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 1、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 2、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3、吾观自古贤达人,成功不退皆殒身。
  • 4、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5、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6、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7、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
  •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 9、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
  • 10、《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 11、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 12、《白头吟》——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 14、两不厌:指李白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 15、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1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17、“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首五绝的前两句是说,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 18、《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表达了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的心情。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该诗大意: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 19、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20、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21、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22、李白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却遭受排挤,压抑的人对“逝去”、对“消散”都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李白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了吧!
  • 2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 24、一首诗词、一个故事、一首歌曲、一段佳话。在唐诗宋词中感受古典诗词之美,在诗经乐府中体味旷达的人生。点击下图即可跳转小程序,在(课程)中查看订阅收听。
  • 25、?“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 26、李白被这里的幽静吸引了,他顺着山路继续往上走,腰间的酒葫芦叮叮当当地响着,清脆的声音在寂静的山林空谷中回响。越往上走,山越陡,林越静,李白走到一片视野开阔的空地上坐下来。他向四周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头,远远近近,一个挨着一个,在他面前依次铺开,那层层叠叠的颜色,让他的眼前变得迷离起来。红的是枫叶,绿的是松树,黄的是梧桐,敬亭山的秋天好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
  • 2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
  • 28、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

  • 29、李白喜欢宣城敬亭山的幽静与闲适。在这里,他可以悠闲自在地享受生活,放飞情怀,可以心无杂念地闲听松风眠,吟诗赋曲,可以随心所欲地喝酒聊天,宴朋会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不用看谁的脸色。这天吃过饭,李白拿上他的酒葫芦就出门了。他一边走,一边构思一首诗,不知不觉,竟然走到敬亭山脚下。此时,秋高气爽,空气清新,他抬头一看,碧蓝的天空里,只有头顶飘着一小片白云,孤零零的,像漂浮在蔚蓝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调皮的太阳,正跟这朵云彩玩游戏,它一会儿躲到云朵的后面,在树林里投下斑斑驳驳的暗影;一会儿又从云朵后面探出头来,在山
  • 30、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 3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 32、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 33、原创不易?感恩❤鼓励!
  • 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 34、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 3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 36、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 37、《唐诗真趣编》:鸟尽天空,孤云独去,青峰历历,兀坐怡然。写得敬亭山竟如好友当前,把臂谈心,安有厌倦?且敬亭而外,又安有投契若此者?然此情写之不尽,妙以“两不厌”三字了之。为“独坐”二字传神,性灵结撰,无复笔墨痕迹。
  • 38、姜林杉,本名姜虹。毕业于浙广,江苏广播《林杉声音杂志》主持人,播音指导,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

  • 39、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40、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 41、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 42、这首《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 4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 44、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
  • 45、当时诗人很孤独,自己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因为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所以,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 46、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
  • 47、当时诗人很孤独,自己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因为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所以,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48、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49、《唐诗归》:钟云:胸中无事,眼中无人。钟云:说出矣,说不出。谭云:“只有”二字,人皆用作萧条零落,沿袭可厌,惟“相看两不厌”之下,接以“只有敬亭山”,则此二字,竟是意象所结,岂许俗人浪识!
  • 50、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 51、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52、姜林杉,本名姜虹。毕业于浙广,江苏广播《林杉声音杂志》主持人,播音指导,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
  • 53、《怨旷思惟歌》——千载琵琶作胡语
  • 54、《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5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 5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57、(4)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 58、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