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两夜,秋霜在月下布满山谷,然后退回到北面群山那边稍作停留,好让金黄的初秋温柔地抚慰大地。

  • 1、触目崩心: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
  • 2、闲来甘露堂前坐,老柳条条噪暮鸦。——程洵《祈》
  • 3、存荣没哀:存:生存;荣:光耀;哀:悲伤。活着受人尊敬,死后令人哀痛。
  • 4、泪眼愁眉:流泪的眼,发愁的眉。形容极其痛苦悲伤的样子。
  • 5、为虺弗摧:虺:小蛇。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弱敌不除,必有后患。

    忍泪含悲:忍着眼泪,含着悲痛。形容勉强克制着悲伤。
  • 6、忍泪含悲:忍着眼泪,含着悲痛。形容勉强克制着悲伤。
  • 7、琨玉秋霜老气横秋一叶报秋一字千秋利析秋毫临去秋波凛若秋霜一叶知秋
  • 8、泣歧悲染:泣歧:见歧路哭,因可以向南也可以向北;悲染:见染丝而悲伤,因可以染成黄色或黑色。形容悲叹人们易受外界世俗影响而迷失方向。
  • 9、疾首痛心: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 10、伤心蒿目:旧时谓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
  • 11、痛心刻骨:伤心悲痛已刻入到了骨髓内。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 12、呜呜咽咽:指人伤心哽泣的声音。
  • 13、恸哭流涕:恸:哀痛;涕:眼泪。形容极其悲痛伤心。
  • 14、琨玉秋霜老气横秋一叶报秋一字千秋利析秋毫临去秋波凛若秋霜一叶知秋
  • 15、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去淡大雁南飞山河壮美瓜果飘香

  • 16、禾黍之伤:禾:粟;黍:谷子。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
  • 17、哀毁骨立: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 18、秋水盈盈秋荼密网秋行夏令秋月春花春蚓秋蛇洞察秋毫独有千秋多故之秋
  • 泪流满面: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 19、泪流满面: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 20、棋逢对手: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 21、下岸且寻甘露寺,到城先问惠山泉。——王禹偁《寄毗陵刘博士》
  • 22、目断魂消: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
  • 23、琼浆驻容发,甘露莹心灵。——李华《云母泉诗》
  • 24、凄怆流涕:凄怆:伤感悲痛。悲伤得流泪。
  • 25、东望海连甘露寺,北来诗满镇江楼。——王奕《和赵若伦旧题多景楼》

  • 26、文饶携来甘露寺,声价压倒万琅玕。——王柏《再咏番易方节士》
  • 27、触目伤怀: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的悲伤和回忆。
  • 28、哀天叫地: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
  • 29、万念俱灰: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 30、饭以玉粒粳,调之甘露浆。——欧阳修《送慧勤归余杭》
  •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老子《道德经》
  • 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 32、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 33、透骨酸心:形容极度伤心。
  • 34、呜呜咽咽:指人伤心哽泣的声音。
  • 35、哽咽难言:因感情激动难以说出话来。形容很伤心痛苦而说不出话来。

  • 36、抱璞泣血:比喻怀才不遇上,伤心悲痛。
  • 37、怆地呼天: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 38、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周德清《蟾宫曲·别友》
  • 39、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 40、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刘长卿《题虎丘寺》
  • 41、存荣没哀:存:生存;荣:光耀;哀:悲伤。活着受人尊敬,死后令人哀痛。
  • 42、秋水盈盈秋荼密网秋行夏令秋月春花春蚓秋蛇洞察秋毫独有千秋多故之秋
  • 43、感物伤怀:感:感动;伤怀:伤心。因见到某种事物而感动伤心。
  • 44、抱头痛哭: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叶落知天下秋

    45、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叶落知天下秋

  • 46、泣涕如雨:泣:低声哭;涕:鼻涕。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
  • 47、目断魂消: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
  • 48、物伤其类: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 49、捶胸跺脚:捶:敲打。捶击胸口,用脚跺地。指十分悲伤或痛愤。
  • 50、晴云秋月枫林尽染金桂飘香稻谷飘香秋风习习秋雨绵绵秋阳杲杲丹枫迎秋
  • 51、呜呜咽咽:指人伤心哽泣的声音。
  • 52、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苏味道《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 53、一到城西甘露寺,只今山色似当时。——廖大圭《用韵题松云八景图·其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