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风气香,竹风韵凉,等他月照回廊,浴鸳鸯一双。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
2023-05-16 11:48:21
4046
- 1、释义:竹子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 2、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 3、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 4、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5、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 6、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一首诗: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死几笔兰
- 7、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 8、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9、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 10、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 11、郑板桥曾自述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的这段道出了绘画创作的规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即看竹、思竹至画竹。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写作时我们对于感觉到的东西,往往是有所激动而缺乏深刻的理解,这需静观默察、纵横比较和冷静思考,把握其神貌和实质。
- 12、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 13、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
- 14、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5、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 16、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 17、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阎选《河传秋雨》
- 18、郑板桥的竹画和竹诗,读来不仅仅是爽心悦目!
- 19、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这是他的诗作郑燮(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20、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 21、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 22、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 23、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 24、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晚年时曾在一幅《竹石图》中题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25、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释宝月《估客乐四首》
- 26、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释义: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 27、“忆君心似面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构思时屏气凝神,殚思竭虑、反复酝酿,直到人、物、事、理烂熟于胸,层次,脉络辅排就绪,表现形式考虑成熟。文章胚胎才算初就。
- 28、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 29、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 30、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 31、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 32、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这是他的诗作郑燮(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33、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 34、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35、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释宝月《估客乐四首》
- 36、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 37、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 38、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
- 39、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 40、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 41、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
- 42、诗人郑板桥一生坎坷,50岁才入仕途,先后在山东范县、潍县当过12年知县,这期间的咏竹诗可以反映出他的“为官之道”。他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诗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个下层地方官,对老百姓的疾苦时时不忘,对他们生活中的一枝一叶的小事情能如此关切,实在是难能可贵,后来郑板桥终因为民请命得罪了豪绅权贵,不得已弃官归里。
- 43、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 44、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阎选《河传秋雨》
45、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 4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47、出自:清代·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 48、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49、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这是他的诗作郑燮(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50、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 51、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下年一作:明年)
- 52、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 53、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54、“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
55、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 5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