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睡得香,好梦连连。

  • 1、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 2、翻译: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 3、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4、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 5、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 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权德舆《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
  • 6、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权德舆《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
  • 7、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 8、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吴伟业《沁园春·观潮》
  • 9、相信大家看完后,肯定会跟小高一样,觉得这些孩子们简直萌翻了。
  • 10、少年行作者:令狐楚少小边城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等闲飞控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 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 12、天公似欲败蚕麰,雨冒南山暮不收。騃女痴儿那念此,贪看蝌蚪满清沟。陆游《春雨六首·其三》

  • 13、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吴伟业《沁园春·观潮》
  • 14、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 15、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16、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 17、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18、毛铉的《幼女词》通篇也是白描,侧重于娇女的羞涩的童心,寥寥数语,一个纯真可爱的幼女形象跃然纸上。“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幼女穿新衣,初次学着新娘成婚时拜堂的动作,侧重突出小女情窦初开的心理。“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看到人时她羞赧地低下头,怕别人取笑她“学小姑拜”,但害羞又不能太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她通过摆弄裙带的动作来掩饰其羞涩之态。幼女懂得用自然的动作来掩饰其不自然的神情,说明她已不止“六岁”,但稚气还未脱,仍是幼女。这两句显示了幼女的聪慧机灵。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19、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20、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 2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 22、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 2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 24、《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2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26、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 27、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 28、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 29、家童鼻息已雷鸣。——《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 30、同学们,本周为大家介绍五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让我们看看古时候的儿童都有哪些愉快的生活体验吧!
  • 3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 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毛铉《幼女词》

    32、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毛铉《幼女词》

  • 33、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孔尚任《放风筝》
  • 34、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 35、译文: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
  • 36、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 37、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38、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 39、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 40、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 41、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 42、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杜甫《南邻》

  • 43、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 44、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 4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 46、相信大家看完后,肯定会跟小高一样,觉得这些孩子们简直萌翻了。
  • 47、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 48、长城(唐)于濆八达岭长城古诗咏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八达岭(明)徐渭八达岭长城古诗咏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舆幢尽日山油碧,戌堡终年雾噀黄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金)刘迎八达岭长城古诗咏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徐趋自循辙,躁进应履轨。行行非吾令,柅亦岂吾使。倦仆困号
  • 49、女儿年几十五窈窕无双颜如玉。——萧衍《东飞伯劳歌》
  • 50、【描写儿童的诗句有哪些】“欢乐和自由,是童年时代的纯真信念。”
  • 51、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丘为《泛耶溪》
  • 52、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李涉《牧童词》

  • 53、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