 39、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 40、①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②见:同“现”。
- 41、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 42、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 43、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 44、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 45、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 46、描绘了一派优美动人、清新悠闲、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47、(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洒落山前。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 48、胡婷婷唱古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 49、辛弃疾(1140-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50、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 51、“明月别枝惊鹊”,说的是皎洁的月光惊起了栖宿的乌鹊。这一场景不仅细致,而且非常写实,因为乌鹊对光线极其敏感,日蚀和月落时都会乱飞乱啼,只有亲眼见过这一场景的人才能体会出这句的妙处。而且“惊鹊”常常会啼叫,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又可以避免与“鸣蝉”形成单调的重复。
- 5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5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一作:溪头)
- 54、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 5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56、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5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5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59、《促织》优秀课件(6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