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 1、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 2、鹦鹉殊姿致,鸾皇得比肩。胡皓《同蔡孚起居咏鹦鹉》
  • 3、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 4、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 5、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 6、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 7、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 8、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 9、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刘向《三人成虎》
  • 10、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11、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 12、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 1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 14、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 15、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李商隐《陈后宫》
  • 16、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 17、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李白《西施》

  • 18、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 1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 20、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 21、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 22、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 23、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 24、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 25、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 26、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 27、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李商隐《陈后宫》

  • 28、宋陆游
  • 29、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
  • 30、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居里夫人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马雅可夫斯基
  • 31、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 32、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 33、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 34、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35、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 36、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 37、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 38、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
  • 39、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 40、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 41、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 42、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 4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44、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 45、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江淹《铜爵妓》
  • 46、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47、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 48、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
  • 49、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 5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 51、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 52、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
  • 53、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 54、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 5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
  • 5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5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58、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 5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