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2023-03-07 06:32:56
3162
- 1、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 2、清明节这一天,突然下起了雨,但这雨却没能阻挡人们扫墓的脚步。原本寂静清冷的墓地,也被祭祖扫墓的人增添了很多人气,有的人在磕头,有的人在烧纸,所有人都面露愁容。不仅如此,连过路的行人,也都面露忧伤。在这个祭祖的日子里,诗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看着来往祭祖的行人,痛苦的像丢了魂一样。不禁想起了自己已经死去的祖辈们,但远在他乡,却不能亲自祭奠,而这冰冷的春雨,让人心情更加的低落。
- 3、第16课《宇宙的另一边》同步练习
4、翻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 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 5、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 6、作品赏析:此诗通过刻画唐末时期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表现了乱世初定后人们沉溺于短暂安乐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望之情。全诗暗用前人诗句,运用反衬手法,语言清新,抒情委婉。
- 7、点击阅读全文有更多精品课程
- 8、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11、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 12、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 13、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1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15、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16、译文: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 17、通过回忆与亡友生前往事,抒发对亡友的悼念之情。
- 18、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 19、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绝句。
- 20、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 21、清明时节雨纷纷,纷纷:形容雨细密绵长,这是春雨的特色。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里的行人可能有扫墓的人、回家祭祖的人、漂泊在外的人,那诗人又属于哪一种呢?我想,应该是漂泊在外的人。欲:将要、快要。断魂:表示心情十分哀伤。清明节的时候,大家都会带着鲜花去祭拜去世了的亲人,所以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明节这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路上的人个个都很忧伤。
- 22、唐明皇·李隆基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直为经过行处乐,不知虚度两京春。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着花草。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远看骊岫入云霄,预想汤池起烟雾。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
- 23、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24、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
- 25、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 26、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 2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28、②教师播放音频范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感悟节奏,感知作者感情。
- 29、这首绝句,没用一个生僻字,没用一个典故,也没有掩藏情绪,而是用直白的语言,写出清明的时令特点与自己的人生落拓。
- 3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31、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 32、应广大家长和同学们的要求,柚子语文推出了“小翰林读诗班80天计划”打卡活动,终于可以听到孩子们认真的读诗声,看到孩子们的细致笔记。柚子老师好期待哦~
- 33、语文园地八微课、知识点、练习
34、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 35、清明节这一天,突然下起了雨,但这雨却没能阻挡人们扫墓的脚步。原本寂静清冷的墓地,也被祭祖扫墓的人增添了很多人气,有的人在磕头,有的人在烧纸,所有人都面露愁容。不仅如此,连过路的行人,也都面露忧伤。在这个祭祖的日子里,诗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看着来往祭祖的行人,痛苦的像丢了魂一样。不禁想起了自己已经死去的祖辈们,但远在他乡,却不能亲自祭奠,而这冰冷的春雨,让人心情更加的低落。
- 36、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 37、杜牧(80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所撰《通典》一书,开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宣歙、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
- 38、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 39、《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 40、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 41、《新唐书》评价杜牧用了八个字:其通古今,善处成败。杜牧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定然与他寻找心中的桃源——“杏花村”有关。
- 42、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 43、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清明,意思全诗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翻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 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
44、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 45、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 46、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 47、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 48、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唐杜牧唐王维
- 49、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 50、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 51、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 52、意思:清明时节,本该家人团聚,可是对于冒雨赶路的行人来讲,不禁心情迷乱,难以平静,好在寻找一个小酒店,可以歇歇脚,避避雨,还可以小饮几杯,解解春寒,最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散散心头萌发的愁绪。
- 53、清明时节雨纷纷,纷纷:形容雨细密绵长,这是春雨的特色。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里的行人可能有扫墓的人、回家祭祖的人、漂泊在外的人,那诗人又属于哪一种呢?我想,应该是漂泊在外的人。欲:将要、快要。断魂:表示心情十分哀伤。清明节的时候,大家都会带着鲜花去祭拜去世了的亲人,所以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明节这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路上的人个个都很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